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71668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片断实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善”永驻心间 老王教学片断实录同学们在充分认识了这样一个身体之差、生活之窘迫、生意之惨淡、居住环境之恶劣的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苦命人老王之后,我追问:“命运如此悲惨的老王,他的工作、为人呢?同学们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吗?”生1:“好”生2:“善”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王的“善”呢?生3:我想说说他的善举。意识经常给作者一家送冰,且比前任的大一倍,价格相同。二是每次送冰代主人放入冰箱,足见他心细,替别人作想。三是送钱先生上医院不要钱。生4:还有老王病中给作者一家送鸡蛋、香油,可见其善良。生5:我想说说老王的善言。在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时,当我给他钱时,老王悄悄地对我说“你还有钱吗?”,可以

2、看出老王随时想到别人,可见他心地善良。而“悄悄”一词更能看出老王给人面子,对作者人格的尊重,心地善良。生6:“老师,我也想说说他们的善言”。师:“哦,说来听听。为什么要说他们呢?”我特别强调了“他们”一词。生6:我觉得文中有一处对话描写十分精彩,就是在老王生病后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对话。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打鸡蛋都给我们吃?”老王说:“我不吃”这一处,足见作者和老王都非常善良。(学生说的这一处也是我想说的。于是我让全班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揣摩深入理解这句话。)师:的确,这位同学说得对,这一处对话描写十分精彩。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研读一下,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说说你们的体会。(全班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生7:我读出的是感动。老王本来身体状况就不好,又生病了,本应该加强营养,可他还把香油和鸡蛋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太感人了。生8:我读出的是惊讶。作者认为老王生活如此困,怎么还会给我送鸡蛋和香油呢?感到惊讶。生9:我读出的是担心。因为前文写作者开门见到老王的情形,足见老王病入膏肓了,今天老王突然送来香油和鸡蛋,是不是老王病得不行了,快要死了,作者很担心。生10:我读出的是一种辛酸。师:“何以见得,说来听听。”生10“老王的命运如此悲苦,生活如此窘迫,病重的如此严重,死前心理还想着作者一家对台的好,要把对自己已无用的鸡蛋和香油送给作者,想想心理就别有一番滋味,总觉得酸酸的。师:哦,见

4、解颇深嘛!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强笑说”中的“强笑”一词能理解吗?生:理解了。师:这句话足见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对老王的不幸而悲伤,对老王死前还想着他们而感激。可见作者的心地之善良。那老王呢?生11:我从老王的回答“我不吃”,读出了老王的一颗感恩之心。老王以“我不吃”为借口,来表达对作者一家的感激之情。生12:我读出的是老王处处为别人着想。他怕别人为他担心,于是说:“我不吃”,他并非不吃,而是因为快要死了,生13:我读出的是老王的一颗善心。老王都快要死了,还牵挂着作者一家人,还不忘对恩人的回报,心地多善良啊!师: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是啊,无论是作者一家人,还是命运悲苦的老王,他们心地如此善良

5、,让人感动。那如果老王就在我们身边,你将如何帮助他呢?生14:常坐他的三轮车,照顾他生意。生15:组织同学周末到他家帮他料理家务,让他放心在外跑生意。生16:他生病时吗,轮流派人去照顾他。生17:送老王去敬老院,让他老有所养。师:上这篇课文,让我不但看到老王、作者一家人的善心,更让我感动的是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善良之心,看到了同学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啊,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许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为生计而奔波的人。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他们,关注他们的命运,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以帮助,让永存心间的善念变为我们的实际行动。“闲人

6、”非闲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片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的一篇日记,文虽短小,但抒情插于记事、描景之中,将自己那种澄澈透明得如月色的心境、坦荡、旷达的情怀表露无遗。教学中对“闲人”一词的理解,学生思想深刻、颇有见底。课堂对话精彩纷层,让人回味无穷。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该如何理解呢?生1:“闲人”就是空闲之人,无所事事的人。师:何出此言呢?生1:因为苏轼被贬黄州,仅是个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头衔,无文件可签署,无务无处理甚至连行动自由也受到限制,一人独处,生活窘迫。所以说他是一个空闲之人,无所事事之人。(生从文前作者身世及背景资料入手分析得出)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7、,其他同学还有没有看法呢?生2:我认为“闲人”一词流露出作者的一种心境。作者看见皎洁的月光便欣然起行,被贬本来就令人郁闷、悲伤,但作者却欣然,说明作者看见月光就能排出心中的杂念,排除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让心静得如月光般澄澈透明。生3:我认为“闲人”一词流露出作者旷达的情怀。作者苏轼一生坎坷,宦海沉浮,苏轼早已看透,面对坎坷、厄运,坦然面对,不斤斤计较,看到如此美的月色,早就将心中的郁闷之情抛到九霄云外,体现其旷达情怀。生4:“闲人”一词感情复杂。我认为既有作者被贬的郁闷、对当权者的不满,也有暂时的欣喜之情。因为作者能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友张怀民在如此美的夜色中散步。生5:我认为“闲人“还可

