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65813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概论综合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练习一一、名词解释:1、法律: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认可的并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称为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3、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作为。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5、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二、简答题:1、简述法与道德的

2、关系?答:道德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表现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法律的规范和原则处处体现着道德准则,正是由于法律的这一特点,使得守法本身具有某种道德意味。同样,在道德规范中也有守法的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共同规范着社会生活。但二者又有区别:第一、在上层建筑中所属的范畴不同;第二、表现的形式不同;第三、调整的范围不同;第四、规范的内容不;第五、调整的方式和手段不同。2、简述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答: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是犯罪未遂。所以,犯罪结果是否是出于

3、行为人的意志,是区分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基本依据。三、案例分析:1、(略)答:、乙死后遗产有6间房,继承人有乙母、乙妻、丙各继承两间;、乙母死后遗产有2间房,继承人有甲、丙;、乙妻死后遗产有8间房,继承有丙。2、(略)答:、王某的行为有效。因为王某已年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按我国民法规定,王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有效。其父母要求退货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只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才由其监护人代理其民事行为,本案中,王某已经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综合练习二一、名词解释:1、法律适用:依靠国家专门机关和公职人员行使职权、依法办事,把法律运用到具体的人

4、或组织。称为法的适用。2、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5、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二、简答题:1、试述紧急避险的概念、适用条件。答: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

5、件: 必须是合法的权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的威胁,才能实行紧急避险。 实施紧急避险行为的目的必须是正当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这是紧急避险合法性所必备的条件。 紧急避险的行为的采取是迫不得已的,除了采取紧急避险方法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还有别的方法可以避免危险,就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所谓必要的限度,是指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而不是等于更不能大于所保护的利益。否则,就失去了紧急避险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也就丧失了它存在

6、的合法根据。2、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答: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三、案例分析:1、(略)答:、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是犯罪未遂。所以,犯罪结果是否是出于行为人的意志,是区分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基本依据。2(略)答:、丙的要求无法律依据。房屋属于乙的婚前财产,除非有书面约定。、彩电属双方共同财

7、产。凡在婚姻存续期间的赠予属双方共同财产。除了指定赠予。乙、丙居住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因为按继承法规定,上述房屋在乙的父母去世后即发生了继承关系,只是乙暂时没有居住而已。综合练习三一、名词解释:1、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2、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3、正当防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4、法律: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认可的并心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

8、规范的总和。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二、简答题:1、如何认定民事法律主体行为是否有效?答: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2、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诉讼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享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对任何组织或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三、案

9、例分析:1、(略)答:、岳某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致死。、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客体是马某的健康权;犯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伤害马某的行为并导致马某死亡,并与岳某的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犯罪主体是岳某;犯罪主观方面是岳某有伤害马某的故意。2(略)答:、赠与行为合法有效,因为该行为不违反法律。本案应先缴纳5000元税款,并且给孙某必要的赡养费用。、如王某未死亡,则法院应判决王某履行赡养孙某的义务,可以要求王某支付孙某必要的赡养费用综合练习四一、名词解释:1、法律适用:依靠国家专门机关和公职人员行使职权、依法办事,把法律运用到具体的人或组织。称为法的适用。2、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

10、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被代理人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3、累犯: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一段时期内,再次犯应当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一人所犯的数个罪,分别定罪量刑,全面质量管理按照法定的原则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5、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进行的分类。二、简答题:1、公民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答: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平等的,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因公民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有所差异具体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法人的

1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同时开始,同时终止。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一致,但前者不能超越后者限定的范围,任何超出法人权利能力的行为都不认为是法人的合法行为。2、试述我国法律部门划分标准和分类?答: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对法律规范所进行的分类。 分为以下几个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和军事法。三

12、、案例分析:1、(略)答:法院应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因为李某在乘人之危的情况下要求张某立下了字据,违背了张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属于我国民法中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自始至终无效。2(略)答:、由于甲乙双亡,可将甲的遗产分为四份,由其余三个儿子继承其中三份,而由乙的妻子、儿子共同继承另一份。、若乙先于甲死亡,则应执行代位继承,由乙的儿子继承乙应继承的遗产,而乙妻不能继承。综合练习五一、名词解释:1、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对现行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作必要说明。2、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

13、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4、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简答题:1、试述两大法系的区别。答:1)法的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正式的法的渊源只是制定法;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判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法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 3)立法技术不同:大陆法系一般采用法典形式,制定

14、系统完整的法典;英美法系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2、累犯的构成条件是什么?答: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是: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前罪和后罪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五年以内。三、案例分析:1、(略)答:岳某夫妇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其儿子不构成共犯,因为其儿子才12岁,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构成犯罪,共犯则要求成立共犯的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略)答:、遗嘱有效,因为该遗嘱属于自书遗嘱,且内容合法,具有法律效力。、5万元应先分割夫妻共同财产,2.5万元归其妻子所有。剩余的2.5万元先由其女儿

15、按遗嘱继承5000元,剩下的2万元由其妻子、其儿子、其女儿、其妻子腹中的胎儿各自继承。综合练习六一、简答题:1、试述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答: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有:1、停止侵害。2、排除防碍。3、消除危险。4、反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2、试述无效婚姻的种类?答:(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三、案例分析:1、(略)答:该案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为王某,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客体为邻居的财产权,客观方面为实施了盗窃行为。2、(略)答:法院应判决支持商店的诉讼请求,因为王某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不当得利的收益必须返还受损失人。3、(略)答:本案中甲是主犯,乙、丁是从犯,丙是协从犯。4、(略)答:1.7万元属于黄某与陆某间的夫妻共同财产,应先予以分割,陆某取得0.85万元,剩余的0.85万元由陆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