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624507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伦理学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命伦理学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命伦理学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伦理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伦理学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隆技术的医学伦理姓名:潘安辰 学号:080506110 院系:经管院摘要:关于克隆技术目前仍存在着很多争论,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在当代,医生几乎能在所有人类器官和组织上施行移植手术。但就科学技术而言,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仍是最为头痛的事。排斥反应的原因是组织不配型导致相容性差。如果把“克隆人”的器官提供给“原版人”,作器官移植之用,则绝对没有排斥反应之虑,因为二者基因相配,组织也相配。问题是,利用“克隆人”作为器官供体合不合乎人道?是否合法?经济是否合算? 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关键字】 克隆技术 医学应用 胚胎干细胞 伦理 随着克隆技术的出现,一场科学界和全社会的大争论随之

2、而来。一方面,这项技术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少人强烈反对;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可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前景,故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一 克隆技术概论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

3、细胞的核移 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 6天)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 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 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二 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自多莉以后,克隆技术受到的高度瞩目

4、,除了道德争议外,也来自于其蕴藏的无限潜能。以人体为例,全身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退化、克隆活力的丧失,逐渐产生组织的老化现象,例如神经细胞退化死亡,便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或是巴金森氏症;身体关节组织老化,会引起退化性关节炎而不良于行。此外,疾病也常常造成身体器官组织的损伤或功能丧失,例如心脏病所造成的心肌受损、凝血因子缺乏所产生的血友病、镰形红血球所造成的贫血问题。 上述的问题,在人类医学或是其它哺乳动物的研究上,都显示使用干细胞能够产生有限度的组织修补效果,进而减轻并改善症状。然而考量到自体来源的干细胞数量有限,若改以异体移植它种生物或是他人的干细胞,却容易因为身体自有的免疫辨识反应

5、,而破坏移植干细胞的效果。因此,能够利用自体细胞与克隆技术产生胚胎干细胞的构想,自然为未来干细胞医学带来一线曙光。 不过,针对人类所进行的克隆技术与胚胎干细胞操作,现今仍有许多道德上的争议,世界各国的法律规范也不尽相同,在诸多条件尚未成熟的状态下,动物模式的研究,例如小鼠,自然有其重要性及价值。先前的研究结果已证实小鼠的胚胎干细胞,能够在送入成鼠体内后散布到各个器官,并且分化发育为不同的组织形态。这样的结果支持: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及修补人类身体各种组织缺l的可行性。 在基因治疗的研究上,早先发展的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种类的反转录病毒可以感染人体细胞的特性,把治疗用的基因植入不具克隆能力的病毒颗粒

6、内,再使病毒感染人体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样的方法虽然在动物以及人体的初步试验中被证明可能是可行的,然而也潜藏着严重的风险。进入人体的病毒很可能因为含有野生型病毒污染或是病毒突变而产生克隆能力,大量克隆与持续的感染便会引发人体严重的免疫反应与致癌的可能性。因此,科学界对于以病毒作为基因治疗的工具一直抱持审慎保留的态度。 三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治疗性克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斥问题,克隆自体组织的移植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排斥。英国规定,获取干细胞只能取自不超过14天的克隆胚胎。理由是早期胚胎还不能说是一个“人”,其神经组织远未发育出来

7、,没有知觉,更没有意识。从这条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对人的定义,英国人是如何看的。在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到底,人类胚胎的伦理地位是怎样的?从这个思路出发,难免会有科学家会有如下的假设:如果能够通过抑制相关基因而表达制造出“无头人”,将其器官用于移植,是不是可以被接受呢?因为大脑是思维和意识的器官,所以“无头人”不是人,为了治愈人的各种疾病,我们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变异体,并且最终将其毁灭。也就是为了毁灭一个胚胎而制造一个胚胎。有意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使胚胎不能够发育成人,其目的就是克隆出胚胎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丝毫不考虑克隆出的胚胎的利益。这里,就存在一个“道德滑坡”的问题。英国学者苏珊吉布森有过关

8、于人工流产中胎儿道德地位的论证。她指出,胎儿本体论地位和道德地位的独特性在于,胎儿只存在于和一个特定的他人的关系之中,它完全依赖他人的供养。正由于这种关系,胎儿在道德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存在于产生我们的道德义务的种种关系之外。然而,由于胎儿拥有的唯一直接关系就是和它生长发育于其中的妇女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胎儿的具体地位会根据孕育它的妇女赋予它的价值而不同。胎儿没有绝对的价值,因为它们没有独立于这一关系之外存在。它们的价值不是系于一个人(person)的那种价值,而是系于一种人类关系的价值。因为不可能有对系于人类关系的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只有系于特定关系的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所以不可能有对胎儿

9、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我们再回到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治疗的群体范围应该是哪些?存在基因缺陷的人通过治疗性克隆获取与其具有相同遗传密码的组织或器官,可以解决组织排异以及器官、组织短缺的问题,并且人体的全部器官都会在需要时随时获得,就像随时以备不时之需的一整套工具一样。把克隆作为“器官工厂”的制造手段,把人体器官作为随时备用的器具,这样是合理的吗?因此,相应的受益群体应该被规定,在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就许多高新技术来说,富人受益,而穷人靠边,已经是很常见的状况了。四 未来的展望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

10、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现在科学家已经在动物身上实现了这一技术,人类干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未来研究成功后,将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到时候,大家再也不用为器官移植找不到合适的供体而发愁了,只要去医院提供一点活体,配合基因技术培养一个器官就可以了,即方便安全,术后又没有排异性。到时候,大家都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残疾人将真正成为过去。 结语: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吃惊的,当各种技术把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时,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也会摆在我们面前。科学技术的精髓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伦理学者则从伦理的角度提出科学研究的准则,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伦理学乃至价值论的争端。关于克隆技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这场争论还会长时间持续下去。不能否认,科学家们试图用克隆技术为人类创造幸福与健康的福音,但结局会如何呢?从技术与细节上讨论是永远无法得出结论的。道法自然,如果我们的一切努力是为了打破自然,那这种努力的结果只能为人类带来更多的麻烦。参考文献:1 龙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16(4):39-41.2 沈铭贤人类基因组伦理:问题与前景医学与哲学,2008,22(5):2-53 未知 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与医学应用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