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70176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拟分析其文化涵本论文转自 众智论文发表网 .lunwenfb.原文:.lunwenfb./lunwen/wenhua/shehuiwenhua/1587.html关键词:中世纪婚姻礼仪基督教儒家思想宗法思想论文摘要:婚姻乃人生大事。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进展比拟,可以分析得出其背后不同的文化涵。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婚姻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其婚姻礼仪则主要受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婚礼作为“五礼中的“嘉礼,是礼的根源和发端,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无论在

2、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一直深受重视。然而,由于地理、民族、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婚礼习俗存在诸多差异。例如,西方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且由牧师主持,然后新郎新娘相互交换结婚戒指并吟诵结婚誓言;而中国古代的婚礼多在新郎家中举行且由男方家长主婚,然后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透过这些有趣的礼仪,令人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结婚礼仪.为什么中西方的婚礼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于是,以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为切入口,通过比拟,试图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涵。从?当代国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一文中了解到,大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场,西方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逐渐兴起,并不断开拓

3、新的领域,大面积地涉及到婚姻与家庭问题,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成果。著名的人口学家杰克古迪(Jack.Goody),就以人口学的方法,写成了?欧洲家庭和婚姻的开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and Marriage in Europe)一书。而有关中世纪婚姻的专门化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迅速拓展,大量关于中世纪婚姻和家庭研究的学术期刊应运而生,有关的讲座也频频举行。其中英国“剑桥人口和社会构造史研究组(Cambridge Group for theHistory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的动态最

4、为活泼,该团体将中世纪婚姻作为其探讨的一个中心课题,聚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史和人口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如拉斯莱特(Laslett),瑞格莱格(Wrigleg),斯克菲尔德(Schofield),理查德斯密斯(Richard Smith)等,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婚姻问题研究的展开。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中的探讨呈现出广角度与多层次的特点,有关的研究日益深入,一批著名的学者脱颖而出,一些更有分量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中世纪的婚姻研究不仅在学术界赢得了一席之地,甚至一度成为历史学研究的“时髦领域。就国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开展及其所带来的*些婚姻观

5、念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变化,随着西方新史学在我国史学界的传播,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场就对西欧中世纪的婚姻问题进展研讨。不过,由于我国西欧中世纪史的研究起步较晚,根底薄弱,因而专门研究中世纪婚姻的学者并不多,至今仍未有这方面的学术专著问世。一些关于西方婚姻家庭的著作的译著虽时有出版,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而其中关于中世纪欧洲婚姻的论述又多采用西方人的传统观点,层次不深,论述不详,对西方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吸纳不够;学术论文的数量也相对较少。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6大问题上:1.中世纪婚姻思想的历史根源;2.男女的结婚年龄;3.教会与婚姻;4.贵族与婚姻;5.王室与婚姻;6.改革与

6、中世纪的婚姻。概括来说,对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着相当突出的现实意义,因而较早受到了西方学者们的重视,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虽然有所关注,但还缺乏深度与广度。“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南,对西方学者的学术成果进展批判地分析与借鉴,拓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无疑是我国史学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再者,在有关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似乎还没有对中西方婚姻礼仪进展专门研究的论著,而笔者又对此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试图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进展比拟以分析其背后各自不同的文化涵,希望能为此方面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一、西方

7、中世纪的婚姻礼仪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所以这里所说的西方中世纪婚姻礼仪主要是指西方中世纪的教会婚礼。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在4、5世纪,教会开场要求结婚的基督徒从教士那里得到婚姻祝福,教会的婚礼仪式首次形成在以后的世纪里,教会想把婚姻以*种教会仪式标志出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完整的基督教会婚姻仪式出现了。下面是一份完整的、从11世纪起就流行于英国的婚礼仪式书,从中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基督教会婚姻仪式的整个过程:新郎和新娘被领到教堂门口

8、或教堂前面,以上帝、教士和围观的人群作证。新郎站在新娘的右手,因为女人是从亚当身上左边的肋骨制成的。4对此,师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波却在?西方婚礼习俗一瞥?一文中说道:“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5教士开场向众人询问结婚预告:“我的兄弟们,现在我们聚集在这里,在上帝和他的天使及所有的圣徒面前,在教会面前,使两个身体结合在一起,从今以后,他们将可能成为一体,他们在上帝的信仰和法律中是两个灵魂,而最终他们可能将结合一生。因此,我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向你们询问,如果你们中任何一个

9、人知道任何一种这两个人不能合法地结合在一起的原因,请现在述出来同样的询问也被问及新郎新娘:他们是否秘密地做过什么,是否发过什么誓言,是否知道他们之间有任何方式的联系。如果其中有任何一种障碍被述出来并被保证加以证实,则婚姻就要被推迟直到事实被澄清。这种结婚预告一般要被贴三次,在三个特定的神圣日子,每个日子间隔一星期。如果没有结婚障碍被提出,婚礼就被举行,教士向新郎问道:“你愿意娶这位女子为妻,爱她、尊敬她、维护她、保护她,不管在*还是生病时,都作为一个基督徒丈夫对待他的妻子那样,只要你们生活在一起.“我愿意。新娘也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我愿意。然后新娘由她的父亲或朋友给出,如果新娘是姑娘,不用把手蒙

