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制度变迁方式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610307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市制度变迁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股市制度变迁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股市制度变迁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股市制度变迁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股市制度变迁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市制度变迁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市制度变迁方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市的制度变迁方式曾清汉摘要:股市的形成与开展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制度变迁由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方式,而我国股市的形成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以及政府采取工具主义的理念,因此给我国股市留下了诸多隐忧,导致了当前股市的低迷。我们应从制度的深层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的突破口在于国有资本的退出。我国的股票市场在其十多年的开展过程中,给国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念,使我们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整个过程中,市场的参与者有过辉煌和失落,到现在留下的是更多的迷茫,因为现在股市低迷,看不到复的迹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从繁荣到萎缩的情况呢?业界指出了

2、股市存在的问题,大致是:股票投资概念正在转换过程中,旧的概念在退出,新的概念尚未形成;股权构造的分裂以及全流通的问题;股市是一个政策市,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股民的迷茫;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差;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的作假行为导致股民信心丧失。应该说这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点到了我国股市的软肋。但罗列问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更前进一步,找出应对的方法。笔者认为从股市的制度变迁中方能发现问题的最终根源,并据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 股市是制度变迁的结果股市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形成的。自市场经济从西方世界发轫以来,共出现过三种主要的融资制度,分别为商业信用融资、银行信用融资和股市

3、融资。现今这三种信用方式并存。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学说,制度的变迁有诱致性变迁和强制型变迁两种。诱致性变迁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制度不均衡,从而引致外在利润的自发性反响,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本钱时,有关群体就会设法通过契约的形式开展新的制度,从而推进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强制型变迁是指新的制度的框架是通过法的形式由国家的管理者先行设定,然后强制性地进展推广,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制度安排,它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对英美兴旺国家和我国在股市制度变迁方式上的比拟,我们会发现我国股市在在机制上的缺憾。(一) 英美兴旺国家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开展

4、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英美兴旺国家的股市是由市场中的民间力量通过制度创新而产生并开展起来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股票与股市形成开展于西方的市场经济环境。在资本主义开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16世纪的西欧就有了证券交易。当时在里昂、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最早在证券交易所进展交易的是国家债券。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别离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在资本主义开展最早的英国,300百多年前,初称为“股票经纪人的商人就已在他们的主要市场伦敦交易所从事证券市场的一些简单业务。市场经济是自治的经济,市场中的经济

5、活动以利润为中心,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获得利润的渠道在改变或新的利润增长点出现时,作为“经济人的市场主体就会构建新的市场契约构造,形成新的制度安排。因此,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始终是市场经济中制度变迁的最终诱致性因素。16世纪的西欧已开场进入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阶段,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担负的是“守夜人的角色。正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竞争环境才孕育了证券市场。在资本主义开展到一定阶段,靠企业本身的积累来推动经济的开展已显乏力,对于一些耗资巨大的工程,仅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已不能担负,但工程的巨大利润空间却又吸引着众多的企业,因此人们就自然地想到通过聚集多个企业或个人的资本来开发这样的大

6、工程。由于资本的功能在于产生剩余价值,因此,工程的各出资者是一定要得到其相应的剩余价值份额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市场契约股票就此诞生了。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指出:“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正是因为股票和股市产生的诱致性因素筹资功能和投资功能以及配置资源的高效性,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相应地从自发到自觉地开展这种市场创新,最终形成一种不可或缺的融资方式。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市场经济的魅力,它为市场中的交易主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市场中的主体总会寻找到利润的增长点和实现利润的机制即为实现利润而必

7、须的管理系统。股票和股市就是这样的系统。政府要做的仅仅在于关注市场交易行为的公平与公正,其它的事情就让市场来解决。这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只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孕育、产生和开展,在专制经济条件下,这一伟大创造是决计不会产生的。股票和股市机制由市场自身孕育开展会产生以下的效果:(1)人们对股票和股市更有认同感,也深刻地理解这种机制的功能和相关的环境,进而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则。由于这种机制是在市场中孕育并诞生的,因此市场中的相关交易主体具有对这种机制的需求,他们有相对较高的自觉性来维护这种机制的运行,对风险的认识也相对较深并保持着较高的警觉。在探求理论时往往是自觉挖掘,自我教育,自律意识较高。(2)

8、股票和股市机制具有稳定性、创新性和高效性。由于人们在观念上的认同,人们会自觉地维护机制地稳定性。另外,这种机制是为利润的增长而设计的,并且这种增长是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这种机制必然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高效性的机制。(3)政府的干预较少。由于这种机制是由市场中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政府只是保持审视的眼光。这种机制的形成,只要是不违背公共利益和公正、公平的准则,政府往往是保持默许的态度。当此种机制的正向意义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时,政府也开场从旁观席走到前台,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4)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对信用的作用认识深刻,但这种认识往往是经过惨痛教训才得到的。股票

