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69489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飞来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 过程与方法 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学习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预习提示】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学习过程】一 导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然而,作为“唐宋八

2、大家”中的重要成员,王安石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文学,更在于政治,在于改革,在于变法。提到王安石就会想到变法,王安石与变法基本上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又戛然而止的大改革,将王安石这个名字与“变法”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他生前位极人臣,身后骂名滚滚的传奇命运。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卒于公元1086年,这位66岁的江西老人究竟是如何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的呢?今天我们走近王安石这个“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独特的传奇人物。二、作家及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

3、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两次担任宰相,又两次被罢相。这个宰相不寻常1. 历史评价他不寻常:褒贬不一,有人把他捧上天,有人把他踩在脚下赞美:(被捧上天)(1) 梁启超评价他这个人就像湖泊,就像高山一样高尚,几千年了,要说中国有一个最完美的人,这人定是王安石。(2) 1906年离俄国革命还有十年,列宁与同志们讨论土地政策时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3) 1944年,华莱士评价王安石说,说他当年实行的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辱骂:(被踩在脚下)宋高宗赵构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罪于王安石变法,说王安石是第一等小人。2. 婚恋观念不寻常:一夫一妻,

4、不离不弃。3. 生活方式不寻常:淡泊朴素,一生如一。4.名利观不寻常:淡泊功利,淡然处之。背景介绍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三、 题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四、 朗读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方式:师范读-生试读-生齐读-师生承接读-师生

5、齐背五、 文意理解(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2)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缘 :因为。 (6)眼:视线。 (7)塔:铁塔。 (8)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译文: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

6、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六、 品析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描写景物充满生机抒发情怀踌躇满志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的。 谈谈你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3. 登飞来峰思路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有关材料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岭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七、 本诗给我们的启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八、书法欣赏九、 小结十、齐背诗歌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