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55698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框架 高等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刘晓飞 高等教育哲学(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一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命名的教育专著,同时也是布鲁贝克近半个世纪以来对高等教育的许多根本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的结晶,是作者对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全面而深入探究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令人极不满意的“寒冷的冬天”,时代召唤人们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和价值选择,正是基于此背景布局,布鲁贝克依据个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史的全面而深入的探究,对高等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哲学探究,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了高等教育的根本

2、问题,建构了自己的高等教育逻辑框架。布鲁贝克所作的工作并不是创建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高等教育发生发展史以及20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高等教育哲学。也诚如其所言:对待日益增多的高等教育流派,我并不打算为所有的学术机构提出一种共同的哲学。关键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寻求各种答案的共同基点,而是寻求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布鲁贝克并没有对书中提到的所有问题都给出答案,是基于问题的哲学思考。 本书以高深学问“问题和答案两方面的特殊部分”作为其逻辑框架的起点,全书围绕着“E”代表着专门知识即深奥的探究它构成了高深的学问展开论述。全

3、书除导言外共分为八章。第一章集中论述了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高深学问。并由此引发出高等教育赖以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认识论为基础的和以政治论哲学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观。事实上,两种哲学探讨了高深学问(高等教育逻辑起点)本体的两个方面。沿着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本书依次讨论学术自治、学术自由、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治学的道德以及作为教会的大学。布鲁贝克基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以及时代特点的环境布局,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哲学探究,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借鉴。面对现阶段丰富的高等教育实践经验,如何

4、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首当其冲就是总结经验,深入分析,总结规律,构建适合本土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高等教育应用的贡献。同样,亦看到,布鲁贝克只是精辟凝练的提出了一直困扰高等教育领域的些许根本问题,并为提供终结性的答案,当然,实践的发展,时代的更替,大学与社会一直会保持一种不稳定的动态的平衡。“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他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1】谁也没有能力、条件提供高等教

5、育完美的发展蓝图。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有理由、能力探究存在于高等教育深层次的规律,构建高等教育的逻辑框架,进一步促进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一、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 布鲁贝克并未过多论述高深学问本体,而是将主要文笔集中于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正如其所言本书主要将从高等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未定论的问题出发,对高等教育合法存在或高等教育区别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等问题未过多论及,或者作者认为高深知识作为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教育是不证自明的,或者这一问题学术界(他所处时期美国学界)达成共识。无论何种情景或原因,都有必要进一步补充叙述。高深学问不仅是程度上而且是性质上区别于其他

6、形式的知识,高等教育正是围绕这一逻辑起点展开的。高等教育不论是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功能,都是以“高深学问”作为载体的,以及高等教育主体间活动关系的建立也是以传授、研究、发展高深学问为纽带的。布鲁贝克也是以这种“高深学问”作为其哲学上的逻辑起点,依次展开,将相互关联的八个方面象一个音乐家一样在这样一个主题上作出了悦耳的变奏曲。仔细参读高等教育哲学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条贯穿高等教育的主线,并且考察整个高等教育形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高深学问正是构建高等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保持知识形态的高深专门程度,才是高等教育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时间历程考验的基石。 布鲁贝克认为在对“高深学问”本

7、体认识方面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也就是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归纳为“两论”认识论和政治论。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前者强调以“闲逸好奇”的精神追求知识,建立在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真理的忠诚上,强调“学术的客观性”和“价值无涉”强调探讨深奥的实际知识是学术事业不证自明的目的,以现实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后者强调对深奥知识的探讨不仅出于闲逸好奇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探讨本身对国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建立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强调“政治目标”和“为国家服务”。布鲁贝克从美国高等教育史的演进历程考察发现这两种哲学交替在美国的高等

8、教育学府占据统治地位,得到有效的和谐关系。当然,由于处于对“高深学问”本体两个不同方面认识出发,两种哲学观也发生过强烈的冲突。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观主张在探讨高深知识时要努力摆脱价值影响、保持知识的客观性;但是价值问题是政治论必须要考虑的。布鲁贝克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彼此促进、相互融合的。结合的基础便是实用主义价值观,当然这种结合必须基于“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根本不能采取预防方法以保护其免于价值自由”这种假设。现实主义的认识论必须用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补充,这种方法可以使高等教育哲学的政治论和认识论之间达到协调,只用如此,大学才能保持和社会一种动态的互动的不稳定的平衡,满

9、足人们永恒的需求,使大学经得起漫长的时间历程的考验。 事实上,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来看,认识论的哲学观似乎更合拍。学者与学生构成的学术行会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这一时期,事实与价值并未明朗化,人们追求知识本身就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对于来自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影响置若罔闻,才使得大学学术自治、学术自由等大学精神被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得以生根发芽。但是,随后的几个世纪,特别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社会边缘成为社会的中心。高深学问的应用价值更被人们所关注,高等教育只用保持与社会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安身立命,追求高深学问不再仅仅出于学者的

