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69518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医资源-中医诊断考试要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考试要点第一单元绪论一、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黄帝内经确立了诊断学的理论依据,记载大量四诊方面的内容,奠定了四诊的基础。难经确立了“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 2、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4、西晋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5、宋代施发察病指南为最早的诊法专著。 6、元代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7、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8、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脉神章9、民国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集历代舌诊研究之大成。10、清林之翰的四诊抉微.11、清汪宏的望诊遵经。二、中医诊断学的原则 1、审察内外: 2、

2、诊法合参: 3、病证结合: 第二单元 问诊问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现在症。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多因外邪袭表.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多因阳失温煦。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 有发热的感觉.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意义: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表证.发热重,恶寒轻,为外感风热表证.发热轻,恶风自汗,为太阳中风证。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意义:主里寒证。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2)久病恶寒:虚寒证 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感觉叫但热不

3、寒。(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C以上).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意义:主里实热证。(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属阳明腑实。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湿温病,湿遏热伏。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属阴虚火旺.附:日哺热甚,是指申时(下午35时)阳明经气旺时发热较甚。身热不扬,是指肌肤初扪不觉很热,但扪之较久即感灼手.骨蒸发热,是自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C之间。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分类:阴虚发热. 气虚. 小儿夏季热。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

4、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分类:发无定时:属少阳病。发有定时:属疟疾病。(二) 问汗1、表证辨汗无汗: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 太阳中风证。风热表证。2、里证辨汗(1)自汗:表现: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意义:气虚、阳虚。(2)盗汗:表现为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意义:阴虚、气阴两虚. (3)绝汗:表现为汗出量多,津液大泄. 意义:亡阳、亡阴。(4) 战汗:表现:为先恶寒战粟,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 病机:邪正剧烈相争,为疾病转折点。 意义:热退汗出脉缓邪去正安病情好转。 战汗后高热不退,脉来急疾-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3、局部辨汗(1) 头汗:头部或颈部出汗较多。属上焦邪热,或

5、中焦湿热,或虚阳上越。(2)半身汗:仅半侧身体有汗,患侧经常无汗,属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周.(3)手足心汗:病人手足心汗出较多。 意义:阴经郁热、阳明燥热、脾虚失运.(三)问头身 1、疼痛性质(1)胀痛:气滞。(2)刺痛:瘀血.(3)冷痛:寒邪阻络(实证);阳虚(虚证)。(4)灼痛:火邪窜经(实证);阴虚火旺(虚证).(5)重痛:湿邪困阻气机;肝阳上亢。(6)酸痛:湿邪;肾虚。(7)绞痛:有形实邪(瘀血、结石);寒邪凝滞(胃肠绞痛)。(8)隐痛:阳气不足;精血亏损。2、头痛 头痛部位: 太阳经头痛连项 三阳头痛 阳明经-前额连眉棱骨 少阳经头侧太阳穴处 太阴经头痛晕沉,腹泻自汗 三阴头痛 少阴

6、经头痛连齿 厥阴经-巅顶头痛3、腰痛 肾虚腰痛:腰部绵绵作痛,酸软无力.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剧。 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不能转侧俯仰。(五)问耳目1、耳鸣:即耳中鸣响,妨碍听觉. 实证:耳鸣如潮,暴鸣声大,按之不减。 虚证:耳鸣如蝉,鸣声渐小,按之可减。2、目眩:视物旋转动荡, 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花物动乱,又叫眼花.可由肝阳上亢,痰湿蒙窍导致。3、雀目:黄昏视力明显减退,为肝虚。(六) 问睡眠1、失眠概念:指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睡眠易惊,或彻夜不眠,又叫“不寐”。 病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心肾不交:不易入睡。 心脾两虚:睡眠易醒。 胆郁痰扰:睡眠易惊。 食

7、滞胃脘:彻夜不眠。2、嗜睡 概念:指神疲困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又叫“多眠”. 病机:阳不出表,神志困顿。 湿气困脾:困倦嗜睡.脾气虚弱:饭后神疲困倦易睡。 心肾阳衰:精神极度疲乏,但欲寐. 热入营血:神昏嗜睡。(七)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饮:主寒证。(2)口渴多饮: 意义:实热证。 消渴病。 汗吐下后。 (3)渴不多饮: 意义:阴虚,湿热、瘀血、痰饮。 阴虚:口干但不欲饮. 湿热:口渴饮水不多。 痰饮:病人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 瘀血: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2、问食欲与食量(1)食欲减退新病食减:正气抗邪,保护性反应。久病食减:脾胃虚弱。(2)厌食饮食不

