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63854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坡词第二板块(教师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3 主备人:侯红强 审核人:徐叶丹 2015-2-8第二板块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基础知识积累一、字音识记1无情有思(s)2.萦损(yn)3困酣(hn) 4.难缀(zhu)5缥缈(pio)(mio) 6.无人省(xn)二、词语释义1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飘坠,指无人爱惜杨花,任其凋零飘落2抛家傍路:指杨花离开柳枝,飘落路旁3萦损柔肠:形容细长而宛转的柳条4困酣娇眼:形容柳叶5落红难缀:落红不能重新连缀到枝头6时见幽人独往来:隐居之人,隐士7缥缈孤鸿影:高远隐约的样子8有恨无人省:理解三、名句背诵1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2春色三

2、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二、内容提要这首词上片以花为人,以人写花,杨花美人,契合为一。下片抒发伤春惜花之愁。末尾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

3、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通过杨花随风飘荡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缠绵的思妇形象。三、写法借鉴1作为次韵和作,比原作立意更高章的原作构思新颖,对物象的刻画十分细腻、传神,栩栩如生。苏轼则写物而不滞于物,赋予杨花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全篇可谓以情感为统率,以奇思妙想为筋骨,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了“离形神似”的地步。2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为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借物传神的境界。本词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描写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

4、一位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 构思新颖,想像丰富。3借鉴前人,推陈出新化用韩愈、金昌绪诗意,不露痕迹。“抛家”三句化用韩愈晚春诗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苏轼这里反用其意,意思是说杨花离家(从树上飘下)而飘落路旁,看似无情,却自有愁思。“梦随”三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中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处以杨花拟人,写了一场恼人春梦,以有形比无形。重点揣摩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一句写出了什么?明确杨花像花又不像花。因为它“似花非花”,所以就任凭它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它。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2赏析本词是怎样咏杨花的?明确作者没有正面形容杨花的形状动态,而是想像奇

5、特地把杨花比作一个随风万里、梦寻情郎的女子。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形象比喻,又把杨花飘落同伤春之情交织起来。整首词以惜春、惜别的情感为统帅,以物拟人,比喻、构思,乃至数量词的使用都别出心裁,为咏物词传神写意的表现手法提供了范例。3赏析“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明确如把春色分作三分,二分已作路旁尘土,一分已作流水上的浮萍。春色居然可以分,这是一种想像奇妙而又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从全篇词脉来考查,则“二分尘土”与上片“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一意相承。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

6、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灰心杜口,谢绝交往,“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二、内容提要上片写幽居者在幽冷、孤寂的气氛中惆怅寂寞的心情,下片写孤鸿惊惧、彷徨而又执著的情形。全词借“幽人”和“孤鸿”暗示词人虽遭困厄、寂寞却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7、生活态度。三、写法借鉴1托物言志,借孤鸿寄情思本词将人和孤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片写静夜时分,漏断人定,惟有“孤鸿”与“幽人”独处,暗示了词人以孤鸿咏人的匠心。下片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展现了孤鸿心有余悸的悽惨景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可以看到词人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满自信、刚直不阿的个性。总之,词中明写孤鸿,喑喻自己,鸿与人合一,令读者从中体会到无穷的韵味。2运用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词人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他贬居黄州时孤苦伶仃、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处境。所咏之物与所寄之情,融洽和谐,既符合物的自然特征,又切合人的思想感情。重

8、点揣摩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在词中有何作用?明确渲染出寂静清冷的气氛,烘托出词人孤独凄冷的心情。2“惊起却回头”一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作者借“孤鸿”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孤鸿被幽人惊动,飞起后又回头张望;寂寞忧愁,无人理解。3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下片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明确表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孤寂的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下片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主观感情物象化;运用的是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的手法。4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

9、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明确“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一、基础巩固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萦损(yn)困酣(hn)漏断(lu)B缥缈(pio mio) 从教坠(jio) 无人省(xn)C无情有思(s) 落红难缀(zhu) 浮萍(pn)D卜算子(b) 孤鸿(hn) 不肯栖(q)解析:B项,“教”读jio;C项,“思”读

10、s;D项,“卜”读b。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无人惜从教坠(任凭杨花飘荡、坠落)B次韵(凡和人诗、词,依照原作的韵脚叫次韵,也叫步韵)C缥缈孤鸿影(高远隐约的样子)D无人省(无人反省)解析:D项,无人省:无人理解。答案:D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解析: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

11、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答案:C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二分尘土,_。细看来,_,_。(2)_,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_。(3)不恨此花飞尽,_。答案:(1)春色三分一分流水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惊起却回头寂寞沙洲冷(3)恨西园、落红难缀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 江 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

12、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城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其名曰“超然”。(1)“烟雨暗千家”中的“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_(2)词的下片蕴涵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试作分析。答:_答案:(1)“暗”字既使人想到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又为全词定下了抒情基调。(2)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寄情诗酒的洒脱;仕途坎坷的无奈。(答案要有“乡愁”“洒脱”“无奈”三个要点)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蝶 恋 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