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555356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博士医考红宝书1症状体征(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症状与体征第一节 发热一、概念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腋温37,口腔温度37.3、肛温37.7),称为发热。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助理不要求)发热的原因很多,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但基本发病环节已比较清楚如下图。(1)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分为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如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1.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分为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如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其特点为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

2、调节中枢,需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发挥作用。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热源(EP)。(zy2006-3-032; zy2001-2-069;zy2000-2-2)内源性致热源:简称内热源(EP):由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所释放又称为白细胞致热源,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 (IFN)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这是目前已明确的四种主要EP,其特点为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zy2005-3-032;zy2002-3-001)2.非致热源所致:见于体温调节

3、中枢直接受损;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zy2006-3-032不直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仅需内源性致热源发挥作用的致热源是A. 肿瘤坏死因子 B嗜酸性粒细胞 C病原微生物D干扰素 E. 白介素-1答案:C解析:病原微生物为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因分子量大,不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仅需内源性致热源发挥作用。zyshkjcbs答案:Czyshkjcbs考点:致热源zyshkjcbs解析: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

4、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A,B,D,E均为内源性致热源,C为外源性致热源,故选C。zy2005-3-032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的是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源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 C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 D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源E白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答案:C解析:白细胞致热源属于内源性致热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zy2002-3-001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是A.

5、白细胞致热源 B.细菌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D.坏死物质 E.病毒答案:A解析:白细胞致热源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zyshkjcbs答案:Czyshkjcbs考点:致热源性发热 zyshkjcbs解析: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故选C。内源性致热源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或链霉蛋白

6、酶,都能破坏其致热性。故不选A、B、D、E。zylnkjcbs答案:C zylnkjcbs考点:发热的机制zylnkjcbs解析:外源性致热源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炎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尿酸结晶、博来霉素等,这一类致热源的分子结构复杂,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不能直接进入下丘脑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是通过宿主的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源性致热源是从宿主细胞内衍生的致热物质,体外细胞培养显示其主要来自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常见的内源性致热源有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zyshkjcbs答

7、案:Azyshkjcbs考点:内源性致热源zyshkjcbs解析:发热激活物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而是首先激活各种产生内生致热源的细胞,如单核细胞、白细胞等,后者产生、释放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内生致热源,引起发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致热源等。故选A。zy2001-2-069;zy2000-2-2.外源性致热源的特点,正确的是A.分子量较小 B.其致热源性可被蛋白酶类所破坏 C.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D.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答案:C解析:外源性致热源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shkjc

8、bs答案:C shkjcbs考点:外源性致热源的特点 shkjcbs解析: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故选C。内源性致热源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或链霉蛋白酶,都能破坏其致热性。故不选A、B、D、E。zy1999-2-065引起感染性发热的根本原因是A组织损伤 B外源性致热源 C产热增加D散热减少 E内源

9、性致热源答案:Ezl2007-2-016. 属于感染性发热原因的是A大面积烧伤 B血吸虫病 C脑出血 D风湿热 E甲亢答案:B与往年考题比较:本题与zl2007-2-016;zl2006-2-016考点一致。正确答案解析:发热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发热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发热。备选答案解析:大面积烧伤和脑出血引起的发热属于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吸收热;风湿热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甲亢属于内分泌与代谢基本引起的发热。思路扩展:掌握各种常见发热的发病机制。 shkjcbs考点:发热的原因 shkjcbs解析:感染性发热是各种

10、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部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可由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大面积烧伤,中枢性发热如脑出血,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还有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亢等疾病引起。所以A, C,D,E选项均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血吸虫病可引起感染性发热,故本题选B。zllnkjcbs答案:B zllnkjcbs考点:发热的原因。zl2006-2-016可直接引起感染性发热的是A血清病 B心肌梗死 C普通感冒 D广泛性皮炎 E大面积烧伤答案:C shkjcbs考点:发热的原因 shkjcbs解析: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

11、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部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可由抗原抗体反应如血清病,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还有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等疾病引起。所以A,B,D,E均引起非感染性发热,感冒引起感染性发热,故本题选C。zllnkjcbs答案:C zllnkjcbs考点: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三、 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临床过程与特点、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1. 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低热:体温为37.338。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高热:体温为39.141。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症状与体征2007b-3-0

12、32所测口腔温度为385属于A正常B低热C中度发热D高热E超高热解析:2. 临床过程与特点在临床上,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绀,自觉外界非常寒冷。高温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痛,烦躁和口渴等。此时可有小量出汗。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致热源已被清除,或因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此期多有大量汗出。3. 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是指发热时的体温曲线类型,在临床病例的

13、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意义。(1)稽留热:是指体温明显升高在3940及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zy2005-3-033; y2003-1-159)zy2005-3-033稽留热最常见的疾病是A.肺结核 B.大叶性肺炎 C.急性肾盂肾炎D.疟疾 E.胸膜炎答案:B解析: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zyshkjcbs答案:B zyshkjcbs考点:稽留热 zyshkjcbs解析: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

14、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故选B。肺结核及胸膜炎多为不规则热;急性肾盂肾炎及疟疾多为间歇热,故不选A、C、D、E。zy2003-1-159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1,这种热型为A.弛张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波状热 E.不规则热答案:C解析: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1,为稽留热。zyshkjcbs答案:C zyshkjcbs考点:热型 zyshkjcbs解析:弛张热为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超过2,故不选A。间歇热为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故不选B。波状热为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故不选D。不规则热是体温无一定的规律,故不选E。故选C。(2)弛张热: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Xl2007-4-016; zy2002-3-003; zl2005-2-016)zy2002-3-003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这种热型是A.稽留热 B.波浪热 C.间歇热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