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陈情表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63817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陈情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陈情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陈情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陈情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陈情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陈情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陈情表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情表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法建议】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课时安排】全文三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

2、人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

3、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3)(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

4、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预习思考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的?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第二课时一、文本研习1、层次结构全文共四段,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第1段:自诉。写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处境。进,无以尽孝;退,不能尽忠。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3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

5、的原因。由于李密是蜀汉降臣,为避免晋武帝的猜忌,这段一开始他就援引武帝“”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接着歌颂新朝“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德政,作为上表陈情的铺垫,紧接着委婉表明自己在蜀汉做官的态度是“图宦达”,并深深感激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最后正面提出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还是祖母病重。本段叙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讲了两层意思。第三段中哪两句话分别概括了这两层意思?哪一句话可以概括第一段全段的内容?概括层意的两句:_概括段意的一句是:_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的主旨。作者首先用四十四和九十六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

6、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结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了全文。2、艺术特色(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文章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

7、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3)陈辞婉曲,屈伸适宜。(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二、问题探讨思考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参考:总摄作用。总提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

8、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9、”,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第三课时问题探讨一、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参考: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2、思考: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参考: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前两段,先用特殊的亲情、孝情给大家一种

10、特殊的心理感受,获得同情心,让人认为这种孝情值得鼓励,不该拒绝,之后再用“理”提供依据,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陈情。从文章写作背景看,本文读者极为特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第二段)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孝治天下”的理的大旗,并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前到第一段的位置。二、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35三、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简洁凝练,请从句式、用词或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

11、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参考:(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

12、让人动容。(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二、师生互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

13、,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生:师:陈情表课后练习第一课时一、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臣欲奉诏奔驰 3、则告诉不许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6、九岁不行 7、举臣秀才 8、拜臣郎中9、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0、庶刘侥幸 二、指出下列活用词并解释1、闵凶 2、外无 内无 3、猥以微贱4、臣具以表闻 6、凡在故老 7、少仕伪朝8、历职郎暑 三、指出下列通假字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4、四十有四、解释下列实词的意义:(1)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举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4、戍卒叫,函谷举举大计亦死(3)矜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公亦以此自矜(4)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道(5)拜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6)悯祖母刘悯臣孤弱愿陛下矜悯愚诚(7)奉逮奉圣朝,沐浴德化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8)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9)夙而刘夙婴疾病夙遭闵凶受命以来,夙夜忧叹(10)当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臣具以表闻()则刘病日笃、翻译下列句子:(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