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72243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姓名:雷香兰论文科目: 高中地理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如何开展地理新课程的“活动”教学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每节课后面都安排了“活动”而且“活动”板块分量很大,有效而有序的开展“活动”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给学生充分展示表现自己才能的时空,从而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理解知识。关键词:探究问题 发现新知识 合作探究地理新课程很注重对地理教学的探究学习,每个章节里都安排了“活动”,而且“活动”板块分量较大。活动内容可使学生的口、手、脑、眼,都“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探索问题,发现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新课

2、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徜徉在探究过程中并发现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一、让学生动手制作,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发现新知识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按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我发现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他们一会拿乒乓球、一会拿硬纸板,一会画线,还有的注视着自己的地球仪指指点点,忙的不可开交

3、。各个组员配合默契,专心致志。当他们端详着自己的佳作时,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我能不能不按课本方法去做?我马上引导:你们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与大家分享哪?于是大家七嘴八舍,各抒己见。借助这一活动,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透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上完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高中地理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抽象难以理解,在此我利用课本的“活动”制作三圈环流型,理解其气流运动特点和各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每班分为四个大组八个小组,材料准备:一个地球仪、透明胶布、硬纸条;制

4、作步聚:第一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近地面气流;第二每个环流圈各用34个纸要做成环流圈模式。制作完后,根据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完成下列要求:第一、分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高气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形成原因上有什么不同?第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原因。通过这节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抽象的大气运动,从而掌握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同时也让学生在做中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并掌握了新知识。二、让学生大胆探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发现过程中,循循善诱且合理正确地引导,让学生思

5、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活动”问题中,要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围绕中心、环环相扣;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不能太难或太易。在“气压带和风带”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所学知识,在探究、发现过程中设计一组承上启下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如:第36页“活动”第一问“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且地球不自转,如果只考虑各纬度冷热不均,地球上大气将会如何运动?”。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热力环流的知识可以轻易发现南北半球各形成一个单圈环流的结论。第二问“但是实际中地球大气一旦

6、水平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那么全球大气运动会不会还是单圈环流?将会如何变化?”,这一步的探究比较困难,又可细分为多个更小的探究环节,要合理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全球形成高、中、低纬三圈环流的结论。第三问“三圈环流沿着赤道南北对称,这是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为前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这对气压带和风带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会发现“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第四问“以上我们探究发现的全球性大气环流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是实际上地表并不均匀,例如地球上存在两大地理单元海和陆,这种海陆分布形势对气压带的分布会产生何种影响

7、?”,加以引导启发,让学生发现“北半球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并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实际中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差异及原因;第五问“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上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从而引起大气运动变化形成新的环流,比如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那么季风环流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第六问“气压带和风带将会对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发现,从而将一节课的教与学完整地联系起来。三、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8、,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从容表述的能力,还能把学习个体的见解转化为群体的发现,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同时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机会,为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向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各抒己见,为各类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新教材在每节课都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动口讨论问题的“活动”。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7页活动: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第52页活动: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你能做哪些预;地

9、理必修3活动:对于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是开发还是保护?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南水北调怎么调等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说你的看法如何?这个类活动大多要求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有关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广泛讨论,深化对地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社会,培养健康的情感。有效而有序的开展“活动”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利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现自己才能的时空,从而也引导了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理解知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