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562606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9 论毅力(节选)优化训练 粤教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论毅力(节选)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迭乘( ) 未成一篑( ) 庸讵( ) 蹇于遭逢( )答案:di ku j ji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2)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 (3)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答案:(1)要领,引申为总结 (2)突然 (3)只是 (4)规律3.请选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B.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C.譬如平地 D.遇再挫而退答案:A解析:A项“以为”为“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B项的“次”是修饰后面的“弱”的,和“其

2、”不是一个词。C项的“平”是动词,为“平整”的意思。D项的“再”是“第二次”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再”为“再一次”的意思。4.填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_家、学者。字卓如,号_,又号_,广东新会人。后来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其代表作为_,针对当时的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清晰。其作品集为_。答案:政治 任公 饮冰室主人 少年中国说 饮冰室合集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答案:A解析:A项的两个“然”用法相同,都是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B项的前一“固”为“本来”的意思,后一“固”为“一定”的意思。C项的

3、前一“及”为动词,到,后一“及”为介词,等到。D项的前一“若”为“比得上”的意思,后一“若”为“比如”的意思。2.请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答案:D解析:中的“以”相当于“而”,表顺接。中的“以”为介词,用。中的“也”,助词,用于句中,表舒缓语气。句中的“也”为助词,但用于句末,表示陈述。3.“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这句话说明的内容是( )A.做事情必须善始善终 B.凡事不能浅尝辄止C.成功在于最后的工作 D.悲剧性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答案:D解析:文段中没有谈到善始的内容,故A项

4、错误。B项不够深刻,也不准确。C项忽视了前面的工作,只谈最后的工作也是不当的。4.下列对文章观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B.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C.遇到挫折不后退就能成功 D.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答案:D 功,而没有说到它的反面,即没有说若没有毅力就失败。B项明显错误。C项的内容和A项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5.翻译下列句子。(1)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2)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3)成败之数,视此而已。答案:(1)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2)(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3)成败的规律

5、,看看这两段话也就知道了。6.本文是用较为浅近的文言进行写作的,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道理说得十分透彻。请根据课文内容举例说明。答案:开篇从“天下”“古今”起笔,从“成”“败”落笔,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一正一反,正反对举的论证方法统领全文。然后从人生的逆境与顺境相间的一般规律入手,论证只有最有毅力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紧接着,阐述人生历程的规律,从理论上论证论点。强调“顺境”与“逆境”,“至强之人”与“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的正反对举,分析这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对待阻力、逆境的不同态度和结果,论证毅力的重要性,再一次论证论点。以“逆”与“顺”的转化

6、规律进一步论毅力的作用,从挫而不退说起,辩证地阐明逆与顺的关系。于“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之关键。以“操舟”喻对待逆境,没有毅力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彼岸的。7.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明比喻的含义。答案:(1)以“操舟”比喻“有毅力者”,“得从容以容度其顺”;“反是者”,“故彼岸终不可达也”。(2)孔子“为山”之喻,无毅力者功亏一篑。(3)以“平地”比喻有毅力者,“虽覆一篑”、“吾往也”。(4)孟子“掘井”之喻,半途而废,事业无成。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7、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盘根错节之既破 既破:攻破以后。B.又以为我蹇于遭逢 遭逢:遇到

8、。C.彼以坚苦忍耐之力 坚苦:坚忍刻苦。D.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 容度:度过。2.请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 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3.说说“故所就不彼若也”这句话的句式特点并翻译这句话。1.答案:B解析:B项的“遭逢”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指遇到的事情。2.答案:D解析:第句的“以”为介词,“凭借”的意思。第句的“以”为表顺接的连词,相当于“而”。第句的“为”是动词,“造”的意思。第句的“为”是名词,“作为”的意思。3.答案:句式特点:宾语前置。翻译:所以成就不如他(或所以成就比不上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9、兴 贤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

10、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询众庶 博:广泛。B.则谠直之路开矣 谠:正直。C.轶三代 轶:通“佚”,散失。D.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涂:道路,指治世的境界。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流俗所共知耳 B.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C.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 D.不有忌讳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

11、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陈述了论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B.作者综观商、周以来的历史发展,援引史实,有力地证明:发现贤能,引进贤能,才能使国家再现“三皇五帝”时的繁荣景象。C.为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作者在使用史实的时候,力数古代“用与不用”两种相反的结局,并把这些古代的事例当作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进行古今映照。D.本文的思路先是由古到今,继而又从今返古;既连环往复,又一意到底,不生枝节。文章短小精粹,平易明快,言辞时而虎虎有生气,时而饱含深邃忧思,笔力雄健。

12、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4.答案:C解析:“轶”,超过,超越。5.答案:A 解析:“流俗”,古义,一般人;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6.答案:B解析:A项,前者,代词,它;后者,表揣测。B项,均表承接。C项,前者,什么;后者,为什么。D项,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7.答案:D解析:D项“平易明快”不妥。8.答案:(1)而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贤能之士就能兴旺,混乱的时代即使有贤能之士也不兴旺?这应该是任用贤能之士与不任用贤能之士的区别。(2)古代即使是在纷

13、扰混乱时期,也还有许多贤能之士,何况现在天下太平,怎么能说没有贤能之士?(三)(2007北京高考6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

14、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爽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喜否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秦族训)注:镵(chn):刺、刻。熙:光明、兴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