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55887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气象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气象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气象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气象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复习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309)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3,对流层的由来及特点 答: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其底部直接与下垫面接触,受地面影响最大,因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对流层运动,所以称对流层。 特点:(1)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对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 对流层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4)对流层的各种气象要素分布不均。(P16)第二章(309)1.太阳常数 :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平均距离上

2、投影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3.昼长(可照时数):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4.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暮光时间5.可照时数:是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6.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7.大气量: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没有单位!8.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9.太阳直接辐射: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10.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11.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

3、射强度和天空散射辐射的强度之和。12.太阳辐射总量:某时段内地面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的总和。13.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到达地面的这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14.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15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16. 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17.当光照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光照度继续增大,光合效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度叫光饱和点。18.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19.光照度,也称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4、单位是l,勒克司。1. 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2. 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3.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正午太阳高度角:h=90+ =23.5sinN 为观测点纬度。4. 昼长随

5、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昼长变化规律:1、相同纬度,昼长随季节变化,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 昼长都12 小时,T 随纬度的上升,随太阳赤纬上升而上升,在北极圈出现昼现象冬半年(秋分-春分) 昼长12小时,T随纬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昼长不随纬度变化,全球各纬度上均昼夜平分。5. 辐射平衡方程,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 平衡方程:Q=S+D S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为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h),大气透明度(P),大气量(m),纬度,海拔,坡度,云6.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

6、、坡度、云、7. 太阳辐射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光谱成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日照时间与农业根据对日长的反应可分三类:短日照型、长日照型和日中性植物。短日照品种只有当日长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开花,否则不会开花。日长越短,发育越快,开花越早,长日照品种则相反光照度与农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欢充足的光照,有的则喜阴凉,有的植物

7、阴阳都可以。第三章(310)11、名词解释:容积热容量、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 、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日较差:一日之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积温:某一时期日平均气温总和。活动积温:某一生育期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12、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R=P+B+LER:辐射差额,为土壤吸收的净辐射热量。P:土壤和空气间的热交换量。B:土壤分子传热导通量。LE:水相变化时地表面得、失的热量。13、影响温度变化的因

8、子主要有哪些?土壤温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地面覆盖物、地形和天气条件14、近地气层和近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温度分布规律土壤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日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傍晚转变型。(P70)土壤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日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傍晚转变型。日射型:白天地面温度最高,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愈近地面温度变化愈大。辐射型:夜间地面温度最低,温度垂直分布与白天相反,即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午转变型:日出以后,地面温度开始上升,土壤上层温度分布迅速转变为日射型,但在下层仍然保持辐射型。傍晚转变型:傍晚土壤上层开始出现辐射型,但在

9、下层仍保持日射型。15、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A,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土中温度的日变化与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相比较,浅层土壤温度在一天内也呈连续性变化,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向深层越小,至一定深度后,日较差为零,该深度为土温日不变深度,一般土温日不变深度为40到80厘米,平均为60厘米。B,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直到一定深度后年较差为零,这个深度为年温不变层深度,它随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一年中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变化不大,年温不变层深度浅,年较差消失于5到20米处,高纬度地区深,消失于25到30米处。或: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土

10、表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向深层越小,白天吸热越多的地区和季节,向下传递的热量多,日变化消失层深。年变化:土壤的年变化随深层的增加而减小,随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一年地面太阳的辐射总量变化不大,16.比较:山顶与山谷温度的日变化,水体与陆地温度的日变化水体:日变化中,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23h。年变化中,水面温度极值出现的时间,深水湖和内海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最低温度出现在23月。水面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地面温度要小。地面:白天日出后温度上升。12时,地面储存热量还在增加,地温继续升高到了午后一定时间以后,地表温度开始下降。13时地面温度

11、最高。17. 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解释沙漠空气温度变化特点在干燥的沙漠地区,因蒸发耗热少,白天和夏天温度高,温差大。18、温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三基本点的影响:植物,变温动物和微生物都是在某种适温下生命活动最为活跃,在最低,最高温度以外生物停止生长发育,但能维持生命。超出这范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死亡。农业界限温度:其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19、 积温在农业中的应用?1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2作物引种的科学依据。3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第四章(614)20、名词解释:水气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

12、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降水强度 水分临界期水汽压:空气中有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称为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水汽含量恰好达到某一温度条件下的最大限度,这时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传统上,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称为相对湿度。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降水量: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或固体融化后)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降水强度:单

13、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即为降水强度。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21、土壤蒸发的过程、影响因素及防止蒸发的方法 答:土壤蒸发的过程是通过两种不同过程来完成的,一种是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另一种是水分在土壤中某层次进行蒸发之后,水汽通过土壤的空隙到达表面逸出土表。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构。防止蒸发:保持土壤有效水分,在土壤变干以前可以扒松表土,以切断毛细血管,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持下层的土壤水分。为了进一步保持土壤水分,在表土扒松后,在进行镇压,将松土层压紧,又减少了表层的孔隙度。 22、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答:降水形成的条件:一是要有充足

14、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过程: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称为凝结增大,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称为碰并增大。23、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答: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晴朗、微风的夜间 24、水分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水分对植物的作用、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对植物的影响)答:(1)水分环境的好坏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用大气相对湿度来衡量,75%-80%最适宜.(2)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5、只有在水分的参与下,作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3)水是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4)水分起着植物体内养分和有机物质的输送作用。(5)水分可调节植物的体温。(6)水分能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使植物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开展。(7)空气湿度主要影响作物蒸腾速率。(8)土壤湿度影响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第五、六章(615)25、名词解释(1) 气压: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2) 低压:由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称为低压。(3) 高压:由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高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称为高压。(4) 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梯度力而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力。(5) 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6) 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称干绝热变化。(7) 大气稳定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或程度。(8) 季风:那些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