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61243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年6月28日至7月9日,本人参加省外专局组织赴新加坡的“双百工程”城市服务与管理学习班。通过课程培训、座谈交流、在地勘察等途径,对新加坡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城市面貌、独特超前的规划管理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A 新加坡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主要经验 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

2、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1.概念规划。主要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中起示意性作用,用以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每隔10年修编一次,以确保有足够的城市用地满足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概念规划至今已历经几轮检讨和修订,但定位和整体空间结构一脉相承。 2.总体规划。主要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其目的在于

3、将战略规划的成果编译为未来1015年服务的实施性发展计划,是开发建设活动控制的法定依据。 3.开发指导规划(DGP)。DGP将新加坡划为5个规划区域和55个规划分区,分别制定用途区划、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旧区改造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政府通过该细则和土地征用计划对城市开发进行控制管理。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1.机构设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重建局负责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包括总规编制、城市设计、发展控制与策略制定、日常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历史文化保护等。城市

4、重建局下设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开发控制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公益项目和非公益项目的审批。新镇、邻里单位的规划及组屋的设计和建设由建屋发展局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主要由公园及康乐署和市镇理事会负责,它的职责类似于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主要对公共环境进行日常的清洁、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等。此外,在编制概念规划期间,新加坡还临时设立概念规划工作委员会,负责概念规划的编制和审定。 2.规划管理。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严谨完善,执行十分严格。一是规划公开透明。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二是开发信息发布。城市重建局每年都要发布供给和需求信息,提前公布每三年的滚动销售程序,

5、调节城市的开发节奏和发展方向。三是土地供给。出让程序在推动规划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清晰全面的规划规定和城市设计细则是土地出让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土地取得方在项目规划和建造上都符合规划控制的要求。四是设计控制。项目设计采取“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强调组团布局和景观设计。对重点片区建设和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确保项目的品质和领先性。 (三)运用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发展 1.科学前瞻,合理确定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却没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环状城市和新

6、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东部超前设置国际机场,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学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学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及严格的交通管理。一是结构科学,集约高效。新加坡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二是体系完善,保障有力。新加坡

7、道路由“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4级路网体系构成,以地铁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协调发展。地铁系统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确保了新加坡整体交通系统的效率和稳定。三是布局合理,驳接顺畅。交通场站一般设置在各级中心区和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便利人们出行。通过推进“门对门”和“无缝衔接”的交通枢纽建设,将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距离控制在合理步行范围之内,实现便捷换乘。四是综合开发,调节集散。新加坡在大型的交通枢纽周边通常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住宅-商业”混合开发,提高了人流的集散效率。同时,新加坡政府认识到增加路网密度或是拓宽道路,均难以改变高人口密度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在管理上通过实施拥车

8、证制度和ERP调控收费系统,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调节高峰时段车流量,有效的缓和交通拥堵问题。 3.配套完善,标准化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是新加坡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为了便于服务,减少日常出行,新加坡十分注重集合化和中心式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区域中心-次区域中心-新镇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新镇还按规模设置“镇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级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和布局配置了相应等级、规模和功能的商业、学校、医疗、交通等设施,民生问题基本能就近解决,极大地减少交通出行,有效防止“大城市病”产生。值得赞叹的是各级服务中心中的商业设施,从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明确要

9、求,如邻里中心按要求需设置35个商店、2个餐厅、1个超市、2个菜场、12台自动提款机,并规定了必备功能和推荐功能,对商业设施的主营业态和结构等作出标准化的规定。 4.生态优先,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虽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仍保留大量的生态空间,长期培育生态基质。在城市发展中,大力推进多维度的城市绿化建设,全境展现生态城市和生态国家的形象。一是划定绿线,严格管控。概念规划即确立生态系统和公园绿地的发展目标和原则,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绿地公园绿线,进行严格管控。二是设立标准,严格执行。法定规划要求每个新镇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每千人应有0.8公

10、顷的绿地指标,并要求在住宅前均要有绿地,插缝绿化。由于执行严格,如今新加坡市内占地20公顷以上的公园达到44个,0.2公顷的街心公园达240多个,使人恍若置身于花园之中。三是绿道串联,主题多元。一方面通过绿道网络将点、片状散布的大型公园绿地以网状形式串联起来,增强了公众户外绿色空间的可达性,另一方面突出多元主题公园建设,利用泄洪区域建设以生态为主题的雨洪公园,通过融入科技和生态节能,打造滨海湾公园等。四是注重生态系统修复。通过“生态天桥”的建设,将被道路割裂的生态区域联通起来,保证了生物自由迁徙的途径,使得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五是建立多维立体的绿化景观。新加坡推行“打造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

11、”计划,通过容积率补偿、绿化屋顶津贴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在各类项目中利用地面公共花园、屋顶花园、天空廊道和垂直绿墙等多维度的垂直立体绿化,5年增加了约40公顷的空中绿化面积。 5.和谐包容,着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新加坡空间环境处处反映出自然与建筑、现代与传统、经济与文化、城区与郊外等的协调,给人以和谐与秩序的感受。一是管控有度,塑造形态。新加坡采取“一松一紧”的城市设计控制机制,塑造了“核心区多样性”、“新镇统一性”的外部风貌。对城市中心区,政府鼓励引进国际建筑大师进行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创造的艺术性、独特性,以宽松的规划引导,促进历史、艺术、功能、风格、体验等包容并蓄,呈现多姿多彩的城市风貌。政府

12、重点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对核心区域的步行廊道、建筑围层、建筑界面、户外标识、照明系统、设施遮蔽、户外商业和环境艺术等进行严格的设计和建设管控,托底公共利益。而由于新镇建设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对财政预算和建筑设计进行严格限制,按照标准模式化设计邻里布局,客观上促成了新镇风貌的统一性。二是多元包容,彰显特色。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国家,历史街区体现了多文化内涵的建设风貌,新加坡认为这是建构国民归属感的必要条件,于是通过保护规划重点保留15个富有特色的区域,试图通过保留城市遗产,强化新加坡的独特魅力。如通过保留牛车水中国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小印度街区展现印度文化等,这些街区已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以人为本,注重品质。热带雨林气候造就了新加坡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既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骑楼商业街区,又有网络化的地下步行系统,如克拉码头的户外酒吧街等。新加坡的连廊、雨篷设施系统设计十分细腻、注重品质,无论晴天雨天均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