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追悼.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71213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平常的追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不平常的追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不平常的追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不平常的追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不平常的追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平常的追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平常的追悼.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平常的追悼2002年8月21日星期三【冰点】不平常的追悼本报记者 卢跃刚一篇文章与一个农民7月28日,我收到陕西户县方面发来的特快专递,其中有户县文化事业管理局给县政府的“关于将户县图书新馆定名为杨伟名图书馆等事宜的报告”和户县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的“关于杨伟名思想研究座谈会纪要”。今年是陕西户县农民杨伟名执笔起草、3个农民党员(另二人为大队书记贾生财、大队长赵振离)联合署名的当时引起全党轰动的文章当前形势怀感(又名“一叶知秋”)40周年。这篇文章引起毛泽东震怒。在1962年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说: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一叶知秋,异地皆然。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

2、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户县三个党员的来信回答了没有?共产党员在这些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这个由县委宣传部长主持、户县各界贤达18人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纪要说:“杨伟名是户县人、陕西人、甚至全中国人的骄傲。他是伟大的农民思想家,农民才子,更是农民英雄他胸怀坦荡,忧国忧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有胆有识,才华过人。杨伟名思想态度鲜明,逻辑缜密,论理透彻,见解精辟,有系统性、前瞻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会议决定:一、成立民间社团“户县杨伟名思想研究会(暂定名)”;二、编辑杨伟名文集;三、拍摄杨伟名电视纪实片;四、举办杨伟名生前实物展;

3、五、修建杨伟名墓园及整修故居;六、举办杨伟名事迹报告会;七、组织撰写论文;八、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外宣活动。杨伟名何许人,竟有生前毛泽东关注,死后以其名命名县图书馆,进而有“思想研究”大起大落之殊荣?杨伟名,1922年生,陕西户县城关镇七一大队(现甘亭镇七一村)人。3年私塾,家贫辍学。曾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1949年2月入党,1949年5月任职副乡长,当年冬天自行脱党回乡,1957年重新入党,任生产大队会计,1962年“一叶知秋”遭到毛泽东严厉批评,免去现职,至1968年遭批斗迫害,不堪受辱,服毒自尽。卒年46岁。1979年平反昭雪。1997年初冬,我在陕西农业合作简史附录中看到当前形势怀感。这

4、篇近万字的文章,以天下为己任,沉郁忧患,陈述之坦率,行文之从容,语调之平实,语言之练达,比喻之生动,观察之细腻,态度之理性,意见之尖锐,问题之逼近,判断之准确,思想之深刻,让我大为震惊。纵观20世纪50、60、70年代党内和民间万言书,以思想水平衡量,当前形势怀感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即将此文附录于大国寡民之后,并在书中对杨伟名和其他两位署名农民做了考证介绍。当前形势怀感浮出水面即受到思想理论界的关注。中国经济时报在36年后1998年7月31日,重新刊发了当前形势怀感,并配发了历史学学者雷颐先生的文章令人震惊的一叶知秋。雷颐先生在文章中说:当前形势怀感“理论水平之高、对当时形势分析判断之透

5、彻、所开处方之准确,读后令人震惊。在共和国历史上,这是真正称得上光辉的文献之一。”“在当代思想史上,这份文献应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对市场经济理解、阐述深刻生动,对社会主义阶段性论述的精辟和先见都令人叹止。”评论家鄢烈山先生在一篇专论里说:“今天看来,这些最基层的农民和党员是具有何等的远见卓识!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实行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基本政策,都可以从中找到萌芽和雏形。”雷颐先生事后跟我说:“杨伟名作为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苦口良药”与“逆耳之言”当前形势怀感共分13节:一、前言;二、忆“撤退延安”;三、处方;四、腰带;五、“改造”与“节制”;六、“恢复单干”;七、“过”与“

6、退”;八、“走后门”;九、市场管理;十、繁琐的哲学;十一、双程轨道;十二、提“建议”有感;十三、后记。作者在“前言”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已八年有余,俯首回顾,百感交集,尤其在当前困难形势下,其所见所闻,势如汹涌波涛,冲击胸膛。每于激动之余,口述笔道,常至情不自禁。”“这篇怀感,不是向上级领导报喜,而是报忧。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报忧重于报喜。因之怀感所及,似颇多苦口良药与逆耳之言。”“这篇怀感属个人见解,或为一叶知秋,异地皆然。或为坐井观天而流于管窥之谬。而其所道所说系实践事实和亲身体验,真实程度,颇堪自信!”“一叶知秋”,报的什么“忧”呢?信中说:“目前我们已经承认困难是十分严

7、重的。而严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同是在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何今暗而昨明?这种情况,已经是一望而知的事实,用不着连篇累牍地再进行分析了。”“五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共产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盛行,农村经济濒于破产,“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这是何等的景象呀!而且是“一望而知的事实”!矛头直指好大喜功的极左路线和政策。怎么办?他说:“看来形势是逼人的。不过,困难的克服,却

8、是很容易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尽速地应用于当前形势;诸如一类物资、自由市场的开放,中、小型工、商业以节制代替改造,农业方面采取集体与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等都是可以大胆考虑的!”“几年来,我们是朝着退的方向做的,并已收到效果,不过,远未到位,应进一步就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方针做全面彻底地调整!直到克服困难为止。”这一论述直接针对的是扭扭捏捏的国民经济“调整、整顿、巩固、提高”八字方针。他用扎腰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状况。腰带松了不行,过于紧了也不行,“过于紧了,倒会令人气喘”。“目前我们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形势,是否有气喘的象征?是否存在着浑身捆着腰带,动弹不得的意味?果有之,只

