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 .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555853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课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与健康课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与健康课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与健康课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与健康课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课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关键是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观念,强调做人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的教育,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品质,激励并促进他们在情感、道德、判断能力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一、 教育学校体育渗透德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在从事体育学习过程中,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客体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极易忽略对学生人格教育,做人教育以及情感和理想教育。致使课堂上经常出现违纪现象;考试中出现作弊现象。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理想、信念、责任的升华。学会做

2、人的基础是责任感,教育学家认为,现代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这些都应成为我们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二、合作精神教育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人的合作精神方面最具说服力。通过集体项目的学习和教学竞赛的开展,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与他人团结,善于合作的成功机会就更大。合作精神需要从小培养,从实践中锻炼,从教育中获取。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校体育蕴涵的思想精华,通过体育教学、集体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集体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三、 精神教育奋斗精神主要是指好强的

3、个性,竞争的意识,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追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学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耐力课怕累,跳远课怕脏,对此类现象,通过讲述一些艰苦奋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苦难是一所学校,吃苦的经历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财富。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才会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天地,注重培养其进取的品质。如通过耐力跑、跨栏跑、障碍跑、越野跑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冒险的品质,通过球类比赛、游戏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通过跳高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攀高峰和敢于面对失败、接受挫折的品质等等,这些不能知识说说

4、而已,要具体地落实到实践中,关键还要取得效果。四、 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对学生将会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A深刻的道德力量A巨大的感召力量。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古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来推动人自身发展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抓住各种适宜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体育发展史A世界体育发展史A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现代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A体育与文化的关系等等,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家都说,一个国家A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A没有先进技术,一

5、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传统A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使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五、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对于人的思想道德A智力开发是一种基础因素。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几项基本标准:一是要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的反映外界事物,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二是要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保持

6、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实事求是的进行自我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自信。这些标准的实施,有赖于多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的教育目标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在心里素质的发展上处于较底水平。据许多调查资料表明,现在中小学生有15.8%,大学生有2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成当务之急,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我们认为:一是在教育目标中确定心理健康的内容。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

7、心理素质的教育(特别是挫折教育)。三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四是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顽强拼搏、竞争意识等品质。五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体育给他们带来得健康,走出教室倒运动场,到阳光下进行锻炼成为他们每天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变的勇敢、顽强、坚毅、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机智、灵敏、果断、沉着、冷静、豪爽、开朗、热情,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目前“新课标”掀起了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热潮,“新课标”强调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反映了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但不管怎么样变。以下几点是不

8、可少的。1、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教学。专家指出,体育教学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活动负荷。2、教学目标要具体可行。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进度,具有组织教法的保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必须消除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选择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指通过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对学生课外、校外体育锻练提供帮助,与学生的体育锻炼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

9、基础。4、课堂教学组织要严密。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既是保证体育课教学有序、有效和安全进行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队意识的需要。5、科学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掌握运动技能,防止东一榔头西一槌的现象。6、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学生就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成什么样就成什么样。体育课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解决好共性问题。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基点。我们学校的体育课应该怎么样上呢?目前,学校学生存在着以下的共性问题:1、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低。可以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中生很多

10、人在体育方面是一个“弱智者”,很多“升学率高”的学校的学生更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基本上没有系统的上过体育课和学习过体育知识。2、部分同学热衷于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运动,并且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好。这也是得益于他们的兴趣所致和自己在课外活动中执着的追求。3、很多学生体育课上参与活动的热情需要老师来调动(尤其是女生),这就对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外,体育课中的自然班的班容量过大,引发了运动次数太少等诸多问题,毕竟,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建议:1、基础课:在高一年级进行全面的体育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运动方面的)。主要目的是打基

11、础、培养兴趣(使学生正确的寻找自己喜欢的项目)。2、公共课:也称为必修课。要形成一种的特色并且贯穿中学三年。例如:华尔兹舞、太极拳、游泳等。3、选修课:重点在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进行。突出个性的发展,真正落实每人掌握1一2门运动技能的思想。目前实行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困难,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是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软件人。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选修课应最好在40人左右的班容量中进行,效果最好。4、其他方面:(1)、课外活动应更多的调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应成立以学生自已为主题的小型俱乐部,自己组织自己活动。(2)、业余训练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进行一下认真考虑,学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

12、、所在地的特点等等都应当考虑。基础项目和市级项目要有,同时也要选择在省及国家有影响的项目或更能加强交流的项目。重要的是我们的运动队更应符合整个社会前进的步法。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首先在职务培训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其次,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

13、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再次,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学生互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单一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促使了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通过学生各种方式的学习,如自主学习、相互间的合作学习等等培养学生积极主

14、动接受知识、开拓思维的能力。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为考核而教学转向为学生接受知识而教学,学生为过关而学习转向为自己兴趣爱好而学习。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不同的差异和基础,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不同的基础上有提高。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 1、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同时,设身处

15、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处理即时发生的事情、状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学习的指挥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对学生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方式进行练习和活动,完全掌

16、握在自己手中,绝对阻止学生的另类表现,把一些活跃的学生作为差生来处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不协调音,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三、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