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68437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让100%的孩子爱上写作(初评一等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100的孩子爱上习作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襄樊市大庆路小学 狄香云让100的孩子爱上习作,是我从事多年的作文探讨中对自己的终极要求,我想它也是所有语文老师从开始习作的那一时刻起就必须有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解决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拿出我们相应的对策,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一、许孩子一个梦想,让孩子明白:我与故事一起出生。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想写好作文的梦。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小学生作文心理调查问卷”,调查了我们那里城乡近200个孩子,我惊奇地发现这200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在“你想写好作文吗”的“想”上打了,但也有近70%的孩子同时又在“不知如何写好”上打。你想想,假如

2、你一次写不好,两次写不好,三次写不好,久而久之,你还会喜欢吗?恐怕,是想喜欢,也没有勇气喜欢了。孩子们最初对习作抱有的这份喜欢,只是内心的一种本能意识,严格的来说还不能称之为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的去唤醒、去激励,把这份本能的喜欢升华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习作教学才算真正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因此,“爱你在心口难开”,是我们习作教学中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 系列训练,引孩子说“我”事。对于“自我”,恐怕没有一个人是不认识的。即便是不很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应该是清楚的。所以,从习作教学的起步开始,就以“我”为中心,以跟“我”有关的故事为习作的题材,

3、孩子们应当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和习作教学课标中提到的“贴近学生实际”相吻合,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任务驱动,引孩子吐“我”欲。任务驱动下的作文在孩子们看来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写不写或写得好与坏直接意味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如何。孩子们在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同时也尽力通过作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样,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成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教学的目标从单纯的语言取向转向内容、个性、语言的多元取向;作文教学的途径也从单纯依赖作文课转向结合孩子的阅读、生活、活动经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真正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有机

4、组成部分。3、 现场游戏,引孩子表“我”心。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载体,使习作教学呈现出空前的美丽、简单和快乐。我们要将游戏与作文携手同行,以解决目前困扰孩子习作的“心境”和“内容”两大难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步养成习惯,用简单的词句随时记录每一个游戏环节的过程及感悟。在游戏下,教也融融,学也融融,孩子们乐于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情动而辞发。久而久之,作文的神秘在无形中被破除,写作自信心逐渐得以诱发和树立,也练就了一支可以随心所欲的“神笔”。4、 触动心灵,引孩子抒“我”情。写作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我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一个项目”,是为了自我表达和

5、与他人交流。我们适当地动一动,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就会丰富起来,习作就是让孩子们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无须顾及什么,有什么写什么,怎么想怎么写,让自己的故事成为自我习作的源头活水,不论是生命历程中的成功、挫折、失败,还是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故事。总之,我们目光可及的每一点触动心弦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一次次训练中,孩子们敞开心扉说着、写着,拥有作文梦的孩子有了自信,从心底里明白了“我与故事一起出生”。他们已渐渐走出了“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局面,可以自豪地说: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二、教孩子一个道理,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孩子们习作第一要解

6、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民以食为天”,“米”,大事。我们的生活里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当今作文教学的我们,懂得“要重视材料的积累”“要学会选择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而我们的孩子对“积累素材”“选择素材”也只停留在知识性的“知”和蜻蜓点水式的“行”上。而具备这种能力,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懂得: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可现在更多的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这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方法措施,组织训练,在我们的努力下,借一双“发现的眼睛”给孩子,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细心的人。1、任务与竞争结合,让孩子们“静默推想”,

7、“每日一记”中学“发现”。让孩子们“静默推想”,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开始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一个游戏一个游戏地想,一个争吵一个争吵地想: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看到谁被批评了?今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够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的事情。我们还可让孩子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就是自己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的事,再让孩子们把搜寻到的这些事,每天用几句话简要记录下来。这种“每日一

8、记”,是让孩子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观察,去发现,然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动动笔,发现积累素材,不即不离地有一种“写作的状态”。慢慢地使孩子们筛选、积累材料的能力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一种思考和发现的习惯。如果我们把“每日一记”作为单纯的任务,孩子们会渐渐失去兴趣,而引用竞争的形式,采用“星级奖励”制度,按照每日所记,打上15颗不等的红五星,对特别优秀的再加星,累计一定星进行奖励,以简单物质奖励与精神头衔奖励相结合,如:累计10颗星获一定物质奖励,并荣获一级亮眼王;以后,每获10颗星,头衔升一级,学期末重奖最高者。一学期,一评选,一总结。2、观察与体验携手,借

9、孩子们一双慧眼“简评之中”,练“发现”。“每日一记”星级奖励制吸引着孩子们,点燃了他们的发现热情,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然而,细心的人要会发现,更要懂得这种“会”也是一天天练出来的。你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世界的微妙。学会用眼睛去扫视,更要学会用眼睛来凝视,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里,老师的“简评”尤其重要,它既是思想的引领,又是方法的引领,更是习惯的引领,就像是借给孩子们一双慧眼,让他们去发现。老师在“每日一记”上批阅“简评”,是“借”给孩子一双发现写作素材的眼,在这时,老师自己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关注的东西,去发现孩子熟悉的世界,去帮助孩子发现并获得属于自己

