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634001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曼底”遇难记》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简单复述故事情节。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的方法。3从哈尔威船长身上感悟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学重难点】1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的方法。2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我心依旧,在舒缓的乐曲中导入至本课学习。)大海孕育万物,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可是,提到大海,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一个虽不愿触及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话题海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怨天尤人,也有人临危不惧挺

2、身而出,彰显了人性的善与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二、走近大师学生利用幻灯,交流事先搜集的雨果资料,走近大师,了解大师。(事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三、整体感知,复述课文安排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学生复述课文,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四、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1)发现问题,掌握基础。教师提示学生从生字词的音、形、义,成语的积累与运用,文句的含义,小说的情节安排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并在有疑问处标出问题。同桌可以在自己确定后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解决。(2)辨明结构,分析场面描

3、写。(3)研习人物刻画,探究人物性格。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他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哪些地方?哈尔威船长一定要死吗?他不死可以吗?2引导学生赏析佳句。可从景物描写的具体、人物刻画的生动、思想表达的深刻角度进行赏析。五、拓展延伸请说出你听说或读过的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六、布置作业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资料宝藏】1 文豪雨果及其作品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

4、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

5、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6、,成为经典之作。2雨果的名言(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3)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5)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6)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7)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8)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9)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10)笑声如阳光,驱走人

7、们脸上的冬天。(11)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12)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1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14)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15)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16)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17)生活就是面对微笑。(18)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19)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20)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3关于“诺曼底”号该船长达1029英尺,仅比英国的“伊利莎白皇后”号短2英尺。“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Vla

8、dimir Yourkevitch)甚至认为,该船是有史以来建造的船只里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4船长的职守在我与杨澜主持的节目中,有一次涉及一个关于船长职守的问题,如果一条船遇到险情,只有一条救生艇,船长能否先离船去寻求外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场景:一是80年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惨案,我看过根据这个海难拍摄的故事片冰海沉船,我记得最让我动心的是设计师的戏。当这艘触到冰山的客轮正在下沉,女人、孩子首先被送上救生艇时,这艘船舶的设计师,却正在船舱中沉默独坐。这时一位船员冲进来,请他上甲板,准备逃生。这位设计师平静地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没

9、有贻笑大方。”既没有悲壮的举动,又没有感人的言语。而身外的一切惊呼惨叫、手忙脚乱、勇敢与怯懦、献身与自私、镇定与心慌、大度与猥琐、高贵与卑贱,在死亡面前一一照见了原形、本质和道德修养。这位设计同这艘前无古人的豪华游轮的设计师和所有船员乘客一样,作为首批乘客曾享受过那启航时的新鲜、愉悦和旅程的舒适,如果安全抵达目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了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话题。不幸的是,这个“如果”被巨大的浮冰粉碎了。幸免遇难的人,不幸遇难的人,本人与他们的亲人,都有了更复杂、更深层的回忆,而这位设计师却决心与他的伟大作品同归于尽,因为这是他的成果,也是他的生命。他不为救生艇的不足,而舍己为人,我想即使大家都上了

10、救生艇,他也不愿独生。(节选自赵忠祥岁月随想)5课文中的一些地理名词南安普敦:是个历史悠久的港城,早在罗马时期,这里已有船只停泊,并形成了居民点。中世纪时,该城是英国的主要港口。英王狮心理查率领的十字军就从这里启航远征。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的军队也从这里启程,前往法国作战。然而,港口的大发展是在1840年通火车以后。那时,越洋邮船多以此地为终点*岸。旅客下船后再转乘火车前往伦敦等地。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万里而来,也是在这里踏上英国土地的,在他的日记中把这里称为苏士阿姆敦。他的上岸标志着中国踏入了国际社会。今天南安普敦仍是英国最大的客运港,有轮渡与海峡群岛、怀特岛以及法国相通。一

11、些大型豪华的旅游客轮,如294米工,6万吨级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也以此地为家乡,因为这里的远洋客运站(Ocean Terminal)堪称世界最好的客运码头。如今,港口的重点在货运,尤其是杂货集装箱运输。西岸也设有油轮码头和炼油厂,并有输油管道通往伦敦。格恩西岛:是英国的海外属地,位于英吉利海峡靠近法国诺曼底半岛以西的海峡群岛中,该名可能源于古挪威语的gronl-s-ooy(绿色的岛),也可能源于布列塔尼语的guern(赤杨树),古罗马名可能是萨尔尼亚(Sarnia)或利西亚(Lisia)。英伦海峡:指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西通大西洋,东北通北海。包括多佛尔海峡,长约560公里,最宽处24

12、0公里,最狭处33公里。平均水深53米,最深172米。它是欧洲最重要的海上运输航道。也是重要的渔场。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海战。6教学建议(1)有条件的可在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2)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重朗读指导。从全文看,开头部分介绍“诺曼底”号邮船的部分应该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中间撞船部分应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应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抓住描写船上混乱惊慌的场面和哈尔威船长的应对指挥来体会船长的形象。抓住描写混乱场面的文字,理解

13、情势的恶化及严重后果,从对环境的描写中,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富有经验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处理的超人能力。面对惊慌失措急于逃生的人们,通过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既让大家明白情况虽严重,同时又有足够的逃生时间,不必惊慌。然后下命令,大副有权打死敢于抢在女人前面逃生的男人。体现了他对弱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在暗示男乘客不要争抢。这样,对稳住整个局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并特别强调开枪打死那些胆敢冲在女人前面的男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沉船情景时的心情,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再回过头想想,当他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在数内,到底是他忘了自己呢,还是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由此体会这位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的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那种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