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68083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扎根草原深处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一 锡林郭勒草原美丽壮阔,一望无际。 1974年夏天,19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廷巴特尔从呼和浩特来到这里插队,从此就在草原深处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8个春秋。 他的父亲廷懋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曾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政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廷巴特尔本可以选择另一条生活道路,回到城市里从政、经商,或坐办公室,但他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草原深处,成为牧民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大草原上“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真正的草原巴特尔(英雄)。 如今的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县)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噶查(村)的党支部书记。 一边是繁华的都市

2、,一边是偏远的牧区,廷巴特尔毅然选择了后者。一次次返城的机会,廷巴特尔都让给了别人,他把自己的身心都留在了草原 廷巴特尔11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的廷懋成了“黑帮”,被关押起来;内蒙古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上的母亲也未能幸免。廷巴特尔成了无人照顾、受人歧视的“黑崽子”。 在动乱的屈辱和磨难中,廷巴特尔度过了中学时代。1974年,巴特尔高中毕业了。他曾经想当兵,但遭到了拒绝。既然“黑崽子”当不了兵,就上山下乡吧。 那时,父亲的“牛棚”生活已经结束。趴在父亲用过的军用地图上,廷巴特尔的手指指向了地处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一个叫萨如拉图亚的偏远的噶查。他知道,蒙语

3、“萨如拉图亚”是月亮的意思,多美呀! 可姨父对他说:“别去那个地方,我在那里打过土匪,那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 “那正好,我去了,就不回来了。”廷巴特尔平静地说。 “去吧!年轻人多吃点苦有好处。”父亲的鼓励坚定了廷巴特尔的决心。 谁也没有料到,那个晚上近乎随意地那么一指,竟决定了廷巴特尔的一生。 1974年7月,廷巴特尔和40多名知青一起,怀着年青人的激情和梦想,颠簸了700多公里的路途,来到了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亚嘎查。 大草原不仅广袤,而且美丽,宁静,让廷巴特尔的身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和快慰。尽管生活的艰辛、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都出乎意料;但草原的博大,牧民的宽容,抚慰着廷巴特尔

4、的心灵,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最纯真的情感。他说:“到了草原,彷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牧民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而他们的孩子却享受不到。晚上牧民和我们都没有被子,只能和衣而卧,看到我们衣服单薄,牧民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皮袍脱下来给我们盖上,你不同意都不行。”从那时起,廷巴特尔就对自己说:“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 报答的心情化作了实际的行动。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巴特尔样样干得起劲,样样干得出色。不知不觉中,廷巴特尔成了全嘎查40多名知青的“头儿”,并先后担任农场负责人和林场场长,成了牧民们喜爱、信赖的“知青巴特尔”。 1976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国家落

5、实政策,下乡知青可以返城了。消息传来,知青点炸开了锅,大家兴奋地说:“终于有盼头了!”可是,当大家得知廷巴特尔的父亲负责落实知青政策,热烈喧闹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有老子当靠山,第一个走的准是廷巴特尔。” 知青们开始躲避他,疏远他。巴特尔明白大家的心理,嘎查召开知青大会,廷巴特尔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谁有指标谁可以走,没有指标我的让出来。大家留下来干,我领头;走,我把最后一个送上车!” 知青们一个个地走了,没走的也心绪浮动,而廷巴特尔仍在扎扎实实地干。村乳品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巴特尔主动请缨,接过厂长的担子。白天搞生产,晚上点着蜡烛自己动手改造机器设备。有的干部想从厂子里白拿乳品,巴特尔回

6、答:“不行,这是集体的财产。”一年下来,巴特尔体重掉了十来斤,厂子却扭亏为盈,赚了5万块。 这一年的11月20日,21岁的廷巴特尔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廷巴特尔融入牧民的大家庭中,就像一颗金色的种子,在博大而丰厚的草原上吸取养分,开花结果 牧区的生活不如城里舒适,牧民们对于知青纷纷回城都能理解。牧民宝音德力格尔说:“廷巴特尔不回城,我也奇怪,如果换了我,有条件回城,我肯定回去了。” 但廷巴特尔坚持留在草原,自有他的道理。 一年春节,已经当上副嘎查长的廷巴特尔回呼和浩特探亲。母亲看着皮肤黑红的儿子,心疼地说:“巴特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回来吧,回到我

7、们身边来。” 巴特尔对母亲说:“我不能回来。回城我是文盲,在牧区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说,我一走,牧民就哭。” “要不先把户口迁回来,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再回来。” “那怎么行呢!我已经是牧民了,得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 当他风尘仆仆回到萨如拉图亚时,闻讯赶来迎接的牧民们“呼啦”一下围住了他,有人冲上前来紧紧地抱住他,好像生怕他跑掉似的。热泪盈眶的巴特尔深深地感到,牧民对自己的这份深挚的感情,比什么都真实,比什么都珍贵。 母亲对巴特尔留在草原的理由将信将疑,她要亲自来草原看看究竟。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萨如拉嘎查,老人家才真切地感受了牧民对巴特尔的依恋之情。她对记者说:“牧民们

8、什么事情都找巴特尔商量,有了什么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巴特尔,把他当成了主心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不会相信的。”打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提回城的事了。 也许是怕廷巴特尔会突然走掉,牧民们开始为他张罗婚事。一天,嘎查里的套马能手、巴特尔的好朋友道不钦苏荣把他拉到一旁,神情庄重地说:“我有两个妹妹,非常勤劳,你挑一个在咱这儿成个家吧!” 1981年底,廷巴特尔和道不钦苏荣的小妹妹额尔登其木格结婚了。因为工作出色,嘎查奖励巴特尔一匹带小马驹的母马,他用这匹母马换了一顶小蒙古包,这便成了他们的洞房,成了他们的家。母亲从呼和浩特赶来,看着那一顶破毡房和两双筷子、两个碗的家当,心疼得落了泪。巴特尔却笑着安慰母

