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690872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情一片助桑梓只为旧貌换新颜(第三人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情一片助桑梓 只为旧貌换新颜 银河镇“群众贴心人”陈红先进事迹材料她叫陈红 ,是芦溪县计生委党组书记兼主任,出生于银河镇何家圳村,在“争当群众贴心人”活动中被组织安排到了自己的家乡。在活动中,她时刻提醒自己要尽最大努力为家乡人民多做好事、实事,要真正无愧于“群众贴心人”这个称号。何家圳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648户人家,人口2620人,耕地面积1920亩,没有集体工业经济,村里几乎没有硬性收入,村民主要靠种田和外出打工谋生,生活水平偏低。作为阁公塘自然村的贴心人,陈红在活动开展的第一时间就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可当她踏进这里时,看到的却是一条不足3米宽的坑坑洼洼的烂泥巴路,车子出入都有困难,村民

2、们的出行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进阁公塘,映入她眼帘的仍是八十年代农村的老景象,房子杂乱无章,住房连牛棚,厨房对着猪栏。此时陈红内心除了难过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种责任。她当即返回村委会,向村支两委班子提出“修路、兴办企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文明新村”的想法。村支书面露难色地说:“陈主任呀,你说的这些我们何尝没有想过呢?可是你也看到了村里的情况,一穷二白,修路、办厂,哪样不要钱,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看到这群无奈的五尺汉子,陈红果断地对他们说:“越是穷就越要先修路,越是前人没做的事越要去开创,与其这样死守着,不如先勒紧裤带过紧日子,以换得将来好日子。”村长立即表态:“好,有陈主任这

3、番话,我们跟着你干,做不好,我们这个村官也不要当了!”村长的话,让她感觉到一股求发展谋致富的强烈气息,她当时咬定修路就是自己要办的第一件事,不管有多难,也要把这条路修好。没有资金,陈红和村两委班子只得采取向村民集一点,向镇政府争一点,利用政策向县里要一点的方法。可当听说要集资修路时,有很多村民不愿意了。是呀,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村,要人均集资200元,对有些农户来说的确是件困难的事。况且修路还牵涉到拆迁农户房屋、占用部分土地等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有的村干部说:“算了吧,陈主任你也别担这重担子了。”陈红却笑笑说:“这有什么,计生工作这天下第一难事我都能做好,难道说为家乡修条路碰上难题我就轻易放

4、弃吗?”村组干部们听完二话没说,个个都上门上户做工作去了。最终筹集了50万元资金,分两次完成了贯通阁公塘自然村计2.4公里的水泥路。经过这件事情,她感受最深的是百姓其实都是淳朴而善良的,只要真心与他们交朋友,他们就会掏心窝子跟你说事、做事。反过来,只有让老百姓满意了,工作才能说是做好了。路修好了,接下来就是帮助村民寻找致富的门路。为此陈红开始耐心地走访,与党员干部群众拉家常,认真了解乡亲们的想法,并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与镇村两级班子一起讨论制定了帮助群众致富的3年发展规划和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最终抓项目、办企业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当时她与村支两委班子决定筹建一个花炮厂,按理说这是使群众得实惠的

5、好事,可在征地时,问题又出现了。有村民们说:就为了办一个花炮厂,把我们的菜园都征掉了,让我们连瓜都栽不成一蔸,以后要我们吃什么?有的人甚至认为建花炮厂是在为自己谋取私利。对于群众的不理解,陈红不断告诫自己:我是来为群众办实事的,可千万不能跟群众怄气,群众只是一时打不开心结,只要把利害关系讲清楚了,村民还是会理解,会支持的!她耐心地向不理解村里工作的农户解释:办企业在眼前好像是对农户的利益造成了一些损失,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其它村的人住上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村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是我们没人家聪明,还是我们没有人家勤劳?不,是因为我们只知道死守几颗泥疙瘩,说到底就是思想解不解放的问题。

6、办企业就像是我们养的母鸡,它会生蛋,蛋又能生鸡,这样不好吗?最终村民们慢慢放弃了原先的想法,积极配合村里的征地工作,使花炮厂得以顺利建成。如今花炮厂除每年为乡村贡献5万元税费外,还为当地安排了62个劳动力,一个人一年下来可赚到五六千元,直接给何家圳村民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很多人家的生活。问题和难题总是接踵而至。有一次陈红下乡,听到有村民在议论:这可怎么办呀,明年的庄稼可没法种了。她忙走过去打听,原来何家圳村一村组冬修水利工程因资金不足而停工,老百姓都为这事着急。陈红当即找到村支书提出自己出资6000元,要帮助修完这项水利工程。支书听说是陈红自己拿出钱来说什么也不肯要,陈红却沉下脸说:

7、“一个大男人,怎么连轻重也分不清楚,是钱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庄稼重要呀!”书记无言以对,只好答应下来,工程最终得以顺利扫尾。通过这件事她认为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光争取项目、实施项目是不够的,还必须时时怀有一颗扶贫济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心。时刻了解他们的困难,时刻把解决他们的困难作为第一任务,这才是一个贴心人应有的基本认识。2009年元月份的一天,陈红忽然接到一封来信,信上写道:“您寄的1000元钱,我已经收到了,真的非常感谢您每学期寄这么多钱给我,您给我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榜样,我非常希望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了经济能力帮助他人,将您助人为乐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这是五保户

8、肖七元养女肖雪玲从大学寄过来的,陈红清楚地记得五保户肖七元为领养的女儿无钱上大学而犯愁的那种眼神,更不会忘记雪玲那双大眼睛里充满着对大学生活那种强烈的渴望。接到雪玲的来信陈红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是她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却给了一个孩子全新的开始。廖红、廖平两姊妹都是年幼的在校学生,姐姐廖红今年13岁,在银河镇中就读;妹妹廖平今年才11岁,在何家圳小学就读。父亲廖青华早在四年前不幸病故,母亲徐永华面对家庭长期贫困的窘境,不堪家庭重负,甚至经常有厌世情绪。家境贫困、生活拮据,孩子缺少关爱可想而知。在去年春节前一天,陈红冒雨来到了徐永华家,亲自把500元慰问金送到徐的手中,并勉励两个小孩要认真读书,发

9、奋学习。徐永华拿着钱激动的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姊妹俩则紧紧地偎依在妈妈旁边。何家圳村8组育龄妇女彭连群于1983年患手术并发症,花费了巨额医疗费用,到现在不但不能下地耕种,还必须天天吃药,看着面黄肌瘦的彭连群,目睹她家里凌乱不堪的情形,陈红心里很难受。她跑遍了所有的相关部门,连续三年为她争取到了每年6000元的大病救治费用,县民政局还以最高标准为她办了低保。彭连群感动不已,但陈红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值得称颂的先进事迹,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贴心人需要的是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用真情去倾听群众的呼声,用行动去解决群众的困难,时刻装着群众,一心只为群众,这些不正是陈红的写照吗?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