9、和股市完全建立在信用根底之上。如果信用烂掉,这种机制就会顷刻间覆没。市场是一个逐利的场所,有时人们会为攫取暴利而破坏信用体系。英美两国在其证券市场的开展过程中,均有信用遭到严重摧残的历史。英国在1720年发生的“南海事件,使得证券市场中的信用体系严重受损,英政府因此公布气泡法案,不允许企业自行发行股票,直到1825年,这个法案才被废除。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其股票市场投机极度盛行,终导致“黑色星期一事件的发生,对股市的信用体系也是一次严重的打击。这两次事件最后的结果都是由政府出面建立相关的制度来防信用危机,但事件本身也为股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他们认识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从另一侧面反映了

10、一个经济机制的开展从产生到成熟,必定有一个对其认识的深化过程,中间还可能产生消极的事件。同时证明政府作为市场的“看护人,如果过于放任自流,监管不到位,放松了对公正、公平和正义原则的监视,就会给市场带来极大的损伤。(二)我国对股票和股市机制的选择是强制型制度变迁的结果股票在我国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国对市场经济尽管还处在理论探讨的阶段,但我们已经在行动上开场了市场经济的建立。党和政府在观念上的转变与政策上的松动使得市场形式在经济领域中开场逐渐开展。由于市场本身具有培育活力的功能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国人中被禁锢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迸发。这时,类似于股票的契约形式已开场在市场中出现。如

11、人们以集资入股的形式开办企业,企业间也开场以入股的形式组成新的企业,人们开场私下里转让“股票。但这时的“股票机制还很粗糙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股票与债券混淆,入股后可以退股,对国有资产低估,变相地把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股息在本钱中列支等等。虽然这时类似于股票的机制在逐渐形成中,但不能说我国的股票机制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恰恰相反,它是强制型制度变迁的结果,因为如果没有执政者观念的转变和允许市场形式的存在,这种机制在方案经济条件下是不能得到开展的。因此,这种机制不是在方案经济条件下,由民间发育起来的,而是先有执政者的制度改变,才有这种机制的出现。虽然存在诸多缺乏,但市场毕竟开场孕育这一新的机制,

12、如果我们任其自由地开展,可以肯定,这一机制也会如在西方国家一样慢慢开展成熟,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由于经济开展轨道的转轨,这种机制已经开场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开展模式。但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等待其慢慢地开展起来,原因在于:(1)由于此时信息传播技术和途径已开展到较高的水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国外成熟股市的研究而获得相关的理论并把它用于我国股市的开展,从而加快开展的速度;(2)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不允许我们缓慢地开展经济;(3)建国后几十年的经济积累,使我们拥有规模宏大的存量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逐渐失去国家的直接资金资助,必须通过市场手段获得开展的资金。市场手段主要是银行贷款。但由

13、于当时的银行是属于国有,贷款额度受国家方案控制,企业贷款困难,因此,需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建立,把存量资产盘活;(4)当时我国是属于供应缺乏,资本短缺的经济。同时,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增长较快,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在比例上却在逐渐下降。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建立,把居民收入引入投资的渠道,以增加企业开展所需的资本。但当时股市开展的环境存在欠缺:(1)市场发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人们在方案经济中形成的观念不能马上转变过来,对市场经济中的新事物认识粗浅,对股票更是知之甚少;(2)股市开展需要的法制环境根本没有,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3)股市是由信用支撑起来的,而当时人们对信用的认识还处在模糊状态;(

14、4)当时的股份公司极少并且公司制度不健全。所有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了股市的发育,如果在短期全凭市场本身来完善股市发育的环境根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本身是一个被束缚得很紧的市场,它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在八十年代末开场对股票机制进展规。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开展初期,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以地方监管为主,主要表现为由各地政府和省级人民银行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发布规定和进展管理。随着证券市场的开展,中央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进展监管,公布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增多。事实上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到现在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走了西方国家曾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走过的历程,开展可谓神速,这既得益于西方先

15、进国家的理论和经历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更有赖于政府的强制性推动。因此,通过政府的努力,我国在市场本身还不具备建立较高层次的股市的情况下,以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形式构建了中国股市的制度框架。尽管市场中存在诱致性因素,但中国股市制度主要是由政府通过拖着市场走的方式而开展起来的,因而强制性因素占主导地位。二、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股票和股市制度是在市场极不健全的情况下,由政府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建立的。作为制度仿效者,制度的框架由政府搭建,这种框架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决定于制度制定者的主观意识与市场开展实际的契合度。现实中,由于统治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官僚主义以及集团利益的

16、冲突,这种框架在盛装市场时往往显得不饱满和不规整。(一)工具主义色彩浓厚制度层面的工具主义意指制度的制定者在创设新的制度时关注的是新制度的现时的有效性,把新制度当着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不关注其任何目的和价值意义。其最大特点是:1. 割裂手段和目的的辨证关系;2. 割裂新制度各个功能的辨证统一关系,专注于其中的一两个功能,本末倒置;3.不去分析新制度所需的其他制度环境以及新制度的真实价值所在。我国在社会经济开展上是属于落后之列,如果想赶超先进,工具主义将随时伴随着我们。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原理,路径依赖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常有现象。不管是先进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其社会经济的开展均有其特有的路径。作为落后国家,其开展路径在效率上相对与先进国家有差距,根据路径依赖原理,如果其开展出的新制度要想和传统的制度相协调,必然要沿着原来的路径开展,而原来的路径却是低效率的。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