8、以看出苏轼的抱负,壮志难酬的苦闷。作者真的就想天天过如此闲适的生活吗?不是,肯定不是。他是想借此来表达自己想干一番事业而又无能为力。师:同学们的见解很深刻,从文本中获得了很多重要的感悟。的确,“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有被贬的郁闷、赏月的欣喜、 的达观、 的 。月色如此空明,就像作者的心境一样。读出“痴“的丰富意蕴 湖心亭看雪教学片断在湖心亭看雪读出问题的教学环节中,一学生提出文末“痴”字该如何理解。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师: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是什么意思呢?生1:傻吧生2:痴情山水吧师:“痴”字到底该如何理解,我们先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相公的 痴呢

9、?生3:作者晚上八点左右还到湖心亭看雪生4:严寒地冻,不在家烤火,睡暖被窝,却拥毳衣炉火到湖心亭看雪,足见之痴。生5:看雪不邀三朋四友,独自前往,可见其痴。生6:到湖上,陌生人拉他喝酒,而自己酒量有限,却强饮三大杯,给自己身体过意不去,可见作者很痴。那作者为什么要做出如此痴举呢?难道作者真的如有位同学所说他很傻吗?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查阅一下资料,看看能否找到答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翻阅手头资料,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我看学生讨论得多了,于是叫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发表看法。生7: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并非傻,而是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性格。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以后独往观

10、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不愿与世俗同流。生8:我们小组也有同感,我想补充的是当作者到湖上看到已有二人铺毡对坐,而且童子烧酒炉正沸时,不写自己惊奇,反写二客“见余大喜”,不说自己超俗托尘,却让客人发表感慨。既然双方都视对方为知己,于是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举动。一方拉余同饮,一方是“强饮三大白”。“强饮”是说自己不会饮酒,但此时、此景、此人,却不可不饮。双方彼此连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只是相见时的一句惊叹,足见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生9: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并非傻。我们查阅了一下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张岱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明末以前曾出仕,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穷困

11、以终,其作品流露出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非常想念明末的生活,所以他的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对往昔生活的缅怀。作者写雪后西湖奇景,写夜逢知己,更表现了他的超尘脱俗的情怀。生10:我们小组认为文末舟子所说的话,可见舟子根本就不理解作者的痴举,正说明这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生11:我要补充一点,既然一般人难以理解作者的痴举,也可见作者也是很孤独和伤感的。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缜密的思维中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训练的结果。)理解关键字词、语句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来理解,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张岱其人以及本文写作

12、背景较熟悉,所以才能分析得如此到位。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结合文本,我们还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比如:“崇祯五年十二月”一句,难道作者仅仅是在交代时间吗?(此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生11: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在交代时间,应该更有另一番深意。师:哦,能说说你的高见吗?生11:从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可以了解作者写这篇小品文是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作,而陶庵梦忆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也就是说作者生活在清朝初年,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甚至想抗清复明。师:你是一个善于将资料整合起来进行思考问题的孩子,有很好的思维习惯,讲的很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新的发现吗?生12:老师,我想从文中

13、这两句谈谈张岱的“痴”。师:你说吧。生1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字足见湖山的静寂,鸟不敢飞,人不敢行、气不敢透。作者看雪不选白天,偏偏要选夜晚,独自前往。这种痴举除了包含作者避世的幽愤和一种孤傲的情怀之外,我认为更表明作者不同流俗的审美趣味。因为白天看雪与夜晚看雪肯定不一样,下文写雪景也足以说明,有一种朦胧美、神秘美在里面。师:(我看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如此深刻而感到欣慰。于是我总结道)是啊,同学们对作者的痴举、痴言分析得十分到位,刚才李娟同学谈到了文中的雪景,对,作者真是不枉此行,既欣赏到喜欢夜晚的绮丽雪景,又遇到了知己,除了有幽愤之外,我想也有夜逢知己的欣喜,更有舟子的不理解而让作者引以自矜、自得,还有作者深感孤独和伤感。可见“痴”字意蕴丰富,更可见这篇小品痴劲十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