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677672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生活教育”构建灵“动”自然角.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一隅,构建灵“动”自然角茅山风景区中心园 秦梦驰【文章摘要】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自然角区域正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生活化的、可操作的空间来开展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然科学探究活动。如何使其更为“灵动”,与幼儿更有效地“互动”,需要教师合理规划,巧妙布局,多样投放,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能“动”管理,注重与其他区域的有机融合,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自然角区域的功能价值。【关键词】生活教育 优化 自然角 灵动 一、 优化设置布局,合理巧妙互“动”,引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的“真人” “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营造具有“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真善美之人格”的“和谐教育”。因此,要想打造富有“艺术性环境”兼顾“生活之园地”的自然角区域,首先需要教师精心规划,巧妙布局。在合理规划时,更要考虑到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区域与幼儿间的“互动”。1、设置的合理性首先:光照充足易观察。自然角要设置在光照充足的方位,尤其是在冬季,夏季不宜光照太强,这样有利于动植物的持续性生长,保持自然角的活力。要摆放在幼儿经常能走过的地方,如活动室的走廊,走道,窗台周围等区域,不但能美化活动室的环境,更方

3、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观察,探索和及时记录。其次:分类摆放显和谐。自然角中分类摆放的动植物,可以从不同纬度进行分类,不但在视觉上美观协调,同时更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好这些动植物的特性。例如:可以从观赏和观察类进行分类;可以从动物(水生动物和小动物)以及植物类(水培植物、半水培植物、土培植物)来进行划分;或可以分为:发芽类、水生类、干果类、种子类、水果类、蔬菜类等;摆放位置应充分利用多方面的空间,错落有致,可悬挂吊兰,小盆景,或自制可乐瓶的种植小植物,从而达到美观和谐的视觉效果。2、布局的互动性 自然角区域布局要考虑到与幼儿的互动性。分别体现在:首先,自然角区域的观察者是幼儿,首先要考虑

4、到方便幼儿观察,区域整体摆放的位置高低应与孩子的视线持平。其次,自然角中陈列的存放动植物的器皿可以是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布置和装饰,在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小主人翁意识,促进了他们进一步观察探索的积极性。再次,种植物品可标注种植幼儿的姓名,并做好 “标签”,介绍动植物的特性和生活习性等,让孩子在观察的同时及时获取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此外种植的植物可标注长度刻度,让幼儿体会到“小生命在自己的关爱呵护下一天天长大”的生命真谛和成就感。最后,可以适量摆放小桌椅,投放记录用纸及彩色笔,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或记录自己的疑问,真正达到与区域有效互动的目的。合理而

5、互动性的设置和布局,不仅使整个走廊充满春天的气息,而且孩子们在与动植物的亲密接触中观察着,发现着,更体验着探索的乐趣,并从中学会了如何去学习,体现了环境育人之功效,从而引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热情。二、 优化投放策略,凸显灵“动”气息,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的“真人”具有完美人格与渊博知识、高超技能的人;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为真理而奋斗的人;充满爱心,为社会、为生活积极创造的人;心、脑、手并用,真善美合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自然角”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界的最直接途径,更是促进幼儿“心、脑、手”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场所。那么如何让自然角区域成

6、为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一扇“灵动之窗”,与其投放的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自然角区域中提供的材料除了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外,应兼顾考虑到以下原则,才能效提高区域功能价值,从而提高幼儿自主探究潜能。1、 季节时令性作为认识大自然的窗口,自然角的季节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春季,适合做一些种子的发芽实验,栽培春季常见易成活的植物、花卉,适合养殖小蝌蚪等;硕果累累的秋季,适合投放种子、各种落叶、秋季花卉、水果、农作物等,鼓励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探索秋天的各种果实,强化幼儿对秋天季节特征的认知。2、 生长过程性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观察到动植物的动态性变化过程,应收集些生长周期

7、较短或短期内生长变化较明显、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实验,引导幼儿进行追踪记录,例如:春蚕结茧、蝌蚪变青蛙、种子发芽等,鼓励幼儿循序渐进,完整地记录动态性变化过程,在引导幼儿观察变化过程的同时,更有效地培养幼儿持久性观察的良好习惯。3、 课程整合性投放材料要结合主题和课程,例如:开展好吃的水果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带来各种水果,进行观察,比较水果的外形特征的不同,进而启发幼儿亲子动手制作水果娃娃来打扮自然角;开展海底世界活动中,可以动员孩子们收集水生动物进行观察,饲养,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4、 安全实效性自然角物品投放时,教师要从综合考虑发展幼儿的

