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67937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报告姓名:院系:专业:学号:任课教师:2012年5月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但是,中国 大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日趋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供求的错位与渠 道不畅通,对此应该培养现代流动观念,创造更高的高层次就业需求, 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规范劳务市场,以解决现在中国就业难的 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解决方法正文: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1、选题:大学生就业现状2、选题目的与意义:近年来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 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

2、作的资料与对策 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 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 质。而且还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 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 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 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 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 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为社会贡献自 己的一份力量。3、方案设计:(1)研究思路:

3、通过现场调查,调查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询问他们观点, 然后回来之后对这些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调查所得的情况,对 所得的资料要保证其准确性,典型性。在调查过程中,有必要准备好 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资料搜集法、上网查询法;(3)时间安排: 2012年5月5日2012年5月21日(4)参考文献:周俊、被注水的“就业率” N大学周刊包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二、社会实践报告内容:(1)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a、2011年大学生的就业率分析据调查,2011年大学生就业率总体来看不太乐观,大多数学校 所

4、谓的“就业率”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但是985或211等重点高校就业率好点,排名100以后二本院校 就业率低点,普通院校就业率更低;IT、机械、电子、地质、建筑、 电力等工科制造业的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好于一般文科!学历的就业更好点;如果本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 科的话,就业一般也不错b、2010年大学生就业率分析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 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 困难日趋显现,2010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 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 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年就业

5、蓝皮书指出,201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 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0 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 年后就业率下降了 2个百分点;2010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 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 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 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0届大学毕业生约三 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 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

6、),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 算,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 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 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 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c、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分析据调查,2009年已有415万大学毕业生落实去向,与2008年同 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达68%,同 比基本持平。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在 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

7、影响的情况下,2009年全国大 学生就业率能达到68%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 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 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通过以上的研究,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就业率都不 一样,我们从中也可以知道一些毕业生就业的形势。(2)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调查显示,进入政府做公务员最受青睐,而且在国内院校中, 随着院校级别的递增,大学生选择公务员的倾向性越强,其次是参 加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院校以及境外高校的学生 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更感兴趣。而对于

8、到农村任职,数据 比较发现,二本、三本和民办高校对到农村任职的热情更高涨一些, 二本以上院校选择的少一些,很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一方面是看 中可以获得基层锻炼的机会,成为国家从基层选拔公务员的储备人 才;另一方面,到农村任职是大学生解决户口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北京市毕业的大学生到京郊农村任职,职满即可获得北京市 户口,在户籍指标紧俏的大城市户口是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 素。此外,当前大学生对支边支贫仍然抱有很多理想和热情, 自民办高校、三本和二本高校的40%左右的学生会考虑选择三支 一扶、志愿服务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来,新时期大学生 下乡的使命要靠非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来完成了。

9、先就业后创业已成趋势。大学生创业正在经历一个走下滑路 的过程。数据显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学生创业达到高 峰之后,最近三年的创业人数一直递减。现在,“先就业后创业已 成为趋势,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自主创业。创业 的项目也从早先的实体店开始转向“触网”“触电,依靠专业研究成 果的创业项目越来越有优势。而且大学生从偏重于追求外职业生涯到讲究内外职业生涯的 匹配与兼修,从而为个体发展和职业发展寻求长久的动力。但是,有些大学生却迟迟没有就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 以下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 位,毕业后没

10、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 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 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 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 就会加入失业行列。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 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 占毕业漂族的20%。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 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 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 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

11、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 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 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 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 增加,需要特别关注。所以大学生就业的趋势不容乐观,但也不是很绝对。(3)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a、人才供求在数量上的不平衡高等教育人才供给总量与人才需求总量不相等。如果人才供求总 量相等,则具有平衡性,这是理想状态。如果人才供给总量大于人才 需求总量,那么就是供给过剩,表明需求不足。据统计,我国从业人 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

12、为 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 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 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b、专业结构及专业课程设置不均衡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是历史沉积、去粗取精、逐渐优化的产物, 其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及必要化,是发展观的必然。但并不是说现阶 段的就是最好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适应这种发 展,就要考虑多种可能性,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特色,主动适 应社会经济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以不断改革探索。c、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就业

13、机会。大学生希望自己 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 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有过高的期望。d、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 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e、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本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 足人力资源市场的求。f、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 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 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 育资源。(4) 促进大学生就

14、业的措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很突出,要解决这一难题,需 要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a、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共政策支持, 一要进行政策指导,鼓励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小企业及基层单位就业。b、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 次就业需要,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c、规范人才劳务市场,保障就业机制,建立健全的人才市场管 理机制,和完备高效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d、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只有合理引进不同层 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的需求,使得各个人才都有 用武之地。e、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

15、改 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 场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优良的学风是 高校提高人才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f、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就业指导, 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学校要主动加强学校 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毕业生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 间。g、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注重综合 素质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要树立自主择业观,自主创业观。报告总结:总之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 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低品状态,也暴露了用人体制的缺陷以及 教育结构本身存在的缺陷。所以作为毕业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自身能力,不断适应环境,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 的经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