10、上,如果是寡妇,则要蒙上手。新郎承受她,以上帝和他自己的忠诚,当着教士的面,用自己的右手拉着新娘的右手,以现在时向新娘发誓:“从今天起,我以你作为我的妻子,不管好、坏,不管贫、富,不管生病、*,只有死亡才会将我们分开,让圣洁的教会作证,我发誓。新娘也向新郎发类似的誓:接着,新郎把金或银和一枚戒指放在盘子或书上,由教士祝圣戒指:“让我们祈祷,人类的创造者和保持者,精神荣耀的给予者,永久得救的赐予者,我主上帝,赐福这枚戒指,让戴上它的人以天国防卫的力量武装起来,以有利于她的得救,阿门然后,教士把戒指递给新郎,新郎用右手拿着戒指,左手拉起新娘的右手,说道:“用这枚戒指我娶你为妻,我给你金、银,用我的

11、身体尊敬你,用我世间所有的财产尊敬你。新郎依次把戒指戴在新娘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分别说道:“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最后让戒指停留在第二个手指上,说道:“阿门。因为这个手指有*种静脉,通到心脏,在它们之间,在的感情总是鲜艳明朗,真正的银制戒指象征着这一点。然后新郎新娘低头,教士向他们祝福。之后,所有的人都走入教堂,新人跪在祭坛前,承受教士和众人的祈祷,祈祷生活美好、后代兴盛、和平永久、相爱到老,祈祷上帝赐福荣耀给灵魂和肉体。然后新人被带入教堂殿,做弥撒。之后,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仪式全部完毕。当天晚上,在新人上床后,教士还要来祝福婚床,以保护他们不受魔鬼的侵袭,教士用圣水点洒他们,给他们散播和平

12、,然后离开6二、中世纪时期中国的婚姻礼仪史学界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的分期是从公元476-1640年,约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到明朝。根据?元代社会婚姻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女子全书?中所载?至元婚礼?元婚礼贡举考?第一章等资料的记载,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盛于周,代有因革损益朱子?家礼?的“议婚,在元朝婚制中被确立,成为订婚程序中的首项礼仪。7下面简单归纳我国中世纪时期的主要婚礼程序:(一)议婚 也就是“提亲。男方家长先派一位媒人到女方家中去求婚,称“下达。二)纳采 就是男方家长向女方献礼求婚的礼仪。在征得女方的同意后,才派使者前去行纳采之礼。在“六礼当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

13、和亲迎皆用雁作礼物。婚书是纳彩的重要仪项。男家准备好婚书,晨起,奉婚书祝告祠堂,以示祖宗后嗣香火相续,同时也期盼先祖保佑子婚姻圆满成功,并以之征得祖宗许可。随后,以本宗亲戚、媒氏为使者前往女家。女家父母或族长出门相迎,媒氏将婚书呈献女方主人;女方父母或族长收受婚书后,祝告于祠堂,以求祖先护佑,不忘先人赐体之功。一般官宦之家还专门躬行虔诚仪式,礼文节仪十分讲究(8)。三纳币 也就是所谓的“下聘。民间又有纳红定,吃肯酒的说法。吃肯酒即是许亲定婚,男家须向女家送纳“定婚礼物9。四铺房 所谓“铺房,就是举行婚礼前夕布置装饰新房,是婚礼的序幕,通常由女方亲友进展。据文献记载,这项婚礼仪式至迟于宋代已经十

14、分流行。明清以来,此俗一直相沿至今。10。五亲迎 即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如今所谓“婚礼,是指结婚典礼仪式,亦即古代六礼的“亲迎。关于这一礼仪,?仪礼士昏礼?有详细记载。六下轿利市 即新妇被迎娶至夫家后下轿、下车入门过程的祈吉庆贺活动,主要有撤谷豆、跨鞍、跨火、抱毡等。据宋高承?事物纪原?所考,撒谷豆之习始于汉代。至宋代,兼撤钱、果,如?梦梁录嫁娶?载,新妇人门“赳择官执花斗,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撤,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跨鞍意在取“鞍的谐音“平安之“安的口彩,据认为滥筋于北方骑猎民族。新妇跨火,本是从火堆上跨过,始于北朝。其初始寓义,或云除秽驱邪。抱毡,即新妇下轿后足不沾地而踏红毡人室

15、,或以红毡裹新妇抱之进门。据考,此仪始于唐代。明外方山人?谈征事部?:“今人娶妇,舆轿迎至大门则转毡以人,弗令履地。读白太傅春深娶妇家诗云: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则此俗唐时已然矣。(11)七拜堂 又称“拜天地或“拜花堂,是婚礼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仪式和高潮,通常是新婚夫妇同拜天地和互拜,也就是现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可见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花烛?、清翟颧?通俗编仪节?及翼?咳*丛考拜堂?等,多有记述,亦见于诗文等。按传统婚俗,拜堂之后即成夫妇,为社会所成认。因而,拜堂是婚礼诸仪式中的大礼。礼成之后,新人就会被送人洞房,直到这时新郎才能揭去新娘头上的喜帕。八喜宴 即婚礼中的庆贺筵席,今俗称之喝喜酒。从古至今,各种喜庆活动多有酒筵相伴,一向被视为人生大礼的婚礼自不例外。九坐帐 宋代称“坐虚帐、“坐富贵等,即迎新妇人新房。?梦梁录嫁娶?载,新妇下轿诸利市仪式过后,“入中门,至一室中少歇,当中悬帐,谓之坐虚帐;或径迎人房室,坐于床上,谓之坐床富贵。十撒帐 新婚夫妇交拜之后或坐帐之际,向帐散掷金钱彩果的祈吉仪式。相传始于汉武帝时婚仪,历代相承迄今。至今仍广泛流行的以枣、栗撒帐的撒帐歌称:“一把栗子一把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