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65592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六、七单元 分数部分的教材分析良乡小学 李洁英一、教学内容:小学教学第十册“分数的知识”是分两部分进行安排的,首先第六单元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七单元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探索规律等。二、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本册教材要进一步认识分数,进一步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分数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确定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含义

2、;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方法。(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3) 使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4) 重视学生的操作与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5) 通过学生主动的操作、观察、推理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口算与笔算。(2)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会进行分数加减法简算。(3) 会解答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 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其中对分数意义的正确理解,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也是教学的难点。3、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是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会写分数,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是学生系统的学习分数的开始,是在学生对自然数、整数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分数。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和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分数加、减法正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今后解答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4、教材的编排特点:(1)马班教材在真分数和假分数这部分知识中出示了6道例题,前三道重点介绍真分数与假分数,后三道题介绍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和把整数、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本册教材没有把真分数和假分数作为一个单独小节来安排。而是通过练一练的形式出现的。没有遵循看图填分数、观察分数的特点、总结分数的概念的规律,而是把真分数和假分数作为分数概念的外延和分数概念的

5、内涵放在了一起,给我们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本册教材中没有出示“分数单位”这个概念。 (3)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小节中,马班教材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接着研究这三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册教材首先让学生从五个分数中,找出一些相等的分数,研究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最后验证,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4)在“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中,淡化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是在例题中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去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重点放在算理和计算方法的总结上。不出现概括文字总结法则,而通过说一说等讨论形式总结法则和计算中应注意

6、的问题。三、学法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的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又带有形象性,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还要借助直观教具帮助才能掌握。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已得到初步的发展,能通过自己的迁移类推掌握部分知识。同时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适当的自学学会一些知识。所以本单

7、元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运用迁移规律、比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运用图画、讨论、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深化学法训练。运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大胆尝试,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数学文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四、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例题1、是分数意义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分数概念中的各个要素。特别是“单位1”的意义,向学生明确“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

8、以表示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分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分子就是你要表示的份数,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建议老师们还要重视“分数单位”的教学,因为它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总结法则的依据和灵魂。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2)例题2、主要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分月饼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每一块月饼都看成是一个“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三个一份就是一块月饼的3/4。第二种分法是:把每三块月饼摞成一摞,把一摞看成是一个“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这

9、一份就是一块月饼的3/4。这两种不同的分法的根本区别是“单位1”的不同。第一种分法是把每一块月饼都看成一个“单位1”,“单位1”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第二种分法是把三块月饼看成一个“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最后每个小朋友得到了一块月饼的3/4,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单位1”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3)真分数和假分数本册教材虽没有单设一个小节,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形式出现的。但它在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扫清障碍。其次,本册教材没

10、有向学生介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这个知识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的也很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建议老师们抽出时间把这部分知识补上。争取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4)前面已经说过本册教材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是让学生从五个分数中,找出一些相等的分数,研究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最后验证,与以往教材相比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是按照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路安排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验证”这个教学环节上。也就是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并试着说明吗?”的问题的解决,梳理分数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其次,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的过程中,要重视板书

11、的作用。通过板书展示思考的过程。关于“0除外”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分数基本性质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为后面的约分、通分、计算铺平道路。(5)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就约分本身来讲,他只是一种具体的计算技巧,但是在学习约分的过程中,确有一种潜在的作用,既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为学习四则运算作准备。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如:整除、最大公因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6)通分是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是加、减法的重要环节,通分的根椐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学这部分知识时,要加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复习。(7)第七单元是学习分数加、

12、减法。第六册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分母一般不超过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当时是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借助操作、图形来计算结果。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本册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正式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算理的学习与探究。1、例1和例2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何帮助学生展开学习,教学参考上以介绍得很清楚了,在这里我只想与老师们说:要加强直观、凸现过程、培养数感。一定要强调“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例3:应重点指导学生列式,可以结合情景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看作“单位

13、1”,计算时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二十五分之二十五?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分是加、减法计算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图形的呈现,直观展示通分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经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对算理的理解,又可再次验证“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同时获得用转化思想探索知识的本领。3、 分数加减、法的混和运算,是对以往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小节中我们要重视知识间的迁移。其次,要总结这部分知识的计算技巧,我们计算的训练点应该是这部分知识的计算技巧。 4、总体上来说: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如下结构图: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 分数减减混合运算化成有限小数的 特征 简便运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比、迁移、类推。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5、加强口算练习。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一对儿教学的伴侣,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