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茶与环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65895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饮茶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宋代饮茶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宋代饮茶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宋代饮茶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饮茶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饮茶与环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饮茶与环境 内容摘要:“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代是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贡茶工艺的发展及皇室和上层社会的嗜茶成风,使饮茶之风更为盛行。茶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宋代的文人们将琴棋书画融入茶事之中,大大提高了茶事的文化品味。这也是宋代茶文化成熟的一个标志。宋代饮茶重视环境的装饰与茶趣的一致。茶肆,萌芽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茶文化深入市民阶层的一大标志。 关键字词:宋代 饮茶 环境 茶境 茶肆 “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由此,我们可以一窥茶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唐代以前,茶多流行于南方,而北方饮茶之兴开始于唐代的鼎盛时期-开元、天宝,尤其

2、在陆羽茶经出版以后,士人饮茶之风尤盛。及至宋代,饮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饮料之一,其饮茶风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一就是贵族更重饮茶之形,渐竞夸豪奢,士人饮茶多了一些书卷气,以之显示自己的志趣和品德修养;其二是出现了新的饮茶方法,更加讲究茶事和茶艺的点茶、斗茶、分茶的出现,丰富了饮茶的种类;其三制作茶的方法也有一些不同,茶饼更加小巧美观质量上乘;其四就是茶肆的出现与发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3、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许多大文豪如蔡襄、范仲淹

4、、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陆游都乐此不疲,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佳作。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文人雅士们对于饮茶的推崇。陆羽在初创中国古代茶文化体系时便有的一个愿望就是通过饮茶来重新塑造人们的心身,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在茶经之源中他也极力提倡“煮茶”就是希望通过参与这一过程,提高素质,有意使自己的行为至善至美,符合俭省节俭,自我约束的美德,使饮茶者均成为精行俭德之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以实现其以茶道辅助王治的目的。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 无论在哪个朝代,即使是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现代,轩榭亭台,小桥流水,幽居雅室,便是理想的品茗环境了。 品茗环

5、境,通常由园林、建筑物、摆设等几方面组成。一般说来,公共饮茶场所,因层次、格调以及饮茶者的目的不一,要求当然也不一样。凡层次较高的聚会茶宴,不但要求讲究室内摆设,而且也讲究居室、建筑富有特色。所以,我国凡属高档的茶馆、茶室、茶楼等,无一不是按此择址建设的。如北京的“老舍茶馆”,其建筑富有浓郁的清代风格,室内搭有一个戏台,墙上挂有名家书画,周围辅以四时花草,人们可以在茶馆内品饮各地名茶,尝到风味食品,观看曲艺演出。 设在车船码头,大道两旁,工厂车间,田间工地的茶水供应点,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消暑,因此除了要求清洁卫生之外,并无多大讲究。如北方的大碗茶,南方的凉茶等,一桶茶水,几个洁净茶碗(杯),在

6、人们路途疲劳,口渴舌干之际,喝上几碗,既可解倦,又可止渴。因此,尽管这种饮茶方式缺少品饮情趣,但它与现代生活节奏比较合拍,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具有简便实惠的特点,所以,同样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至于家庭饮茶,环境是固有的,难以选择,但同样可以营造一个适宜的品茶环境。例如,可以选择在向阳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几、沙发、台椅等。窗台上摆设一些盆花或切花,或者把室内的物品放得整洁,窗明几净,尽量做到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同样也能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品饮场所。在这里我主要是想谈谈宋代这个饮茶文化快速发展的朝代它的饮茶环境。 中国雅士素来看重一个清字,而饮茶中的清更至关重要。水本乃天下至清之物,茶又为水中至清

7、之味,得一清字,方可谓口舌之味通于道。从品茗中体味到清雅的情趣。 着意于清,文人饮茶讲究环境幽静雅致。在山壑间松竹潭涧旁汲泉煮茗,清芬满杯,云光滟潋,情趣盎然,茶室、茶寮之设,也务求清雅脱俗。明人陆树声在茶寮记中描述小园中所设茶室:窗明几净,有客来,童子生炉,茶香袅绕,出茶具,捧茶而至,颇有远俗雅意。遵生八笺亦云:幽人首务乃是设茶寮于书旁,寮中设茶具、焚香饼,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这自是深得三味之语。若盆树庭,诗画满壁,鼎罇盈案,那就是俗气逼人,而非雅士所为了。 文人清饮,以客少为贵。陈继儒在茶董小序中说:独饮得茶神,两三人得茶趣,七八人乃施茶耳。 张源也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

8、曰泛,七八曰施。众则暄,暄则雅趣乏矣。 文人饮茶,又须一个闲字。若一杯清茗在手却忙不迭地一吸而尽,灌将下肚,自然无半点雅致情趣,借妙玉的话来说,这种不暇辨味的饮茶不是解渴的蠢物就是俗不可耐的驴饮。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这里所说的有功夫正是脱却匆忙、紧迫的悠闲怡情。 有了清与闲二字,士人之饮茶,自然尘心洗尽,物我两忘。 茶经九之略章有若松间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若援上艹下三个田字跻岩,引纟亘入洞,则饮茶活动可在松间石上,泉边涧侧,甚至山洞中。十之图章又载:用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