8、节:嗳气酸腐,脘腹胀痛。脾胃湿热:厌食油腻,呕恶腹胀。 肝胆湿热:厌食油腻,胸胁灼痛。妊娠恶阻:孕妇厌食,恶心呕吐。(3)消谷善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 消渴病:消谷善饥,形体消瘦。 胃强脾弱:多食易饥,大便溏泄。(4)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蛔虫内扰。 3、问口味 口淡乏味:属脾胃气虚. 口甜或粘腻: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属伤食。 口苦:属热证,可见于火邪为病或胆热。 口咸:多属肾病及寒证。(八)问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指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实热证:实寒证: 阴虚证:气血两虚:瘀血:(2)泄泻:指大便稀软不成形,(或呈水样),

9、便次增多. 寒湿:水样便。脾虚证:大便溏稀. 肾阳虚证:五更泻. 伤食证:大便酸腐秽臭。 肝郁乘脾证:痛泻.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主脾虚和肾虚。 (2)溏结不调:大便时干时稀或大便先干后溏。前者为肝郁乘脾,后者为脾虚. (3)下痢脓血:痢疾。为湿热阻滞. (4)远血:便黑如油,先便后血. (5)近血:便血鲜红,先血后便。 3、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属大肠湿热. (2)排便不爽:属肝郁乘脾或湿热蕴结大肠.(3)里急后重:表现: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病机: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4)滑泻失禁:脾肾阳虚. (5)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九)问小便 正常生理状况下,

10、小便日间次,夜间次,排尿总量为1000-1800毫升. 、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虚寒证。 阴虚证。(消渴)(2)尿量减少: 实热证. 阴虚证。 阳虚证:尿少浮肿.肺、脾、肾气化不行,水湿内停。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小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 下焦湿热:尿频,尿急,尿痛。 肾气不固:小便频数而清长. 肾阳不足:夜尿频多。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总称癃闭,有虚实之别. 实证:湿热蕴结,瘀血、结石阻塞。 虚证:老年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 3、尿感异常 小便涩痛:湿热蕴结. 余沥不尽:肾气不固. 小便失禁:肾气不固。 遗尿:肾气不固,脾虚气陷,

11、肝经湿热。 (十)问妇女 1、问月经 正常月经,初潮年龄为1315岁,周期为28天左右,持续时间35天。 (1)经期不调 月经先期:血热和气虚。 月经后期:血虚和寒凝。 月经前后不定期:肝气郁结,或脾肾虚损。 (2)经量异常月经过多:血热;气虚;瘀血阻络.月经过少:实证:寒凝;血瘀;痰湿。 虚证:营血衰少;肾气亏虚,精血不足.(3)崩漏:热伤冲任;瘀血阻滞;脾气亏虚;肾阳虚衰;肾阴不足。(4)经闭:虚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 实证: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 2、问带下 白带:脾虚不运,寒湿下注. 黄带:湿热下注。赤带:肝经郁热,湿毒蕴结.第三单元 望诊 一、 望神1、望神的意义

12、(1)得神 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精神较旺,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病机:正气未伤,脏腑未衰。 意义:病情较轻,预后较好。(2)失神表现:精亏神衰: 神志不清、精神萎靡、语言错乱、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动作艰难、反应迟钝、强迫体位.呼吸微弱或喘促。形体羸瘦. 邪盛神昏:壮热烦躁、四肢抽搐。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卒然昏倒、两手握固、牙关紧闭。 病机: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意义:预后不良。(3)假神含义:是指是垂危病人精神暂好转的假象。表现: 神志: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明亮。语声:语声低微断续,突然言语不休,语声清亮。 面色:原来晦暗,突然面红如妆。 饮食:原不欲食、食少,突然暴食、多食。病机:精气衰竭已极,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绝。意义:预后凶险,为死亡前兆,称为“回光反照”或“残灯复明。(4)神乱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