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案 .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72188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单元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单元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单元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单元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单元教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单元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单元教案 .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能正确朗读词文,了解毛泽东写这首词的背景,思考这首词总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的什么?下阕写的什么?上阕中总写的句子是什么?具体描写的句子有哪些?具体描写时哪一个字总领?下阕中哪一个句子在文中起过渡

2、作用?“惜”统领了那些句子?你感觉词中哪一句话最重要?预习的安排有助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并有利于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听课目的性更明确,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

3、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四、指导学生研读诗歌内容与意境。 1学习上阕。指

4、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

5、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

6、: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

7、”、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

8、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五、课后作业1、 背诵、默写这首词2、 本课练习册二雨说【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

9、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对雨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朗读诗歌,初步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提问:“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理出诗作结构,并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10、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3、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4、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5、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6、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11、) 7、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二、研读理解 1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

12、长大的”。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2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4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

13、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5.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6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7小结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三、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

14、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四、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三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 “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关于“星星的诗句”导入 回忆诗句,今天我们

15、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绍和朦胧诗 三、写作背景 四、请大家朗读,要求: (1)读准音。 (2)体会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五、再读:把握意象,读懂诗歌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六、整体感知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