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70240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_ 姓名_ 学号_ _装订线七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33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凫水f 潺潺 chn 桕树 ji 蕴藻ynB.弥散 m 怠慢di 屹立 y 皎洁jioC.撺掇 duo 松懈 xi 家眷 jun 欺侮wD.歌吹 chu 大抵 d 松懈 xi 竭力ji2、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模样 纠葛 惋转 船舱 B.踊跃 蚯蚓 船蓬 疲乏C.气恼 优扬 缘故 宽慰 D.聚拢 楼阁 痕迹 碧绿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我们的年纪都相防,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B.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

2、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C.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卖豆桨喝。D.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湖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宛转,悠扬: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B.向午:将近中午。 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C.絮叨:话多。 自失:(听得出神)失去了自己。D.旺盛:茂盛。 霍然:形容拨弦动作疾速。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古今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B凡所应有,无所不有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辨别词语,选择正确的填空。(6分)

3、 (1)月色便_ (笼罩 朦胧)在这水气里。 (2)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_ (吸引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粮食的供养。 (3)中国画不_ (注意 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7下边横线上应填写的恰当词语是( )。(2分) 我们要把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_ 、_ 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实际行动积极办好2008年奥运会。 A繁荣文化 美化环境 B文化和环境 繁荣而优美 C文化繁荣 环境优美 D繁荣的文化 优美的环境8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3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

4、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_ _ _9、戏曲的角色分为_、_、_、_四大行当,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_。(5分)10、忽然抚尺一下,_。_,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分)11、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理由是:_ _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_ _。(3分)12、茨威格, (国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小说创作方面。(2分)二、阅读理解。(22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

5、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

6、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段描写孩子们开船出航动作的词语有: ,这些描写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 ,动作 ,同时又表现出他们 的性格特点。(6分)2“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依据写出了看戏的节令是 ,这即照应了文章开篇第一段 又为后文写 埋下了伏笔。(3分)3“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一句中的“朦胧”本应是形容词,在这里作 词用,这句话的意是 。(3分)4.画线一句使用了 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其中“跑”字照应了段中的 字,反衬出少年们 的心情,(5分)5第段中的“他”指代 ,表现了“我” 的心情。(2分)6、本段写景描写作者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请你找出来。(3分)视觉:_ _嗅觉:_ _装订线听觉

7、:_ _三、文言文阅读(13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间_ (2)股_ (3)虽_ (4)名_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_ _(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 _11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表现火势的凶猛,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是写表演者口技模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12文中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 _ _四、课外阅读。(12分)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班级_ 姓名_ 学号_ _装订线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

9、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方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拚图,它就是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就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在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成为最佳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1、本文可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 。(2分)2邮局前,“姑妈”在混倄对于错上,人们有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