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69099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金融学专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年至今已近20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稳步有序地推进。随着在2013年7月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和上海自贸区中无管制利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本综述内容框架为:首先简要地回顾利率市场化理论的发展。其次介绍国外对此的研究,这里分为两个板块,一部分是以时间为序概括国外学者对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研究;再有介绍国内对此的研究,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或者说在不同的阶段,我国学者们对利率市场化影响因素的探讨。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国内外研究 相关理论Lite

2、rature review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Abstract: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reform has been advanced steadily and orderly for nearly 20 years since 1996

3、. With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the loan interest rate of China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July 2013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regulated interest rate in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reform in China has entered a crucial crucial stage. The content and framewo

4、rk of this review is: first, briefly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heory. Secon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foreign studies on this issue,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 addition, domestic studies on this issue are int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

5、ion in China, or at different stages, Chinese scholars discus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Key word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lated theories前言:利率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它包括存贷款利率、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再贴现利率、票据市场利率、证券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债券回购利率等等。世界上的利率管理体制有三种:1、市场型,由市场供求来

6、决定利率水平;2、限制型,由货币当局限定利率的上下限,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在上下限的范围内决定利率水平;3、管制型,完全由货币当局来决定利率水平。从广义上来说,管制型利率体制的概念有时包括了上述的管制型和限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其基本含义如下:第一,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第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第三,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资金交易对象、规模、价格、期限和融资条件。20世纪,世界各国曾经掀起一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热潮,成功国家不少,而失败的国家则付出了极大的代

7、价。这些都是对理论的实践。国外的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中,有的是在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理论,如弗里德曼、凯恩斯的理论;有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成果,如著名的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另外,现在国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又有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但往往从动态或静态角度研究不同利率制度下的效率问题,没有涉及具体国家经济制度环境的具体研究,不能解决具体国家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问题。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制度的变迁,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中汲取营养,才能理解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逻辑。一、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辨析西方学者在相关英文文献中经常使用“利率自由化” ( Interest ate L

8、iberalization) ,而我国文献更习惯使用“利率市场化” ( Interest ate Marketization) 。沈国兵( 2000) 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利率自由化的初级阶段。本文认为,利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只是角度不同,无本质区别,利率自由化从放松管制角度出发,而利率市场化从利率决定机制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利率自由化”更为准确。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用“利率市场化”更为贴切。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国内相关文献主要从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利率动态调整以及宏观调控三个角度定义。1.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角度的定义景学成( 1999) 指出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的不

9、同主要源于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利率是由借贷双方确定,即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而官方利率是由借贷方之外的机构确定,即经过管理当局决定。利率市场化后,货币当局不再决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孙云峰( 2003) 认为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是相对于原来金融抑制而出现的金融深化的体现。 王文平( 2005) 指出交易双方通过市场决定的利率数量和期限结构比货币当局制定的更合理,当市场机制失灵时,需要以合适的形式进行窗口指导。 张桥云( 2014)认为,从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角度定义,利率市场化即由一级利率体系改为二级利率体系的过程。2.利率动态调整角度的定义利

10、率市场化过程是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深化导致利率市场化加大,最终利率定价体系全部为市场化利率。王敬( 2015) 从利率动态调整角度定义利率市场化,认为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货币当局取消利率管制,并进一步提出利率市场化分为三个阶段: 完全管制利率阶段,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阶段( 利率市场化中间状态,货币当局将利率作为宏观调控工具,调整存贷款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以及完全利率市场化阶段。3. 宏观调控角度的定义许崇正( 2002) 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必然结果,利率应该是由市场力量自发对资源配置的结果。从宏观调控角度定义利率市场化的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取消对利率以及金融机构收取

11、的各种费率的管制( 刘轶和李久学,2003) 。刘义圣( 2016) 主张减少货币当局对利率的直接调控,中央银行应当通过间接调控手段,如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方法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二、 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研究1.国外理论背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种学说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理论成立的隐含假设是成熟市场经济环境。而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是中间过渡的状态,意味着资源配置形式的高度不稳定,市场分割、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经济主体对一些市场信号的不敏感等问题,使得模型中涉及的资本和商品的价格变化(即利率和物价变化),不一定导出理论模型中描述的数量变化,中国的

12、经济并不能完全按照这两种学说所描述的那样运作。2.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1)凯恩斯利率理论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是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变量。利率高低对于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率对经济作用的机制是:利率由对货币的供求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导致利率变动,利率变动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改变储蓄的报酬,进而影响总支出,最后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凯恩斯把经济的萧条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利率是连接货币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纽带,因而利率可用作启动经济的杠杆。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扩大货币供给的政策效应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投资水平上升,消费水平上升总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增加)经

13、济复苏(2)货币学派的利率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利率与货币供求的关系并非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货币增加使得利率下降、货币减少时利率上升。他们认为这只有在短期分析中是正确的,但在长期分析中则并不对。因为:(1)价格水平的提高将使降低了的利率回升;(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存在与价格上涨形成合力推动利率的进一步上扬。(3)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1973年,美国有两位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在大约同一年先后出版的两部著作中,不约而同的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模型。虽然他们论述的角度和问题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讲却得出了颇为近似的结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实行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

14、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金融抑制现象,而且程度很深。金融抑制两个基本特征是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政府管制的过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导致低水平储蓄和过高的资金需求,这种供求矛盾又导致政府更多的干预,如强制储蓄、有选择性的信贷配给、差别利率,以及发放营业许可证、财政补贴等各种各样的财政的、货币当局的其他形式的干预。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市场被分割成两个市场:一个是被政府管制的有组织的市场,另一个是没有正规管制的自由市场,其利率水平高于前者,中小私人企业和家庭的投资或依靠内部积累,或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高成本的融资。这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使市场行为扭曲。在麦

15、金农看来要使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就必须解除“金融抑制”,实施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爱德华萧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阐述金融深化论。爱德华萧指出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是两个意义相对的概念,它们带给经济完全相反的结果。金融抑制主要是人为的低利率政策,金融业内的垄断和信贷的硬性配给等。金融抑制的后果是减少金融资产总量、降低国内的私人储蓄率、导致高的投资一产出比率和低的生产要素产出率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的效应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萎缩,而地下金融市场膨胀,金融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剧,导致“金融短浅”。因而要实现金融深化,就必须消除金融抑制,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金融的自由化,因此,利率自

16、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和核心。与凯恩斯的廉价货币政策相反,他们认为在落后国家,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才有助于经济发展。他们认为高利率有助于吸引储蓄,会促使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实际利率的关键在于放松对利率尤其是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4)金融自由化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70年代和8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实践,掀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热潮,有一些国家获得了成功,但对于发展中国来说,有很多却很惨痛的失败了。人们批评他们的理论存在很大缺陷。吉布森等(Gibson,1994)认为,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是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制度作用是以何种方式发挥的,金融自由化的战略应与发展已有的金融机构和创建新的金融机构结合起来。Demetriades等(1996)指出,在金融抑制的各种模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要么被忽略,要么是完全被动的,除少数例外,金融机构被视为是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