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64383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案 课题物运输质的载体序号授课时间2010-4-1主备人王爱祺课型实验探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2、技能目标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熟练使用显微镜3、情感目标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 组成 功能: 血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等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红细胞 运输氧等 血细胞

2、 白细胞 防御疾病 血小板 止血和加速凝血教学策略创设点按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生动,有效的生物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功能。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教法边讲述,边观察,

3、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后反思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延伸了解预习情况课内探究(一)明确学习目标(二)学案导学,引导诱思与展示交流1、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2、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浆、血细胞。根据课前的准备,自由发言,提出有关血液方面的问题,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积极相互补充。学生阅读,明确本节学习目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

4、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成了几层?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归纳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外获得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真做好演示实验(1)先简述演示实验做法。(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3)提醒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各部分的颜色和各部分的比例大致是多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并及时给与鼓励性评价。师生共同总结。I血浆(1)主要成分(2)主要功能观看挂图根据自学回答问题,其他生补充

5、。结合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成分思考并推断血浆的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归纳。II血细胞探究: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并就实验中问题进行讨论:事先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操作、观察并思考。(1)阅读课本P45血细胞图。(2)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答疑强调注意事项。巡视检查指导。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引导分析,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自学,合作与展示1、红细胞(1)形态(2)血红蛋白:特性:功能:(3)贫血2、白细胞(1)形态(2)功能:(3)发炎与化脓3、血小板(1)特点(3)功能:展

6、示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禽血样。应用与提高阅读血常规体验单。开阔视野血友病简介血栓的形成与预防根据实验中观察,并结合课本图示及“小辞典”内容,自学后思考回答。(具体见导学案)(1)联系生活实际及所搜集的资料。(2)阅读课本相关知识,了解贫血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看挂图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产生感性认识,推断白细胞的功能。(1)阅读课本P27.(2)联系生活实际及收集到的资料,开展讨论,分析并作出回答。回忆为何在实验中没有看到血小板,结合课本P45图显微镜下的血小板,感知血小板的存在,认识血小板的形态。1、认真观察,思考对比,分析未加入抗凝剂的与加入抗凝剂的家禽血样的区别。2、回忆鼻出血(或小伤口出血)时

7、自己的处理措施,思考止血的原因。认真阅读课本“小辞典”,理解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T各表示的意思,并关注以上各项的测定值。课件查阅资料,师生共同交流。师巡视指导设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并引导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回答。设疑:引入贫血,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正常值,并加以说明,为学生解读化验单做铺垫。出示挂图,组织学生观看。设问白细胞有何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设疑: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回忆实验中为何看不见血小板,了

8、解血小板的形态,提出血小板的正常值。组织学生对比观察加入抗凝剂的和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禽血样,引导学生分析。强调观察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引导学生关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指导学生阅读,强调着重注意“项目”和“测定值”这两项。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简介血友病和血栓的形成。III能力训练(1)课本“大家谈”(2)学习方法总总结(3)实际运用,检测达标情况依据所学知识(1)再次回忆贫血的原因。(2)讨论白细胞多(少)对人体的影响。如列表比较法根据所学知识,解决达标检测问题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分析,作出的评价并鼓励学生。教师参与学生的设计,评价并激励学生。巡视指导,答疑。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课

9、后延伸:“开眼界”选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阅读关于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的资料,并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共同交流。物质的运输导学案一、课前热身:同学们预习本节后有什么收获?(相信自己,大胆说吧)你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来一起解决。 二 、课内探究:(一)、阅读本节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2、技能目标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熟练使用显微镜(二)同学们自学课本p44内容,思考:1、 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柠檬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你认为血液

10、可能由几部分组成?比例如何?3、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4、阅读P45内容,明确血液的组成,血浆的成分与作用。(三)实验:人血永久涂片1、明确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后分小组完成实验。2、在实验报告单中画出血细胞的形态示意图。3、交流下列问题:(1)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几种血细胞?你是如何区分它们的? (2)在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最少的是哪一种?4、请同学们总结并比较三种血细胞形态特点、结构特点、作用、异常症状。想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5、你在生活中,碰到过有关血细胞方面的事例吗?能力提高6、阅读医院血液化验单,关注项目,测定值,参考值,化验单中哪些值不正常?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7

11、、徐州十二岁的邵帅为妈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感动了世人,根据所学,你能解释白血病的原因吗?应用:(2006 绍兴)27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援藏人员进藏前都要进行体检,其中有一中年男性的部分血检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这个检查结果,你认为他的身体状况适合到西藏工作吗?并说明理由: 项目结果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红细胞3.04.55.51012个/L血红蛋白90120160g/L课堂小结 从知识梳理,学法归纳,生物学原理角度进行总结。开阔视野 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难以靠自身机能止血。病情严重的患者只要皮肤受到轻微创伤就会流血不止,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压迫止血等措施可以止血

12、,但出血时间会比一般人长。不过,这种看得见的出血并不是最可怕的,看不见的内出血才是威胁血友病患者的“不定时炸弹”。科学研究逐渐发现,这是因为他们的血液中缺乏正常凝血所需的凝血因子蛋白质。普通人不慎受伤出血,血液会在伤口附近凝成血痂并自动止血。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80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它们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传递,如果当中缺了一张牌,整个过程就会突然中断,使得患者无法正常止血。血友病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凝血因子疗法,也就是给患者注射血液中所缺少的凝血因子或凝血因子。这种方法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止血,还可以用于预防出血。20世纪90年代基因重组凝血因子的出现,则为血友病患者带来了更为安全的治疗选择。

13、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血友病患者如今完全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但科学家对血友病的研究并未就此止步,他们正在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血栓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涉及的病因相当广泛。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血小板生物化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因子化学结构以及超微结构研究的深入,对血栓形成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认为血栓形成是复合因素所引起的,其中血管壁、血小板、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和凝血活性等,均有重要作用。近来对于血液蛋白酶抑制物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先天性血栓性物质或先天性血栓倾向的病人,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血栓形

14、成的主要病变是血管闭塞、血流受阻引起相关的血管支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产生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症状。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目的在于改善高凝状态、再疏通或重建血流通路,以防止组织缺血、坏死。防治措施近20年来已有很大的发展,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防治措施大体上包括抗凝疗法、溶栓疗法、抗血小板疗法等,抗血栓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病期有密切关系,四肢动、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h者可进行手术取出血栓。溶栓疗法也主要用于新近形成的急性动、静脉血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剂主要用作预防血栓形成,对已形成的血栓作用不大。达标检测(相信自己)(2006 福州市)1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