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60604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變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重点整理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教育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 质发展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 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侠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目的、又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 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教育的起源:1)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错在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是其代表人物;2)美国心理

2、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因而从心理 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 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实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的观点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4、教育的发展阶段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2)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以“庠”、“序” “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我国奴隶社 会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为官学 和私学,宋代以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视为考试的

3、基 本教材。3)西方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 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哲学、 政治、文学、体操、艺术等学科,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 “以吏 为师”欧洲封建教育以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教 育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孔子的育思想体现在论语中,承

4、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 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 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 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柏拉图 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2)1623年英国教育哲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夸美纽斯死后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 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泛智)的口 号;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画与“白板说”,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

5、传统教育理论的 代表),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人事教育的对象,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 育(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从儿童出发,做中学)。3)苏联共产理论教育的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加里 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联教 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后的初级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 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出版)是我国第一 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专著。4)二战后的三大教育流派: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提出“结构教学 论”、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

6、、德国教育家倡导“范例教学” 理论,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 学理论由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掌握学习教学策略三部分组成,形成 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教 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3、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领域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第二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与结构: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

7、人们希望 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侠义的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2)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教育目标(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培养目标(各 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一个国 家教育工作的长期目标,而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可操作的,培养目 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教学目标 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3、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8、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构。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二、教育与政治制度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对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的制约;(领导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的首要 问题)2)政治对教育目的

9、的制约和影响;3)政治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和影响。2、教育的政治功能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2)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3)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模式。2、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传递文化、教育传播文化、教育选择文化、教育创造 和更新文化。3、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从影响范围看,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教育事业

10、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一个国家的人口数 量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2)人口的质量制约教育质量;3)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质 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是使人口的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指 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 特性。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具有自身 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有历史的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五章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

11、展概述1、人的发展的内涵:人的个体发展包括个体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2、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我国古代代表为孟子,西方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 国的咼尔顿;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 认为能力是天生的,知识是后得的,另一个代表任务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 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产生与19世纪20年代。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在整体上是 具有一定顺序的,

12、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 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这一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所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 育要做好阶段直接的过渡和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一个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 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与教育:反映个体身心发展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 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消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来得到部 分的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

13、间。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与教育:个体身心发展在时间上、速度上、质量 水平上存在差别,根据这一现象,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五章学校教学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 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 限、管理制度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2、教育根据自身形式化程度分为: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非制度化教育(非 学校教育)3、影响学制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传统。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

14、的类型及代表:西欧双轨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美国的 单轨制、苏联型学制(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制)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902年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未执 行;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的最大特点是 修业年限长。三、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1、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们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首次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确立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重要法律。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 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四、终身教育1、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

15、人教育局局 长一一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促进成人教育 国际会议期间正式提出的。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接受道德各种教育的总 和,它开始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 个方面的教育活动。2、终身教育的特性:民主性(普及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3、终身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终身教育思想要求中小学教师不断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终身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第六章学生与教师1、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2、学生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人身 自由的权利。3、现代学生观: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身心发展的 特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据。4、教师职业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 者,教师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