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cghe综合自然地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64132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wcghe综合自然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Ewcghe综合自然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Ewcghe综合自然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Ewcghe综合自然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Ewcghe综合自然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wcghe综合自然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wcghe综合自然地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2、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具体而言:(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3)研究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4)确定自

2、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为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服务;(5)揭示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阐明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4、(德国) 洪堡自然地理学李特尔人文地理学 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 (2)气态、液态与固态三相物质并存 (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和生命的存在 (4)人类聚居的场所6、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特性(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特征 )分层性、 交织性、 集中性、 综合性、 差异性、 多级性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组成结构、区域结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8、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分类(功能类型)孤

3、立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9、自然地理系统概念是由岩石、大气、水、生物等物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巨大的物质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10、自然地理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功能结构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11、地球自转的重要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 (2)地球自转使自然地理系统中空间和时间的确定成为可能 (3)地球的自转使地表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4)潮汐作用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昼夜逐渐变长 (5)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海陆变化、气候变换和生物进化

4、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与12选一)(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2)在地球表面划分出有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界线 (3)地球的公转使四季不等长 (4)黄赤交角存在周期性的缓慢变化 (5)地球偏心率发生周期变化 (6)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 (7)黄赤交角、偏心率和岁差三者的综合效应可引起夏季高纬地区入射太阳辐射改变。13、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空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状态的维持,需要不断耗散系统之外的物质和能量。14、自然

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指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它要素,某一部分会影响其它部分,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15、主要物质循环的类型、过程大气循环:包括了行星风系、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三种不同尺度的模式水分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地质循环:即风化过程、运输过程、沉积过程和构造过程四个过程。生物循环:16、辐射干燥指数K=R/Lr (R为年辐射

6、平衡;L为蒸发潜热;r为年降水总量)指一地的年辐射平衡(热量收入)与用热量单位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该地年降水量所需的热量)之比,可视为蒸发力与降水量之比。17、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由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所建立起来的一定结构,并完成一定的功能和形成一个整体效应。 (2)物质循环必然伴随着能量转换与传输。 (3)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与物质平衡是不可分割的。 (4)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不是简单的往复运动,而是旋回发展的复杂过程。18、自然地理环境进化发展的三大系统 自然地理系统、天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19、反馈系统反馈是指信息反馈,将输出又回输

7、到原系统中去,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1)正反馈:其结果加剧了系统偏离调整点的趋势,使其脱离原状态。可以引起“雪球效应”,最终是系统瓦解。(正反馈环及其自我增强作用)(2)负反馈能制止或扭转某种脱离调整点的趋势,使系统回到调整点来。(负反馈环及其自我调节机制)负反馈 空气中CO2含量气温 植物生长量20、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21、各个尺度的地域分异的表现(1)全球性尺度:地带性热力分带性(直接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热力分带热带、温带、寒带具有全球特征;造成其分异的直接因素是地

8、带性因素)非地带性海陆对比性(海洋与陆地是有本质差别的物质系统;海陆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分异;引起海陆分异主要因素是非地带因素)(2)全大陆尺度:(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分异A纬向地带性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异的基本规律之一,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方向的分化。 B在热量分带的基础上,各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 。C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都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D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 。E大多数地貌都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F土壤和生物的纬向地带性更是地带性分异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反映。干湿度地带性(

9、经度地带性)A是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方向的延伸,按经度由海到陆发生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B产生的具体因素主要是由于海洋和大陆两大体系对太阳辐射的不同反应,导致大陆东西两岸与内陆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的不同。C大陆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气候呈现由湿润到干旱的的变化。 D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海陆基本上是东西相间排列的。在同一热量带内大陆东西两岸及内陆水分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便发生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化。(3)区域尺度:省性分异(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即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省性也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主要指自然地带内的非地带性分异;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

10、是最大一级的省性。)带段性分异(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称为带段性;带段性也有不同的分异规模)(如欧亚大陆亚热带从西到东: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和寒带的省性分异不明显;温带的省性分异非常明显,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差异是其主要表现。 (图1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2 大陆自然带谱)22、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23、垂直地带性的几条重要线 基带:垂直带谱的起始带。 树线(森林上限):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无林带/森林带 雪线:冰雪带的下限。 顶带:是一山地垂直带谱

11、中最高的垂直地带,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24、垂直地带的特征幅窄、递变急剧间联系密切热对比特殊律变化同步域差异显著25、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的相互关系(1)相似点:水热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位于某地的山地垂直带谱与该地向高纬的水平地带谱类似。(2)不同点:成因不同变换梯度不同垂直带谱更为复杂出现同中地带的自然条件不同26、地方性的概念 指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性。27、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作用的后果。28、相与限区(二选一)(

12、1)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小气候、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的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特性:相是低级的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划分的下限相内各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具有最一致的性质,是自然特征一致的地段,在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也相同与其它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最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最小,因此最不稳定。 划分依据:一般用较易确定的地貌的最小单位地貌面来划分相 (2)限区:特征:它是某些相按地域分异规律组合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其级别比相高,也比相更为复杂。 尽管限区内部各个

13、部分存在一些差异,但由于个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因此其整体综合自然特征仍然相对一致,是具有一定特征的自然地段; 限区内部自然特征的一致性还表现在具有相应的彼此相互联系的各个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即具有一个初级地貌形态、一个小气候组合、一个相同的潜水条件、一个土壤变种组合和一个植被群落丛组合等;在其组成成分中,初级地貌形态是分异的主导因素。 限区的界限明显,并且由简单和复杂之分,主要取决于初级地貌形态的特征和复杂性。划分依据:以初级地貌形态作为限区的划分标志。29、土地分等的依据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需考虑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 30、综合自然区划的概念 是划分地表自

14、然区域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地域内的内部差异,把不同地段加以区分,把相似的部分加以合并,组成一个单元,确定单元界线,然后根据区域的从属关系,建立一个区域的等级系统。31、景观的概念是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它是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或非地带性方面最一致的地域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的形态单位的质与量对比关系,并以此对比关系与其相邻景观区别开来。 32、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1)一般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2)基本原则: 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 所有上述的各项区划原则,彼此都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总原则,这就是:从源、从

15、众、从主的原则。所谓“从源”指必须考虑成因、发生、发展和共轭关系,“从众”是指必须考虑综合性和完整性,“从主”是指应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33、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的特点及等级序列(1)地带性单位(是由于太阳能在地表按纬度分布的差异,引起与之有关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地理单位。) 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对立统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主要根据区域的地带性属性划分 :气候、植被、土壤等。由于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其分布往往具有复杂的形式,只有在赤道和极地的地带性单位才大致沿纬线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地带性单位之间存在过渡地带。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