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60827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关键词】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为30%50%1。有资料表明妇科肿瘤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2。故对于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性护理应给予高度重视。现将妇科肿瘤术后DVT预防性护理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0年至2000年间我院行妇科肿瘤手术860例,并发DVT16例(对照组),年龄3670岁(平均51.2岁

2、),体重5689kg(平均63.9kg),恶性肿瘤11例(68.8%),其中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4例,子宫颈癌2例,恶性葡萄胎1例,良性肿瘤5例(31.2%);2001年至2005年间行妇科肿瘤手术2500例,并发DVT 5例,年龄2376岁(平均51.6岁),体重4990kg(平均66.8kg),恶性肿瘤4例(80%),其中子宫内膜癌2例,卵巢癌1例,宫颈癌1例,良性肿瘤1例(20%)。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体重、职业、文化程度、病种及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临床表现:DVT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压痛三联征,下肢增粗、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略

3、低正常,术后持续发热37.538.5,血象偏高或正常。除临床症状外,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2 DVT形成原因 很多研究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是并发DVT的高危人群3。其形成原因为血流改变:中老年、肥胖、麻醉后血管扩张、手术后卧床、活动少,血流瘀滞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静脉血管壁损伤: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特别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使髂血管壁及其周围支持组织受损,故髂部血管栓多见。高凝状态: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时凝血激酶大量释放,凝血功能亢进,化验室检查为抗凝血酶第因子、蛋白细胞缺乏;纤溶系统紊乱,如静脉壁内皮细胞纤维蛋白溶酶原缺乏,出现

4、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3。董彦亮等研究认为,盆腔恶性肿瘤,由于癌细胞可分泌类组织因子和促凝物质,术后更易发生静脉血栓,晚期卵巢癌和外阴癌术后约45%发生DVT4,因此认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更易发生DVT。本组病例中,恶性肿瘤对照组占73.3%,预防组占80%。3 预防性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病人术前治疗和术后康复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预防组病人的观察与分析,发现99%妇科肿瘤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产生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害怕影响日后生活质量、担心手术效果等。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加强心理护理,做到关心、安慰、同情和体贴病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5、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式及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配合及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疼痛的应对方法,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同时动员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和经济上的支持,为术后安全度过手术期打下基础。预防组患者99%能很好配合,而在对照组中由于未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曾有30%左右的患者因焦虑、恐惧对我们护理措施不信任、不理解,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3.1.2 术前宣教:改进护理方法前,术前宣教着重强调的是防治感冒咳嗽及术后应对疼痛的方法,改进护理方法后,在术前宣教中增加了术后早期活动的作用及重要性的详细讲解5,介绍可供患者选择的预防方法,并当场演示。对中老年、肥胖、

6、恶性肿瘤等DVT高危患者,我们将其作为重点术前宣教对象,教育其识别DVT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老年人和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则反复讲解,耐心解释,直至掌握为止。通过术前宣教,预防组患者均能按护理计划活动。3.2 术后护理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妇科肿瘤术后的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如中老年、肥胖及合并感染者,护理人员术后加强巡视,认真听取患者不适主诉,如下肢酸胀感,观察下肢颜色,按压局部,感觉其紧张度及温度,如患者一旦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活动受限,应予以高度重视,立即汇报医生,以便及早明确诊断,为患者赢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肿胀水肿:肿胀的范围大致反应堵塞的部

7、位,特别是单侧肢体肿胀时,应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应做下肢周径的测量,比较双侧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相差大于1cm有临床意义6。疼痛:压痛是腓肠肌最常见的现象。Luke征(+),即前后位压迫腓肠肌时,疼痛加剧。 Homan征为患者仰卧位,轻轻按压膝关节并取屈膝,踝关节急速背曲时,腘窝腓肠肌部位疼痛。阳性率达4499%。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3.2.2 运动疗法:有研究表明,DVT的发病除病理因素外,引起患者活动障碍的因素对DVT的产生具有主要的作用。因而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是预防DVT的主要措施。我们的方法是:术后6

8、h即协助患者做抬高下肢训练,并指导在床上更换卧位。对术前认为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指导其穿弹力袜,运动下肢。同时早下床活动,以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速度。采取一些物理性预防方法,对下肢腓肠肌进行按摩、扎弹力绷带等。作者认为,这些护理措施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3.2.3 疼痛护理:疼痛可通过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如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高血糖素等。术后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凝血功能异常,易致血栓形成和肌张力升高7。针对女性患者术后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更减少了活动量的特点,应给予适当的镇痛,赵继军等研究认为术后镇痛

9、可避免体内高凝状态的出现,减少DVT的发生率8。对预防组患者我们经常采用听音乐、看报、聊天、做深呼吸运动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约30%40%患者能缓解疼痛;对痛阈低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适当使用硬膜外止痛泵、静脉止痛泵、双氯芬酸钠栓塞肛等方法,效果较好。3.2.4 用药护理:临床实践证明,抗凝剂的正确应用在DVT的预防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抗凝药物可阻断凝血剂,抑剂血栓表面血小板聚集减少5-羟色胺的释放,防止血栓增大及新血栓的形成5。妇科肿瘤术后应根据病情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遵医嘱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或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对预防妇科肿瘤

10、术后DVT也有较好的疗效。即对DVT易发高危患者术后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丹参15g、川牛膝15g、制乳没各9g、地鳖虫10g、水蛭10g、枳实10g、金银花15g每日一剂,连服5d。 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对于妇科肿瘤术后特别是易发DVT的患者如中老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防优于治。因手术后并发DVT不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且严重者还可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故作者认为对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控制DVT的发生。【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

11、黄家驷外科学.第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37-4382金力,沈铿,郎景和,等.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8):488-4903Begamin TM, Richardson JD. The surgical implications of prinary hypercoagulation stalus. JKY med Assoc,1997,2:67-724董彦亮.抗凝剂在防治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3):1785原红,冯月亮,王丽娟.胸部肿瘤病人开胸术后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17-4186王乐艮,魏林,主编.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7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8赵继军,主编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13作者:陈艳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