10、的独特的写作库。这个“借”,是一根拐杖。它的终极意义是让孩子们在拐杖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行走,最终仍掉拐杖。但是,起初不仅需要这根拐杖,还需要经常将选材好的“每日一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逐渐明白,这些事就是写作的好素材,原来身边是有那么多值得关注的事,不过需要我们长双“慧眼”去发现。三、置孩子几种方法,让孩子学会:无中生有。作文是从巨大的星空中编织出来的,面对世界看,背对世界想,去打造无中生有的“有”。然而,要练成“有”,就要引导孩子们多练笔。叶老说:“作文这件事情必须练习,单靠教师出了题目才动笔,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需课外作文。要养成抒写意思情感的

11、习惯,那只需问自己,内部存什么样的意思情感,便作什么样的文。”“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除了教师出的题目外,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但孩子总是喜新厌旧的,一周一文勤于练笔不免累人,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能让孩子们感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进而学会无中生有。1、课内“读写结合”,让孩子学方法。课标把写作能力分解为“观察、思考、表现、评价”,我认为在这四者的关系中,观察是基础,思考是核心,表现是目的,评价是催化剂。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又怎能写好作文?在日常教学我们常听老师叹息,时间不够,上了阅读,就上不了习作;完成了习作,又上不好阅读。我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呢?来实施“读

12、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真正有效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就应当是习作型的阅读教学,真正地实现读写一体化。我们应该引领孩子们利用一篇篇的课文(包括语文课本与孩子们的自读课本),一次次地从文本的内容、形式(即结构)与表达(即语言)这三方面中去体悟“三位一体”的习作;从课文题目、章法与语言(包括一个个字、词、标点)中去模仿、去创新;从理解作者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么写中去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追问,从而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化,学会写作,学会像大家一样去写出精妙的文章来。作者用这个题目,我用哪些题目;作者写这些人、事、物、景,我可以写哪些人、事、物、景;作者用这个字、词、句、标点,我可以用哪个字、词、句

13、、标点;作者的篇章结构的安排、修辞与逻辑的使用、诗词名言警句的“飞来之笔”等等都可以摘录、仿写与创造。教孩子们从读文开始就有一种思考,或一种习惯,向课文借题目、借选材、借语言,仿写好句、好段、好篇章,进行课前猜想与文对比,试写课前读后感,做好课中批注,锤炼小标题,进而学以致用,迁移实践,从而实现一开始读就是指导写,读就是写,一堂堂阅读课其实就是一堂堂的习作指导课。不仅读贯穿课的始终,而且习作也贯穿始终,阅读与指导习作同步,阅读与指导习作二合一,真正实现一切的阅读教学都是习作指导,阅读即习作,阅读即习作积累。从而做到习作训练立体化,全天候、全方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此到位的习作训练,我相信奇

14、迹一定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发生。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训练也是一种技能。一个人要熟练地掌握一项技能,必须有一定的训练量作保证,让孩子们在读写结合中,逐步学会运用语言,组织语言,进而达到掌握语言。阅读课文中练笔训练的主要形式有:长文读短抓缩写、变换角色抓改写、启发想象抓扩写、示例模仿抓仿写、空白之处抓续写。但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抓准时机,进行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 课外“随机巧练”,让孩子有兴趣。 课内读写结合,是让孩子们领悟方法,也许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似曾相识,这是很正常的,就像孩子学习走路,初学时几乎一模一样,当学会了,走路的姿势就迥异了。但这仅仅是一个过程,我们对孩

15、子进行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他们的手,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用自己的笔自由自在地写自己的所想、所感、所见、所闻,正如叶老所说:“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要将孩子们在课内的训练加以巩固,就要我们做好孩子习作兴趣的调控师,让孩子始终对习作有份期待。我的四式练习,就能达到这种效果。一是移花接木式。在写每一篇文章前,我通常安排学生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般要求学生读三到五篇,让学生对比分析其相同处、不同点,划出优美句段,找出重点事例等,然后,让学生从这几篇例文中归纳出自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准备采用的材料,再让学生移花接木,完成作文。应该说,这样一来,比真正写一篇文章还费力,既要学生分析范文,

16、又要学生合理取舍,但学生从中收益匪浅,写出的文章富有活力,趣味性强。二是多人接龙式。接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习作中的接龙,我通常是这样的:第一步,出题目,有我指定的,也有学生推荐的;第二步,在班上征集提纲,对所征集的提纲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出所要完成的文章提纲;第三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指定几人接龙完成同一篇文章。至于哪一步有谁来写,我有时让学生毛遂自荐,有时我来随机确定,也有时让学生自由组合,主动承担任务。但无论哪中形式,都要完成后进行整合,对文章加以修改,直到大家满意为止。三是现场竞赛式。有了竞赛,就有了竞争;有了竞争,也才会有超越的意识。我采用竞赛练笔时,一般是先对竞赛的形式加以限制,对竞赛的类别集中统一,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