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69125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物理课堂的有效设问探索 摘自:深圳市第二高中 在新课标的学习和贯彻过程中,物理科组认真地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高考考纲,从一开始就明确地制定了高一高二物理教学的教学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高考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上的特点确定哪些知识和能力必须在高一、二年级完成,哪些能力可以留到高三再提高做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达成了共识。虽然作为学生,完成整个高中学业最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能降低,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搭建台阶,广设梯度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在重点章节的基本教学要求上并没有降低,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为此我们在设

2、问上特别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注重问题对课程和学生知识的生成的引导作用。精心安排,巧设角度、大胆取舍,力图增强设问的有效性。我们做到下面的几点: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贴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寻找最佳的思维跨度 在新课标教学中,师生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实行新课标后课堂的时间好像不够用了:如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用来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则花的时间会更多,所以有些学校采取了补课、砍掉探究内容的做法来应付。我们发现高中的学生阅读教材后经过自我思考能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学生有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设问的问题难度太小,往往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懒惰,长期如此还会

3、对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损害。涉及的问题如果不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思维跨度太大,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答案,问题的解决就缺乏现实的意义。因此,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我们的实践证明,适当的具有挑战性难度的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发思维灵感,提高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高效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王东升老师在讲运动图象这节课时,适当加大了设问的跨度,由一个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变化图线开始引入图像问题,接着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地在先PPT上打出各种vt图,

4、让学生看图思考,由物理情景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励他们回答物体的运动情景。学生们在课堂上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讨论和思考,都各抒己见,场面很激烈。有的同学回答的很到位,也有的回答出现了偏差但又不服气的。经过争论,最后他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给予v-t图象的知识小结。 按原来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举例说明几个典型的物体运动,然后在vt图里结合实际画出图线,调动学生复习数学的一次函数图像知识,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数形关系,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灌输给学生由图象识别实际物体的运动情况。接着,老师应该先画出几个典型的图线进行启发式讲解,进而延展到各种不同的图线,之后在图线上给学生总结

5、规律-向上倾斜与向下倾斜的含义,t轴上方与下方的含义,曲线和直线的含义等。最后才是学生的练习、巩固和提高、总结等课堂进程。 在这节新课中,由于把握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习惯,找到了最佳的设问跨度,因此也较好地解决了新课标时间不够用的问题,高效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事实上,这节课的目标生成非常到位,知识点的落实和课堂的密度都比较理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节奏鲜明设问简洁,令人印象深刻。在此后的作业批改中,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印证。 2.“诱”、“思”同频,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寻找最佳的设问时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善诱”是外因,

6、学生“善思”是内因,只有把教师的设问“诱”导调谐到学生“思”的频率上,教学方能产生共鸣,教学才能和谐一致,互动才能产生实效。 设问诱导要精心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思”的热情。高中教学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上课往往直入主题,忽视了情景的创设,造成学生学习和生活脱节,学生“思”的热情因缺乏积极的动力而不能维持长久,更谈不上积极参加“三动”了。设问诱导要把好学生脉搏,善于发现学生“思”的盲区或误区。在教学中成功的课例,一定是切中了学生的脉搏,如进行习题课教学,就题论题,力求数量,学生的思维并不能得到有效训练,若采取探究教学模式,设计“由浅入深”的递进式习题,设计“一题多变”的拓展式习题,设计“同题异

7、解”的辐射式习题,学生的思维定势才能冲破,创造的火花才能闪烁,学会学习才得以落实。 设问诱导要师生互换角色,善于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教学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高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失误,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看法,一次课堂上回答的失误,往往导致永远保持沉没。我们认为,要对学生讨论的回答给予充分尊重,要认真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给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围绕课堂主题内容提出质疑,要鼓励学生敢向老师发难。如果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时创造出的正确结论,教师经常给与“某某解法或某某公式”的鼓励;如果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教师总是以“请你慢慢地说”表示安慰;如果对于答案基本正确不尽完善者,教

