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67200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中东北非局势进入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波及十几个国家,在利比亚等国家甚至发生战乱。这一地区是世界的石油宝库,又是世界的“火药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也门内战不断,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究其原因是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

2、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

3、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利比亚、也门的政局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中东北非局势或接力推高油价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造成巨大震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 “政治危机”已然转变成了“石油危机”,而“石油危机”又进而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尤其是利比亚政局的动荡,使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和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连日来不断创出两年多来的新高。以2月24

4、日为例,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盘中突破100美元大关,收于98.10美元,涨4.53美元。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跃得更高”,突破110美元,升至111.25美元,涨5.47美元。之前突尼斯、埃及动乱,因市场担忧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或将封闭,进而导致该地区输往欧洲的原油供应被切断,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直持续高位运行。而相比之下,纽约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则显得不愠不火,两市原油价差升至15美元。相对突尼斯和埃及动乱,利比亚动乱局势对油市影响尤甚。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国、非洲第三大产油国、世界第十五大石油出口国,石油出口量占到了全球石油供应的2%。此外,利比亚生产的是罕见的高品质原油,若停止出口,将

5、给炼化行业带来冲击。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动乱最为严重的利比亚东部日产量约占该国石油日产出(180万桶)的一半。许多跨国油企均在利比亚有业务,面对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局势,这些公司不得不考虑暂时撤离。意大利埃尼公司、西班牙莱普索尔、英国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德国巴斯夫等已于2月22日前后,相继停产或减产。据巴克莱资本估计,每天约关闭了100万桶的产能,占到了利比亚石油总产量的一半多。随着运营油田所必需的分包商纷纷撤离该国,还会出现更大规模的停产,进而导致利比亚的石油业完全瘫痪。尽管目前还可以其他石油供应来填补短缺,但市场对这种局面可能扩大越来越感到担心。按照国际能源咨询机构珀文格

6、茨公司分析师维克托萨姆的说法,“市场关切的不只限于利比亚一国”,北非和中东出产的原油未必会真正“断流”,但局势正让市场感到“焦虑”。能源意义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中国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国际石油价格的攀升、国内石油供应的紧张,显现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这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供给安全是一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

7、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同时能源生产也日益多元化。目前欧佩克掌握着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也开采出石油。相应的,很多西方国家在能源上也开始采取多元化战略。对于中国来讲,能源(尤其是石油)安全是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供油中断和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危害。但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加大,石油保障安全战略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自2001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出现了全球石油供给不足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其它能源(如煤炭等)价格的上涨。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

8、,中国国内能源供给长期处于偏紧状态,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对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能源消费大国来讲,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既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的同时,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中占有较高比例,中国自身的能源需求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使我国在整个全球能源市场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国应站在全球的高度,充分认识在能源供给保障方面的劣势和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国家能源保障战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国内石油供应的形势多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在“稳定东部、发

9、展西部”的方针指引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庆、胜利、辽河成为中国最大的三个油田,此外还有大港、中原、江汉等油田。经过多年的开采,这些油田要么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要么已经接近枯竭。虽然采用了新技术,但要保持长期稳定高产已十分困难。90年代起,中国大西北的五大盆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接替区。这五大盆地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青海的柴达木、新疆的准葛尔、塔里木和吐(鲁番)哈(密)。估计中国油气资源一半的蕴藏在这里。2010年,新疆年产5000万吨原油,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四川、陕西也不断发现颇具规模的油气田。西藏也发现油气显示。但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恶劣,地质情况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打井费用昂贵,

10、有时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得到的只是一个“干窟窿”,而且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油气开发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油气资源多在大西北,而中国能源消耗大户在大东南,庞大数量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使铁路运输不堪负重。用管道运输,不论管道修建,还是建成后的运管,都成本不菲。对珠江三角洲的用户来说,用东南亚的油气更划算。中国同中亚能源合作的战略意义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重要,同时,中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中亚大部分的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邻近里海水域。国际原子

11、能机构1998年发表的题为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供应潜力的报告,称该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50450亿桶,尚未探明的石油储量估计为7001500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在6.79.2万亿立方米之间,尚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大约为8万亿立方米;该地区已探明的油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4%和6%。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不但丰富,而且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出口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90%、土库曼斯坦油气生产的90%供出口,石油出口在阿塞拜疆的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也高达70%。显而易见,在当今世界其他供油基地储量减少或生产能力下降而世界油气需求不

12、断攀升的情况下,这个地区油气资源对于国际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获取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系数,保证能源供应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应,也能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的全球石油市场秩序中,美国在用武力维护主要产油区的稳定和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战略筹码。从国家间博弈的角度看,既然中国海上石油运输暂时无法摆脱大国的钳制,在陆地上寻求突破就成了惟一的选择,方向则是在西部的中亚和中东。中国与美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一个根本不同的出发点就是,中国通过陆地就可以直接到达中东和中亚的产油区,而美国则不能。虽然俄罗斯与中国在陆地上相连,俄罗斯石油产量逐渐逼近第一大产油国沙特,但是俄罗斯同样是全球石油秩序和政治格局的主要棋手,不会把筹码完全放在中国身上,也不愿意单纯成为中国的原料产地,安大线的夭折就清楚说明了这一点。现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是否能修建一条通往中国大庆的支线还不得而知,所以在现阶段,中国石油安全的惟一突破口就在中亚,而其重点就在哈萨克斯坦。综上所述,中东北非的局势已经影响到国际石油安全问题。其中,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是一个崭新的问题,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应积极开拓进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