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兆奎-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69217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兆奎-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柳兆奎-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柳兆奎-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柳兆奎-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兆奎-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兆奎-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小语年 级五教学形式公开课教 师柳兆奎单 位界首市实验学校课题名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情分析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学,交流资料。 、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

2、家分享。 、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同伴互助,检查自学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见教案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三贯通,这才是世纪的青年。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3、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此部分的目标与过程并不统一,加强品读)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闲书 多看偏科三贯通学外语与母语有关古诗文积累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作业或预习.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交流看“闲书”的经历,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 完成表格苗苗的观点 季先生的观点 “我”的看法(感受)自我评价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

4、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完课文以后,我安排了学生对爱好读书的同学或新来的实习老师进行采访活动,并且写了访谈录。学生对访谈录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采访的问题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有的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双方交流的话题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也不够自然。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1教学内容简约。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我想,课前柳老师肯定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只有课前在“深入“上下了工夫,课上才能做到“浅出”。柳老师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最主要的五大块,每一块都设计了具体要落实的学习任务,如:(1)读出下面的词语;(2)这篇课文写了

5、什么;(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4)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5)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都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内容简约,重点突出,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了不得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浮光略影。2教学过程简化。柳老师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五大块,实施的时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条理很清晰,也没有让学生感到复杂深奥。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重点也就更突出了。3教学媒体简便。众所周知,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有时使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用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柳老师只用了幻灯展示了季羡林爷爷的生平介绍,苗苗和季羡林的人物形象,以及“闯关”的问题。没有五花八门的动画,最主要的还是靠粉笔在板书。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做到像柳老师这样真实、朴实、简单、高效,便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了。这仅是我个人的体会,望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交流中去共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评议一单位:界首市一小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