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682982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力》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力》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力》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力教学设计饶平县城西实验中学 谢东阳教学课题6.3 重力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科目初中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内容,教材从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方面介绍重力这个概念。教材中用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重力的存在,简单的认识万有引力,并设计活动让学生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及重力的方向,重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重心。再通过生活物体受到重力和探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

2、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会用G=mg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重力的方向与应用。4、知道重心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物体受到重力和探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及重垂线的应用。四、学情分析(1)经过半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基本上了解物理学科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能够通过现象及自主探究实验发现物理规律。(2)多数学生习惯较好,基本上能够按要求收集实验材料,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活动。(3)学生都较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也对动手探究具有较浓的兴趣。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学习单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实物教

4、具:重物、重垂线。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教师讲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当他在后花园思考问题时,头顶的苹果掉下来砸在了他的头上,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讲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同学们,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缘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勤奋思考,对真理的孜孜不断追求,我们同学也应该有这种精神,那我们这节课就看看苹果为什么要掉落到地面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引入课题。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牛顿。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重力作用的种

5、种现象。通过牛顿苹果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下面知识的欲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大量事例的列举,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重力的概念播放课件:蹦极、羽毛慢慢的飘落、抛出去的铅球落回地面、空中的雨水落到地面上。老师现场演示纸团落下。提问:你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由学生回答的落向地面继续追问:它们为什么会都会落向地面呢?引导让学生说出这些都是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归纳出知识点并板书: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 G 表示。教师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思考:重力对于我们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重力,我

6、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生思考,交流,这些问题共同的特征是落向地面。都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学生大胆思考和想象。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重力现象,总结出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后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认识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及交流的习惯。让学生体会重力的重要性。重力的方向重力作为一种力,它就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从前面知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结合课前的例子:纸团由静止受到重力向下落向地面,可以看出,重力的方向就是下落的方向;包括我们用一条线悬挂的重物,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提问:由此可以看出,重力的方向应该是?(

7、一边展示课件)提问:能不能说是垂直向下的呢?出示课件讲解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 “竖直向下”指垂直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指垂直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结合斜面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来区分)。教师出示课件:重垂线的图片:这些重垂线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桌面是不是水平?怎么检查?出示课件讲解方法。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且与现在所学的重力加了联系和应用。竖直向下的。有些学生会说垂直向下。分析道理。归纳总结。在建筑工地上看到过,用一根细线吊着一块砖头,作用是保证墙体砌得竖直。检查我们桌子腿做的直不直。墙壁上的画挂的正不正。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依据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良

8、好的学习习惯。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所得,在交流中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把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重力方向的理解和巩固。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提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可以用什么来测量?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也大。物重、弹簧测力计。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得到一些结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提问:那么,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质量为50g、100g、200g钩码的重力。教师强调控制变量

9、法。设计实验表格。提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复习前面内容。开始实验,将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请学生读数。并将所读示数填写如实验表格中。并在度数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出现视线错误的及时提出纠正。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G=mg表示,其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 g约等于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10 N/kg。提问:g =9.8N/kg的物理意义?思考: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能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成正比?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g =9.8N/kg,能不能说1

10、kg =9.8N?3、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形状有没有关系?在同一位置时,不同形状的物体,物体的质量不变,g也不变,所以所受重力不变。4、物体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没有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不同的位置的g值不同,所以导致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不同。一般来说,赤道的g值较小,两极的g值较大。改变物体的质量,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测量前要校零,测量过程中要保证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的方向相同。读数。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并且比值不变。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9.8N。1、不能,因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重力的变化而变化。2、不

11、能,因为1kg是物体的质量,9.8N是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3、无关。4、有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认识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用ppt 课件展示数据表格及获得的结论和公式G=mg) 。并且让学生会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评估。对学生的结论做出客观的评价,尊重客观规律,客观事实。提出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引起学生思考,并加深对重力的印象和理解。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展示课件表格。区别:质量与位置的变化无关;重力与位置的变化有关。联系:由G=mg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学生回答表格上空格的内容。单独拿出来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课堂小结6.3重力1、定义物理学中,

12、把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mg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节课的知识点。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练习课件出示习题。学生通过总结反思所学内容,检测自己所学内容。通过达标检测掌握学习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在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课外延伸。八、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的课堂教堂评价主要从学生上课的表现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小组成员在探究活动中的合作情况;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所提问题的交流归纳能力、实验探究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论的形成;学生对G=mg的理解与运用

13、;重力方向的理解和应用。九、教学反思1、课堂内容丰富,感性材料比较多,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重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由牛顿故事引发学生联想,得出重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竖直向下”跟“垂直向下”,只有一字之差,但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这里通过课件展示挂有重垂线分别放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并讲到铅垂线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引用生活中利用铅垂线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重力方向的理解,挂画,检查桌面水平等。4、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是本节重点,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和记录数据

14、的表格,并通过实验,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获取实验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的能力,并养成尊重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学习习惯。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探究,给学生宽广的空间思考和联想,满足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而有服务于生活,亲身体验物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效果来看,教材内容的安排与目标的制定较为恰当,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安排上,较为合理,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时间充足;从设置的问题及练习来看,多数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较好的地方: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为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不足与问题:在媒体的展示中呈现的时间相对较短,让学生从图片和视频中现象归纳交流结论的小组不是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