8、多种能力。但投放的材料并不是种类越多越好,同时更要坚持安全性的原则,避免投放有安全隐患的动植物,例如:避免投放有坚硬刺的仙人球,蛇类或犬类等有危险性的动植物,确保幼儿健康成长。三、 优化参与管理,鼓励能“动”探究,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陶行知指出“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陶行知在这里明确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他明确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的“做”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指南也中明确指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支持和

9、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因此,日常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参与自然角区域的管理,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实践,能动地发现自然角中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简单记录。1、 鼓励幼儿自主参与管理、观察探究指南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自然角的创建应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教育效能。在指导幼儿参与管理时

10、可以通过:晨间活动时间、值日生、分小组、领养制度、“小小管理员”等方式来组织幼儿参与管理。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来“认领”自己管理的动植物,每人种植一盆植物,标注上姓名,观察其生长过程,比比谁管理生长得好,在管理照料中激发幼儿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也体验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在“分组”管理时,可以让第一、二组的幼儿来照顾水生动物,给它们喂食、换水;由三、四组的幼儿照顾种子发芽,给它们浇水,观察生长;请五、六组的幼儿照顾花卉,给它们浇水、锄草。经过一到两周后再进行交换照顾对象。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管理经验,又加强了幼儿的责任心。2、 引导幼儿进行追踪记录、交流分享自然角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而

11、且还是促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的载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的饲养照料管理动植物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种植小实验、追踪记录等方式,来提升幼儿的科学认知水平。例如:对于自然角的种植方式,可以让孩子将同一种东西分别放种在质地不同的盆里,分别记录其生长过程,如:泥土里、沙土里、石子里、水里等,引导幼儿做追踪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性记录,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每一种质地的盆里所种植的植物状态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植物适合不同的生长种植环境,通过分享和交流,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各种植物(土培、沙培、水培等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活规律,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经验。 通过引导幼儿对自然角的自主性管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12、和探究热情。在指导幼儿参与管理、观察探究自然角的过程中,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与同伴交流分享中,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收集、交流、表达动植物信息时,表达和处理信息能力得到了锻炼。四、 优化区域融合,注重机“动”整合,引发“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自然角是幼儿进行非正规性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和良好平台,要想提升这个平台的功能价值,要重视与各区域的融合,与课程活动间的互补,注重随机教育,及

13、时调整和充实区域内容,从而做到“教、学、做”合一,促进幼儿“手脑”并用。1、 重视区域间的融合首先:规划自然角区域时可以有意识地与其他区域进行整合,达到多源教育的目的。例如:与语言领域的整合时,教师可以张贴有关动植物的图片或文字,各种花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的,各类动物的外形特征又是什么样的,利用动植物的“标记牌”进行讲解,丰富幼儿对动植物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发展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领域整合时,可以提供一些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步骤的图片,展示蚕宝宝是怎么一步步演变成娥的过程,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讨论这些动植物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的常识,从

14、而达到与各区域融合的目的。2、 注重与课程的互补其次:规划自然角区域与主题活动整合时,在以主题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的大背景下,自然角选择的内容应尽可能与主题教学同步,使自然角与主体教学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与促进。例如:在好吃的蔬菜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自然角区域中投放各种蔬菜,或在种植区种植些易于管理的蔬菜,鼓励幼儿观察探索蔬菜的外形特征,营养价值;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可以相应地增添秋天的水果、种子、农作物、孩子们拣拾的落叶等,起到与课程的补充作用;又如在主题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引导幼儿从家中带来许多的植物,有各种蔬菜、有观赏类的吊兰、茶花、芦荟等等投放在了我们的班

15、级自然角中。孩子在日常自然角的观察中获得了对各种蔬菜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自然角的环境。 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晨间接待、晨间谈话、餐后活动、户外散步等时间,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定期变换内容,有效利用区域教育的契机,保持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和新鲜感。“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的这句至理名言诠释了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作用。是啊,自然角不是个摆设,创设自然角区域环境的意义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启发的、支持性的微环境,只有创设灵“动“自然角,才能使幼儿真正与环境有效对话,成为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互动之窗”,激发幼儿能动探索之习惯,同时注重与各区域、学科的融合互补,使孩子们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有效提升自然角区域这块“宝地”的功能价值。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更健康和谐发展共同努力吧!【参考文献】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