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559610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练习三因于与则者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虚词三、因、于、与、则、之【因】(一)介词。1 变法者因时而化。2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3 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4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二)副词。1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2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因的巩固练习】1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与】(一)介词。1 沛公军霸

2、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2。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3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二)连词。1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三)动词。1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3对付。庞煖易与耳。4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5 吾与点也。(四)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孰与】【与孰】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孰若】【与其孰若】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的巩固练习】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朝过夕改,君子与之。3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

3、世家)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6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7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9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10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于】(一)介词。1 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3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5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6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7 孔子曰:“苛政猛

4、于虎也。”【于是】1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2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于的巩固练习】1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2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则】(一)连词。1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故木

5、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5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二)副词。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三)名词。1 论语六则。2。 以身作则。(四)动词。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 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则的巩固练习】1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2于其身也,

6、则耻师焉,惑矣。(师说3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6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7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8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之】(一)代词。1 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2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助词。1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4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