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64930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老山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梳理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且了解翻越中所遇到的困难,理解红军崇高的精神品质。同时,在第五课的学习中也接触了做批注。二、教材分析老山界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了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文章的经典之处,就在于透过精到的叙事、生动的描写张扬出昂扬的革命情怀。教学目标:1、揣摩并学习文中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的方法2、继续学习做批注。教学重难点:在景物描写处做批注。教学方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展示补充相结合,朗读与体验相结合。教学过程

2、: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根据文中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梳理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并了解了翻越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感受到红军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文章的经典之处,就在于透过精到的叙事、生动的描写张扬出昂扬的革命情怀。清晰地叙述我们已经了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就是揣摩生动的景物描写。明确目标:1、赏析并学习文中写景句子及段落的妙处。2、继续学习做批注。二、揣摩生动的景物描写1、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明确:第一处夜晚翻山时第12、18自然段。第二处半夜醒来时第22自然段。第三处下山时第31自然段。2、回忆做批注的方法。(1)、抓关键词、句(2)、抓写作手法(3)、抓标

3、点符号(4)、抓内容、思想3、举例4、独立在写景处做批注。5、小组内交流批注情况。6、展示交流情况。7、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适当提示或点评。写景句子批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从山脚向上望”以山脚为立足点,仰视的角度观察;“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奇观”: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半夜里,忽然醒

4、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红军战士半夜醒来观赏夜景,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可他们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和豪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视觉方面写所见

5、到的景,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山势之高峻。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描写星星,山峰,四围的山,按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写。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同时运用以声写静的写法,衬托出夜的寂静。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景色明朗、清新。表现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的愉快欢畅、轻松的心情,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8、总结写景方法:(1)抓住特征(2)运用感官(3)注意顺序(4)情景交融(5)修辞手法三、总结全文1、背一背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2、说说本课学习收获。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等反应红军长征的文章。2、根据课本99页写作实践一,对你熟悉的街道写一段景物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