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机构的调整.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68231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配机构的调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配机构的调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配机构的调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配机构的调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配机构的调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配机构的调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配机构的调整.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试论最近的经济和世界大事最近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这种种事件在我看来,是相互相关的一系列过程,今天我想试着分析一下。在学习经济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形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所谓需求,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真实需求,另一个是人的经济能力造成的需求能力。有一些产品是受到人的客观需求的限制的,比如讲,农产品,人一天只能消耗有限的大米,粮食,超过了一定的数额,农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大多数的产品,则受到了人的经济能力的需求。比如讲,房子,汽车,游艇,飞机。并不是人们不喜欢或者消费不了,而是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购买。所以,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的消费能力不足,而消费能力不足

2、,目前主要是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让我们来看看1920年代经济危机的分析。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首先是美国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1919年时农场主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6,而在1929年只占全部国民收入的8.8,农场主纷纷破产。此时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收入的13左右。 其次,是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3、。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的根源。当年美国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罗斯福新政,后来又出了凯恩斯主义和其他新经济主张。但是通过分析这些形形色色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发现的是,他们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改变经济结构,

4、增加社会的消费能力。中国自19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以高速发展,但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这一事实,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不足,形成了弥漫于整个90年代的货币通缩现象。货币通缩的本质,是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现象。中国为了解决这个现象,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仿效凯恩斯的扩大需求理论,通过扩大需求来促进消费,其本意是好的。然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分配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下层人民的经济地位,因此,它的效率是低下的,它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昙花一现,而它更多的,是带来了投资的进一步扩大。因为大量的金钱被特权阶层获得,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所造

5、成的生产力的扩大,远大于消费的扩大。她在投资初期造成的消费上升,将很快被生产力的上升所掩盖,从而更加加重了经济危机的诱发因素。这个时候,中国碰到了一次历史机遇,这个机遇就是美国所提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政策。由于这个机遇的存在,中国得以大量向美国倾销商品。中国的分配不公,造成了中国劳动力的廉价,从而让中国的商品在国际上具有了无可匹敌的竞争力。不仅仅是美国,所有的西方国家的仓库都充斥了来自中国的商品。由于大量商品向国外倾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国内的消费不足的问题,使得中国这种失衡的分配结构得以延续下去。中国在向国外倾销商品的同时,也倾销了其分配结构。本来,西方国家的下层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建

6、立了一套争取社会财富的机制,这就是工会。通过工会,西方的工人可以向资方争取高额的工资和财富,以平均社会财富。但是,面对中国商品的涌入,这一平衡被打破了。如今的情形是,一旦工人们胆敢团结起来,要求更高的福利待遇,那么,工厂主就可以关闭整个工厂,将产业迁移到中国去。因此造成了整个工会完全失去了议价能力,于是西方普通工人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实际下降,在加拿大,整个劳工阶层的工资,刨去通胀,已经整整十年停滞不前了。但是,大量向西方国家倾销这种分配结构最终带来的,使整个西方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的下降。这在911之后的美国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步入最近一次的经济衰退之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依照常规降低了银行的利

7、率,然而让人失望的是,此次低利率并没有能够促进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因为人们很清楚,面对中国产品的冲击,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普遍下滑,所以大量的资金被堆积到了房地产上,人们普遍不愿意对美国企业进行投资。无独有偶,在中国,也在经历一次股市的大滑坡。这两个地方的股市滑坡,虽然其原因不同,却又相似的背景,这就是当地社会消费能力的下降。而房地产的上升,其实质是人们对外来经济状况的信心不足,导致人们致力于寻求保值工具。在经过长期的观望和思考后,美国政府现在终于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上个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决议,准备要求中国全面提高人民币的汇率,否则将对中国所有商品征收27%的税收。应该说,这一天,迟早是要到来的,

8、美国无法永远承受中国的分配结构,不能够让自己的工人永远地失去他们的工作。所以,美国必定会在某一个时刻寻求贸易保护政策。尽管这和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不符,但那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学过国际贸易的朋友大概都了解,外贸中,提高关税进行贸易保护是一种双输的策略,因为贸易保护必将招致对方的报复,从而导致无休无止的贸易战,直至两国贸易完全停顿。这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国际贸易必须在双赢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发展,如果一国持续地承受一定的负担,那么这个单赢的结局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持续下去的。当然,中美贸易中,美国究竟是赢还是输,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但是美国国会的决议,应该已经对这个争论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

9、案。中国方面说,美国不应该把自己的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而应该在自己的身上多找原因。这也是不错的,美国目前的问题就在于过于依赖外国的进口商品,在大量工人失业的情况下,依赖国外廉价商品的输入来维持基本生活水准,这完全是不正常的。所以,今天美国如果提高关税,我觉得,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此现象的纠正。一旦外国商品价格提高,必定使国内商品需求增加,这可以促进美国国内的公司效益,提高美国本地工人的工资,解决美国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诚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问题。但是从长期看,这只是减小美国国内经济收入差距,提高美国中产阶级地位,修正美国人的过度消费观所必需付出的代价。那么美国减少对华贸易,对中国带来的是