9、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室内饮茶,则在四壁陈挂写有茶经内容的挂轴,开后世悬挂书画条幅的先河。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云: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爰诞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莺飞花拂,清风丽日,环境清幽。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习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翠竹摇曳,树影横斜,环境清雅。此乃唐代文人雅士们在煮茶的饮茶方式下的多喜爱的环境。室外则在美丽的自然美景中慢慢品味茶的芳香;室内则在一清静典雅备上所需的各种器具,或独饮,或两三友人,在茶的清香之中,或思考,或探讨,或布一棋局

10、相互比拼.唐代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选在林间石上、泉边溪畔、竹树之下清静、幽雅的自然环境中。或在道观僧寮、书院会馆、厅堂书斋,四壁常悬挂条幅。 朱权茶谱则记: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舒舜钦答韩持国书“静院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樽以自愉悦,有兴则泛小舟,出盤、闾二门,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渚茶野酿,足以销忧。”连文凤四望亭记“更创一亭为棲息之所,左右引水,翼以词沼,叠石前后,树以花木,琴、棋、图籍、笔床、茶灶、次第于其间。”梅尧臣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弹琴阅古画,煮茗任有期。”陆游闲中“活眼砚凹宜墨色,长毫瓯小聚茶香。” 宋代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

11、选择与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静、清静。令诗有果肯同尝竹林下,苏轼诗有一瓯林下记相逢,陆游诗有自挈风炉竹下来,旋置风炉清樾下。文人雅士们多追求一种闲适而清幽的意境,对于饮茶也是一样。正如陆羽在茶经里说的“通过饮茶来重新塑造人们的心身,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 二茶肆 茶肆又称茶馆、茶坊、茶楼、,萌发与唐代,发展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对此有所描绘,明清茶楼发展的更为典型,尤其以清代茶馆最为鼎盛,遍布城乡,数不胜数。并且逐步发展出来各具当地地方特色的茶饮习惯和文娱活动的茶馆文化形态。茶馆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茶饮已融入日常生活和民俗民风的方方面面。茶文化邮茶宴、茶会、茶道向茶馆的发展,反映了

12、茶事活动有贵族化、文人化走向大众化,成为一种全民性呃的活动。并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足见人们对饮茶的喜爱。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是宋朝时期重要的两个茶肆盛行的地方,“(朱雀门)以南东西两教坊,馀皆居民或茶坊。”“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这描写的就是北宋开封的茶肆情况,关于茶肆,还有一段关于宋太祖的故事,宋初灭熟时,后蜀宫中金银玉器书画全部都被宋军收藏,“太祖阅蜀宫画图,问其所用,曰,以奉人主尔。太祖曰,独揽孰若使众观邪?于是以赐东门外茶肆”。他认为把图画挂在茶社能与民众一起观赏,由此也可见茶肆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平民的广泛性。 宋代茶肆

13、已讲究经营策略,常对茶肆作精心的布置装饰。茶肆装饰与宋人好品茶赏画的特点分不开。宋代茶肆种类繁多,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出入茶肆的除了一般的官员、贵族、商人、市民等,还有娼妓、皮条客。茶肆一般冬天卖七宝擂茶、葱茶等。夏天增卖雪泡梅花酒。吴自牧梦梁录有“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撒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这样的描述。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座活灵活现的临安茶肆。到南宋时期,茶肆已经发展得更加多样化和功能化。“茶楼,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喝叫之类,谓

14、之挂牌儿。人情茶坊,本非以茶汤为正,但将此为由,多下茶钱也。又有一等专是娼妓弟兄打聚处;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水茶坊,乃娼家聊设桌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废钱,谓之乾茶钱。”(耐得翁都成纪胜。茶坊)又梦梁录中有一段关于茶肆的描写“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吵闹,非君子驻足之地。更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坊、蒋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它提到了一些有名有实的茶肆,而且写了其适合于哪种人去,让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宋代茶肆的发展及其作用。茶肆,简而言之,就是市民们社交、娱乐以及收集资讯的大舞台。它充分的融合了当地的风俗环境,不光是当地风俗环境的一个体现,也影响了当地的饮茶环境,是一个新兴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不同于文人士大夫们饮茶所需要的那种优雅闲适的环境,它更平民化,也是饮茶文化丰富的一个表现和进步。 参考文献: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 茶谱朱权与赵莒茶宴钱起 答韩持国书舒舜钦梦梁录昊自牧 四望亭记连文凤南有嘉茗赋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梅尧臣 11 闲中 陆游 大观茶论宗赵佶 12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茶董小序陈继儒 三月三日花宴吕温 13都成纪胜.茶坊耐得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