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55171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十二贤冉求生平资料简介冉求,字子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下面是为你搜集七十二贤 冉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冉求,姓冉名子有,一般后世都尊称为冉子,而且是周文王第十 个儿子冉载的嫡裔子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学者,也是孔子的徒弟之 一。冉求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一,多问政事,最擅长的是理财,而且 还多才多艺,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冉求曾经担任过季氏的宰臣,在公元前484年的时候,冉求带 着一队军队入侵齐军,而且还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以步兵和长矛 打突击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之后又趁机说服季康子,接回了在外面 流亡了十六年的孔子。冉求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帮助季康子进行了田赋改革,聚 敛了许多老百姓的

2、财富,也因此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孔子还一度 将冉求逐出师门。但是冉求终归是孔子的得以门生,在孔子的教导之 下,冉求的品行也逐渐向儒家所倡导的仁德靠拢,逐渐臻于完美。冉求并不是十分看重仕德的修养,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没有发 表过自己对于仁、礼、义、孝等方面的看法,也没有向孔子请教过这 方面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冉求就是其中的一个。冉求自认为自 己学习“仁”的能力不够,孑匕子批评他这是不努力学习。冉求不注重 礼乐方面的修养,认为礼乐之事是教化人的东西,是贤人君子要做的 事情。冉求对孔子不是绝对的服从,具有改革精神,这一点对后世也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七十二贤冉求的故事有一次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可

3、以从事政治 吗,孔子回答他说,冉求多才多艺,政事呀对他来说有什么困难的呢? 又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他说要有 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及卞庄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 才能、技艺以及礼乐的陶养,也就可以算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了。所 以这样看来,冉求还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子。又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求还又公西华四个人在陪着孔子的时 候,孔子就引到他们各自来谈论自己将来的志向孑匕子问他们四个人, 如果将来有人能够知道你们,又能够用你们,你们想想自己身上究竟 有什么本领能让别人用呢?当时冉求就说,嘉定有一个六七十里宽的 地方,再或者更小一点的地方,让我来治理的话,只要三

4、年,我就可 以使人民富足起来。但是要谈到兴礼乐这类事情的话,冉求我可就没 有这个本领了,只能等贤能有才能的人来实施了。冉求的志向是从政,但是他却十分的谦虚,因为凭他的才能,治 理一个千乘之国都不在话下。而且冉求非常关心百姓,有一次他随孔 子去了卫国,冉求看到卫国人口很多,于是就问孔子,人口这么多了 要增加什么,孑匕子说使他们富有。冉求又问,他们富有了以后要怎样 呢,然后孔子就说要教育他们。其实冉求是一个能够发现问题,并且 虚心求教的人。七十二贤冉求的父亲是冉雍吗在冉氏族谱中这样记载,“离 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翻译成 白话文就是,冉离娶了颜氏,生了长子冉耕、次子

5、冉雍。后来颜氏死 了,冉离有趣了公西氏,生下了冉求。所以这样就明朗了,冉雍不是 冉求的父亲,而是冉求同父异母的哥哥。而且他们两个人,包括冉耕 都是孔子的门生。而且冉耕,也就是伯牛,还有冉雍和冉求,都是孔 门十哲之一,有“一门三贤”的美称。冉雍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以德行著称的,孔子对冉雍的评价是“雍 也可使南面”,意思就是冉雍可以做一方的长官,古时候以坐北朝南 为尊,所以一般官员都是面朝南而坐的。所以这是孔子从来都没有过 的对弟子的最高的评价,可见孔子对冉雍德行的认可。孑匕子临死的时 候说,要说贤德首先要讲的就是冉雍了,而且还超过别人很多。荀子 在他的儒效中就把孔子和冉雍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冉雍的德行非 常高的认可。但是冉求在德行方面是不如冉雍的,但是冉求也非常有自知之 明,对自己的认识非常的清晰。而且冉求多才多艺,这一点也是受到 孔子的认可的。而且孔子也认为冉求是有治世的才能的。冉求在跟随 孔子的的时间里,受到孔子的教化,德行上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 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冉求身上有有一种质疑的精神,并不是以孔子所 说的是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