8、师能:“不错,谁能讲的更好”来评价和继续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如果对于不完整的答案,教师用“谁能继续补充”来暗示大家继续思考;如果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以“请你坐下在想想”转而启发其他同学:“谁和他的想法不同?为什么?”来暗示他的错误,并鼓励解决问题等等。学生一定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与期望,吸取智慧和力量,课堂一定会是“民主和谐的氛围,健康和谐的情景,洋溢有效互动的局面”。 3.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细节化,系列问题主题化,疑难问题体验化。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围绕主题寻找最佳的设问角度 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细节化。指的是对于我们的学生,由于物理知识还比较有限,抽象思维能力也刚刚发展,对于

9、过于抽象的问题在理解和应用上还是有些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上,要注意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此外,还应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系统化和层次化,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同一个问题对基础差异无论多大的学生而言,都能较好地入题,从教材中能获取相应数量的信息,经过学生自我消化后,用自己的思维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在讲匀变速运动规律的时候,给学生一个问题:“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有什么规律?”就不如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一个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是3m,第二秒内的位移是4m,那么第三秒内的位移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完,教师再给出抽象的表述:“位移的变化量是一个定值

10、,位移的数值形成一个等差数列”。 系列问题主题化指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主题、重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立意巧妙,物理意义深刻,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切不能用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在摩擦力一节中的静摩擦力的教学中,如果直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学生肯定不能完整的作答。冯夏老师通过设计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探究(用一弹簧秤水平拉一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木块,逐渐增加拉力,直到木块运动。再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实验),尝试将一个静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分成几个小问题处理:(1)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不用

11、力去拉它,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2)如果有,大小和方向如何?(初中学过二力的平衡条件,在实验的提示下,大部分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静摩擦力是不是个固定值?它与压力有没有关系?(4)静摩擦力有没有最大值,最大值和压力有没有关系?第3、4问题有些难度,但是在实验的前提下,经过引导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都能得出结论。这样对静摩擦力大小的知识生成就达到了预计效果。 同样在摩擦力一节中,王国营老师用学生的亲身经历举例:甲同学有一本很有意思的漫画火影忍者,同桌B想看,A不想给B看。A把漫画用力摁在桌面上,同桌B就很难抢到这本书。请同学们比较用力摁和不用力摁的区别,很快就生成了正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也越

12、大的知识点。 以上这两个案例就是把疑难问题体验化,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获取规律。 4.经典问题现代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动态问题电教化。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印证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理解能力的提高,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讲“回旋加速器”时,若能谈谈它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的用途,谈“动量定理”若能创设“跳高为什么要在落地点防垫子?”的问题情景,谈“万有引力定律”若能和卫星发射等有机结合,等等。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引导,情感态度得到调动,思的热情自然提高,自然就有动脑的自觉性。 抽象、动态、时空关系等对刚上高中的我

13、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物理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要理解它们,还要掌握它们,要用它们来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就要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学生必须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过程特征,在需要时能把复杂的物理现象重现并分解成若干简单的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我们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这种想象能力,非常重视发挥本校电教媒体的优势,用好电教设备,有目的地加强了这方面的思维训练,达到了良好地效果。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结合实验演示和电化教学设备,清晰地形成典型问题的物理情景和过程。经过努力,我们发现学

14、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相应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在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达到比较自由的境地。 在洛仑兹力的应用一节中,高二级的老师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超考纲”的问题,如果电子射入磁场中,与磁场的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那么电子的运动轨迹怎样?这样的问题本来不是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情景有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化,所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思考探究后,终于找到了答案,也加深了对运动独立性的理解,课堂探究气氛非常热烈。 结束语: 通过有效设问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逐步解决了新课标实施中普遍存在的课时不够,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等问题。学生逐步从原有的被动听课和层层被问变为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知识技能的构建。因此,有效设问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而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上的一次较大的变革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