9、亲:“没啥,别的牧民也是这样过来的。” 牧民们见巴特尔在草原安了家,都打心眼里高兴,并公推他当领导。1983年,萨如拉图亚嘎查举行嘎查长换届选举,廷巴特尔差一票就获全票,但参加会议的牧民们不干了,他们拍着桌子大声喝问:“谁没投廷巴特尔的票?有种的站出来!”原来,是廷巴特尔想推荐更年轻、更有文化的人当嘎查长,所以没投自己的票。牧民知道了实情,才没有计较。 家风连着党风。廷巴特尔的成长,与良好的家风熏染密不可分。而扎根草原28年的磨砺,使廷巴特尔由将军之子成长为草原之子 从萨如拉图亚嘎查采访完毕,我们驱车来到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军区大院,采访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老人。 老人年近九旬,精神矍铄,爽朗健谈。

10、他早年就读山东大学,曾任学生会主席,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后来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36年加入党组织,1937年参加八路军。 应当说,廷巴特尔的成长和成就与家庭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但廷懋老人谦逊地说:“廷巴特尔不是我们培养的,是草原培养了他,是牧民培养了他,是党培养了他。我对孩子谈不上多少教育,如果说教育,那就是家庭的影响。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贵,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被打成黑帮后,对我和家人最好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因此,一个人要想一辈子站得稳,就要永远和老百姓息息相通。在我这个家庭,我特别强调这种思想意识。比如,我们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爱劳动。平时家里修修补补、敲敲

11、打打的活儿,都是自己干,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此外,我也常常给他们叨咕:一不要依赖父母,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路要自己走,事业要自己干;二做人要有一点傻气,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不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谁都不喜欢;三要注意强壮身体。”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廷懋将军也时常惦记着自己的儿子,也曾经去草原看望,但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不惊动当地的领导。草原的路不好走,汽车在沙窝子里爬了窝,牧民们知道后骑马赶来推车。“人民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廷懋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谈起儿子巴特尔留在草原的事,老人说:“有人不理解巴特尔的选择,似乎高级干部的子女留在草原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个很简

12、单的道理:牧民需要他,需要就是价值嘛!他在牧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为什么非让他回来不可呢?” 老人接着说:“我退休的时候,北京军区在北京八大处给我盖了房子,还可以带一个子女进京就近照顾我。我问巴特尔愿不愿意跟我进北京,他表示不愿离开草原,我就把北京的房子退了。这个时候他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牧民,与嘎查牧民兄弟的感情更深了,事业也发展起来了,心情舒畅,日子过得不错。他的选择我很理解,我欣赏我的儿子。” 问及对巴特尔的宣传有什么建议,廷懋老人说:“这个宣传有必要,走的是正路,弘扬的是正气。但是,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要拔高了。其实人都有缺点,巴特尔也不例外。” “实事求是,不要拔

13、高了。”说得多好,我们铭记着老人的叮嘱。(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23日电) 牧民的贴心人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二 廷巴特尔(右)与嘎查长那松陶克陶一起了解柠条生长情况。吴坤胜摄 2001年1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飞雪挟着扬沙织成一张污浊的大网,铺天盖地而来。白魔肆虐,天昏地暗,廷巴特尔心急如焚:嘎查牧户人畜怎么样了?有没有毡包被风雪吞没?有没有断粮断柴的人家?有没有人畜被困在风雪中迷路的?想着想着,廷巴特尔再也坐不住了,顾不得妻子的劝告,顾不得生命的危险,开着自己的客货车,冲进了暴风雪中。 凭着对嘎查一沟一壑的谙熟,凭着对每一户牧民的惦记,廷巴特尔就像天外来客一样出现在一户

14、户牧民的家里,为身处险境的牧户们送来了粮食、草料,送来了党对群众的关怀。牧民们感动得说不出话,心中却在庆幸自己的嘎查能有这么一位好书记、贴心人。 “做人要正,做事要公,做官要清”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一把手”。廷巴特尔之所以受到嘎查牧民的衷心拥戴,不光是他作为高干子弟留在草原不回城,更重要的是他党性强,人品好,脑子灵,有能力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八十年代初,村里分自留畜时,廷巴特尔定了一项政策:知青不能养自留畜。当时知青只剩他一个人了,这个政策实际就是管他自己的。当时,一头牛才合三四十元钱,如果凑点钱,买上十来头牛,轻轻松松一倒手就能赚上几十倍。但廷巴特尔自

15、断财路,没沾集体这个便宜。 1983年村里实行草畜双承包,承包的结果,嘎查长廷巴特尔的牲畜最少,草场也最差。1996年重新划分草场时,草原局的同志为补偿巴特尔的损失,把靠河边的好草场划给了他,他发现后坚决换了过来。照他的话说:“做官就不能让牧民吃亏,宁可亏自己,也不能亏了牧民!” 这次重新划分草场,上面派来的测绘人员放下一张图纸就走了。廷巴特开着自己的客货车奔波了一个月,上沙梁,趟大河,照着图上的地址,一家一户地丈量,硬是用25天的时间做完了别的嘎查需要5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了,可他那辆客货车却差点报废了。 鉴于牧户过去常因草场划分不均发生争执,每次调解都得到旗里找划分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廷巴特尔晚上挑灯夜战,自学测绘知识,白天开车、骑马实地测量。几天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