10、闲逸好奇,更重要的是其社会影响,无法避免价值判断,形成认识论哲学观所倡导的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不再实际。这一时期,似乎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更盛行。就从根本上讲,虽然两派哲学观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但都是围绕着“高深学问”(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这一本体展开其逻辑架构的。因此,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彼此促进、相互融合的。笔者认为,两种哲学观并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从追求高深学问的知识本身价值层面出发,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真理,必然要想方设法避免来自外部的干扰,追求价值自由。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大学能够具有现代意义上被人们关注的程度。失去追求高深知识的科学品性,大学

11、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同时,高深学问本身具有这种影响辐射功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所以,大学必须走出“象牙塔”,自觉保持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正是从这一目标出发的。因此,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反映了高等学问本体的两个方面内容,可以而且应该相互融合的,共同架起大学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桥梁。“威斯康星”思想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布鲁贝克认为,将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批判和创新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统一起来是将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结合起来的必要途径。 问题: 高等教育哲学写作的动因是本世纪60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发生的“危机”,其背景是美国大学中日益激化的反战(越南战争)运动

12、、人权运动,以及大学英才教育所受到的挑战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高等教育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大学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于是对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的重新评估“给了哲学一个极好的机会”;“教育实践中矛盾错综复杂之时,就是检验这些实践的理论基础之日”。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那我们需要重新谱写的高等教育哲学的起点又在哪里?它的逻辑体系又该如何编排?从不同时期的需要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这一点来说,是否可以认定,所有的研究其实是缘起于问题,力图达成主义。 二、学术自治:高深学问的组织保障 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沿着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如何管理高深学问,开展教学,便延伸至学术自治。高深学问需要

13、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那么,自然只有学者能够深刻地理解它的复杂性。因而,他们应该是一个自治团体。学术自治在高等学府有着具体的表现在知识问题上让专家单独解决某一领域中的具体问题,有教师决定开设的科目以及自行决定讲授的方式由教师掌握学位授予权。毫无疑问,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是,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这种自治是有限度的,学术自治只是一种相对的自治,而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首先,因为大学在财政经费上难以达到完全自立,接受来自政府或企业的经济援助并完全保持高度独立的状态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其次,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到中心,正一步步卷入社会的事务中就必然用政治观点来看待它。就像战争意义太重要不

14、能完全交给教授们决定。第三,高等教育不再是那个“象牙塔”,已经成为城市化的庞然大物,不仅有繁重的学术工作,事务工作更容易为人们所察觉,为了生存并继续发展,在学院或大学的日常事务方面也需要职能的专门化。布鲁贝克认为,在学术等级中存在不同方式的自治,在州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中、在大学董事会或理事会中、在学者团体中均表现出不同的自治。但是,学生自治则是最基层的自治问题,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消费者,越来越主要求在确定课程和教师的任命、晋升、解雇方面拥有发言权。并且当他们的理性过程受到挫折时,就有非理性的过程取而代之的危险。学生的自治问题集中表现于学生与学院和大学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学院还是大学艘不能通

15、过压制持不同意见者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使用暴力不仅与理性对立,而且是对学术自治的彻底否定。学院与大学只有理性的对待来自学生所提出的变革的优点并付诸实施,才会赢得意见一致,令人信服,从而真正维护学术自治。但是,大学作为等级制度的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治权利享受的有限性。 学术自治一直是西方高等教育遵循的传统,尽管时移事易,社会和大学的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术自治却未曾中断,使大学成为真理探索、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不竭源泉。反观我国大学,京师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意义大学的鼻祖,从其产生便已深深打上政治化的烙印,作为大学基本价值和基本制度的学术自治并为得到足够重视,为今后大学精神的形成埋下苦涩

16、的种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由社会的边缘化进入社会焦点,地位变化带来大学精神重生的希望。争取“世界一流大学”的纵向进取,与实现“大众化”的横向拓展,构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维坐标。围绕“世界一流大学”标准问题以及如何步入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学术界一番争鸣过后,在重建大学制度、重塑大学精神问题上达成基本一致。其中重要的一点,大学必须捍卫学术自治的权利,唯有如此,才能维持与社会必要的张力,促进社会和谐、稳步的发展。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过多展开。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理论性诠释和实践指导。首当其冲,如何建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其知识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特性,决定了学者必须自主处理学术内部的事务。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中一种特殊的管理组织模式,是保障学术组织发展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