10、什么呢?中国经济目前高度依赖出口,一旦世界各国都以美国为榜样,对中国的进口商品进行各种限制,(比如西班牙烧鞋,俄罗斯查鞋),那么,中国的出口业务必然遭到全面打击。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是贫富差距过大,那么一旦中国的出口被打击,则国内的经济危机就将全面爆发。这时候就会逼迫中国进行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我无所谓民主还是自由,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国必须重新建立一个合理的分配结构,不能够用牺牲民众经济利益的办法,来进行强行高积累,来达到赶超战略。中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均贫富。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有一个基本的消费能力,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否则,如果工人仍然不能组织工会,农民和工人依然没有任何和资本集

11、团的议价能力,那么,分配领域的失衡就一定存在,经济危机就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中美贸易的失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场阶级斗争,在这个贸易体系中获利的,是沃尔马的投资人,而受害者,是失去了工作,在沃尔马中赚取最低工资的普通工人(沃尔马不允许有工会)。而对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讨论,实际反映的是美国劳工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当然,过去由于只有一些蓝领工人失业,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白领阶级也加入失业大军,美国人的民主主力最后一定会领悟到我今天所谈的核心内容,一定会起来反抗。美国国会的决议案,就是美国选民意愿的一个重要体现。民主,是美国确保阶级平衡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中国来讲,

12、中国需要进行改革,合理分配体系,这需要时间,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2000年出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现在,整整五年过去了,中国可曾有任何值得一书的改革出现?中国的劳工地位可曾有任何的提高?中国拒绝人民币的升值,就是拒绝脱离对外贸的依赖。而拒绝对外贸的依赖,就是拒绝改变目前的分配结构,通过外贸消费来维持当前的分配现状。当然,这么做,可以继续保持国内的稳定,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估计这样总有一天会招致贸易大战。这样的现状,是一定会被打破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内需:1、 降低利息,这是促使消费者被动的把钱取出来去消费;2、 提高低消费者收入,让他们实实在在有钱去消费。看到天涯这里的讨论,感慨甚多

13、。其实经济问题对我们的生活真实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目前这种扑朔迷离的发展状况下,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不慎,便是很大的灾难。我前年回国,当时海归正热,我新婚不久,太太尚在上海工作,年薪也有十万,很不愿意就离开上海,而是希望我能够回国工作。虽然这与我当时的想法不符,但我也并不想因循守旧,抱着自己的计划不放。所以也是很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当时在上海,我有一个体会,凡是收入高的朋友,都是在为政府工作,举个例子,比如华为,应该算是私企,但华为的大客户是中国电信,就是政府。依此类推,我所了解的企业,最终用户都是政府而不是百姓。如果最终用户是百姓,则这些厂商必然处境窘迫,生存不易。就如我太太所在的一家

14、外资保险公司为例,其实每年都是亏损的,但为了追求市场,大肆扩张,我当时就很忧虑地对太太说,这么下去怎么行呢?她回答,她也曾经问过她的经理,经理回答说,到时候会有办法的。我就说:他能有什么办法?到时候他赚够了钱,走了,你们可就惨了。后来一年不到,果不其然,她经理回了台湾,公司也无法继续扩张,内部人员纷纷辞职。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中国经济过于依赖政府行为和外商投资。所以越是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越是要静心观察,不要盲目跟风。事实上,我对于中国的经济,还是比较担忧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什么奇迹可言,说穿了只有一句话,即“高投资,低消费“。而这样的快速发展形态,中国远不是发明者。

15、早在斯大林时代,便已经风行一时了。大家80年代读过中学政治的,可能还记得课本中说斯大林搞五年计划,通过社会主义实现了钢铁等物质生产的飞跃,最后打败了希特勒德国的事情。尽管本人对斯大林没有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书中所讲基本属于事实。在斯大林取得了那样的成功以后,日本又再一次重演了历史,通过银行和行业联合,把整个国家的经济捆绑在一起,实现了惊人的经济飞跃。今天,当中国再次重走老路,获得每年两位数的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了解“高投资,低消耗“背后的实质和它所带来的一些问题。高投资往往是由国家主导的行为。正因为是国家主导的,所以高投资的产出,是国家的需求,而不是个人的需求。但是高投资有一个基本的好处,就

16、是它能解决生产者的吃饭问题。低消费也就是这个问题的表现,劳动者有饭吃,但也只有饭吃。这一点,在现今的中国也有体现,我的同学在上海,工资中大部分都要用来买房子,还有一部分用来买养老和医疗的保障,真正能用于普通消费的,其实不多。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上班吃饭睡觉,偶尔出去玩玩。这还是高收入的白领的生活,倘若是普通劳动者,则处境更惨。而国家高投入产出的物质,却并不符合百姓的生活需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的磁悬浮,700个座位的列车,日运营量仅75人次。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再比如地铁,上海地铁的运营收入,仅能够勉强维持运营的成本。至于维修,改进,先期的投入,则完全变成了亏空。但地铁还是为人们所需的,这种国家大量补贴下创造的“需求”,使得背后的亏空不为人知,其长远的危害甚至更大。当然,应当承认的是,在目前中国发生的高投入,要比几十年前在德国和日本发生的高投入要文明得多了。当年希特勒为了解决德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