9、有解带松腰才能气和神安;只有腰间仅缠一带其余皆尽解,才能手动脚灵。”而且无须担忧国营经济出问题:“国营经济形似人身,中、小型工商业自由生产,农村包干外的自由贸易则为人身的手足,无人身,手足无依附;无手足,人身失所能,两者两者相依相成,关联互赖”。此议颇合20年后的“放开搞活”。作者对中国大势有异常清醒的判断“我自己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这个既穷又白得薄弱基础上,由1949年解放起到1955年合作化为止,仅只六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任务,就真的完成了吗?答复是否定的。并且要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把一个具有六亿人的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新民主主义的强大的工业国家无论如何是

10、不能想象的事。”“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当两步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那么如果说,我们第一步没有走好,第二步怎么可能走好呢?”“按说新民主主义建设需要二三十年,由此看来,像我们过去所做的显然是拔苗助长,违反了客观规律。”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期”理论,近似80年代中期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有观察、判断和政策选择都基于这一理论。显然,国情的认识头脑发热,政策出现了偏差,带来了灾难。社会发展形态显然是“过”了,“如某甲赴某村,距十里,行之十五里过五里,退三里,犹过二里,退十里复又不及五里,终退五里实抵村境而止。想来我们目前严重困难产生的渊源是走过五里路的问题,因之克服

11、困难的根本办法,也就只是退五里的问题了”。现行政策“退五里”的“度”在哪里呢?作者提出:“农业方面,按照集体、单干,听凭群众自愿的原则。这是养鸡取蛋,有别于杀鸡取蛋;这是釜底抽薪,有别于扬汤止沸;这是根本之道,有别于治标之法。这是我们要退的终点。”要像“当年主动撤离延安的果断精神”退到终点。他认为,当下中国经济已经患了“并发症”,而“粮食困难、市场供应紧张并由此产生的走后门、投机倒把、盗窃事故、逃荒遣返,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意志消沉、怨声一片、不安心工作,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谊情寡淡等不正常的精神现象统属于病之标”。作者还就开放一类物资(粮、棉、油)自由市场、用“价值法则”调整供需矛盾和刺激农民农

12、副产品生产积极性、中小型工商企业“用温和的节制方法代替改造的手段”、民主集中制等,提出了自己、也是中国农民的政策主张。“设无东来之车,西来之车可尽,无西往之车,东来之车可竭”在这篇文章里,杨伟名还看到了产生问题的另一重要环节,那就是基层的真实情况的上达以及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作者用“双程轨道”开车来形象地说明上下之间的“民主集中制”关系,尤为精彩。“双程轨道,车可对开,东来西往,互无妨碍。如双轨交迭,则相与冲突而互为路障,甚或撞击而两车俱伤。再者,车之交替往来,如环之周而复始,循环无息,设无东来之车,西来之车可尽,无西往之车,东来之车可竭”。“广大群众的意志是通过集中那条轨道集中上去的。集中上

13、去的意志经过加工整理,做出决议,又通过统一领导的那条轨道贯彻下来。这个一上一下,有如两套列车沿着各自轨道相对开而互无妨碍。当群众意志与现行政策哪怕是当时正在特别强调执行的政策发生矛盾时,必须保证群众意志尽快地向上集中!从而让现行政策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同时,现行政策未经上级指示,不能任意改变,违反统一领导的原则;不然,现行政策压住群众意志,不能舒畅地向上集中,群众意志顶住现行政策,使之不能正确及时地向下贯彻这就成为:双轨重叠,两车对开,中途相遇不避,两撞俱伤了。如果群众意志,能够广泛、及时而正确地集中上去,进而才能有及时的切合实际的政策贯彻下来。更能不断地集中上去又不断地贯彻下来,那

14、就形似:对开之车,交替往来,如环之周而复始,回转不息。进言之,群众的意志如果停于下,则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源泉,就会竭于上。故曰:无西车之来,东来之车可尽。无东来之车,西去之车可竭。此为因果交应,互为渊源。”作者还进一步论述道:“我们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就人民民主而言,我们的民主是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民主。我们的民主是通过高度民意集中体现出真正的民主,因之,民主与集中,两者是互相关联表里如一的,不能当成两个对立的东西去看它!”杨伟名言之有据。他是个有心人。他在第12节里说:“两三年来,先后书面建议多次,建议内容有为国家政策,有为情况反映。发送单位16(各级党委),份数计31,圆满作复者5,泛泛回函

15、者6,余皆挂号回执而已。”没有“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民主”和“高度民意集中”,何谈“民主集中制”?这实际上是政治体制问题了。以上论述,从实践到理论非常客观而沉着地批评了下情不能上达,上面置农民意志而不顾,置中国国情而不顾,制定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以至祸国殃民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遗憾的是,这剂“苦口良药”不仅没有人喝,反而给杨伟名带来了杀身之祸。“一叶知秋”与“无边落木”当前形势怀感似乎横空出世,其实不然。据有关人士考证,杨伟名从1960年开始,针对当时极其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写了十几篇文章和批评建议,加起来有十几万字。有的文稿已在“文革”中焚毁。户县图书馆馆长寄来的劫后尚存原稿复印件计有如下篇目:谈谈小麦播种量问题关于自愿参加食堂的建议评“单式记账法”谈“一类物资”的开放问题有关处理目前物资供应困难问题的建议应以生产队为基础对“60条修正草案”的修正意见目前农村工作十谈(未完成)其中谈谈小麦播种量问题针对的是伪科学、浮夸风,关于自愿参加食堂的建议针对的是强迫命令、共产风,评“单式记账法”针对的是不顾实际、闭门造车,应以生产队为基础对“60条修正草案”的修正意见则直接质疑毛泽东在广州亲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