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548560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专题七:古代诗词阅读•鉴赏要领】【小试牛刀】1、边塞征战诗。诗题“征人怨”告诉我们,这首诗集中反映的是戍守边关将士内心的怨愤之情;诗句中“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地名,都和边塞有关;而“马策”“刀环”,都与征战相关联。2、尾联体现了诗人豪爽、旷达的情怀。背后隐藏着诗人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泪水。3、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4、(1) 屈 原 白居易;(2)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5.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

2、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更上层楼】1、用云雾、残星、秋雁、菊花、枯荷以及高楼的笛声,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冷清凉的意境。抒发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感情。2、(1)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独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感情。 (2)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3、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

3、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专题八: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小试牛刀】1、全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深怀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3、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4、“拳”和“退”。用“拳”字形象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悠闲神态,用“退”字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

4、鸟在天空中徐徐飞行的闲适状态。构成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暗含着作者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5、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更上层楼】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归乡。2、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专题九:鉴

5、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小试牛刀】1、比喻。手足离散,吊影自怜,如千里孤雁,别乡流离,像断根蓬草,漂泊无定,揭示了自己保经战乱的零落之苦。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3、以景结情 。“暗风吹雨入寒窗”。诗人惊坐床上,只听见风雨扑窗的声音。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4、视听结合。“雪暗” 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使军旗上彩画黯然失色,“风多” 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表现将士的坚强无畏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5、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6、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更上层楼】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2、“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本题鉴赏诗歌的意境。其实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但“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又于“自鄙”中透露出“自负”,含有“乾坤”之内心忧社稷的“腐儒”能有几人没有怨愤不平之气。颔联紧扣首联,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以云、月的皎洁喻自己的忠心,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颈

7、联咏怀,“落日”“秋风”写景,表现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尾联用典,自比“老马”,呼唤用老马的“智”,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 3、(1)怕春去花落的心态(春天花开得早也就谢得早)(1分);春去无语的无可奈何;时光空逝抱负不得施展的愁绪。(2分)(2)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照应开头,点出“春去”主题;点出南宋朝廷日暮西山、朝廷暗淡的趋势,表达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南宋朝廷前途暗淡的担忧。(每点2分)【专题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二)】【小试牛刀】1、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用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女主人公内心的寂寞空虚。2、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

8、、缠绵,化抽象闲情为可感可知。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江南暮春烟雨迷蒙 的情景。3、卒章显志。诗的尾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4、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故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故山”)。【更上层楼】1.衰败、凄清。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 “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

9、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2.第一层: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忆及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花已幻化为人,女主人公痴情问花。第三层:花儿缄默无言。第四层:花儿无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逐层深入,蕴藏着深挚真切的伤感寂寞之感情。3.同:都使用了虚写(联想)手法,写了回忆中的夜雨(1分,要点“虚写”或“回忆”)。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清幽、温馨,以表现友谊(1分,要点是“回忆”);陆诗由眼前的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夸张。(4

10、分,要点是“先实后虚”或“由眼前的雨写起”、“比喻、夸张”)【专题十一: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小试牛刀】1、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鲜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1分)映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物形象。(2分)以谢艾自许,说朝廷如果委予边任,亦不减谢艾,定能麾兵败敌,抒发了自己渴望驰骋疆场、为国报效的昂扬壮志与激越情怀。2、“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运用比兴、象征艺术手法,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4、本诗通

11、过鸣蝉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幽愤,充满了对人世不平的幽怨,也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更上层楼】1、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两层意思: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朝代更替,世事变迁;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名垂千古,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3、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

12、烈渴望。(解析: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首,所选为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河,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专题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小试牛刀】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专题十四:散文阅读•构思与主旨】【小试牛刀】书房的窗子整体把握:1、作者以喜爱北窗为由头,谈到对光度的个人喜好,再由光度剖析

13、个人态度,并通过想像表达对那种由粉墙清辉、疏竹光影共同营造的书房意境的向往。主旨:对一种清幽、雅致、淡然的情怀的喜爱与追求 。2、文章构思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文章由窗子功用写到喜欢北窗及理由,最后想象窗外古墙、疏竹,充满了一种淡然清远的雅士情怀。问题研读: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2分)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3分)宋朝的雨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4) 雨中西湖、雨中苏堤 (5-11)苏轼疏浚西湖,修筑苏堤(12)与白堤对照,赞扬苏轼对文化的大自然的珍惜(13) 岳飞冢 衬托苏堤,烘托苏轼(14)点明对先生的

14、敬仰。构思和主旨: 文章中雨是一种媒介,是文章的线索实现了现实与历史的穿梭,把现实与历史融为一体,由雨中的苏堤写起,回忆了苏轼挖葑筑堤的整个经过以及筑堤所带来的历史功绩,把现实的雨与历史的功绩结合起来,赞扬了苏轼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永垂不朽和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以民为本,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伟大精神。【更上层楼】1、雨是一种媒介,实现了现实与历史的穿梭,把现实与历史融为一体,在现实中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同时,雨滋润着万物,“润物细无声” ,象征着苏轼的功绩和精神默默地影响着后人。2、主要记载的是苏轼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事迹。主要体现了苏轼以民为本,不计个人得失为民造福的精神。3、表层意思是说苏轼的雕像已经

15、沐浴了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而深层意思则是说苏轼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和以民为本的精神品质永垂不朽。)【专题十五:散文阅读•形象与手法【小试牛刀】(一)诗意地栖居1、略2、民居密布、景色幽深、古朴典雅、风情诱人、历史悠久。3、精神内涵:富有诗意和韵味。创作意图:对古朴典雅,富有文化韵味的生活的喜爱;对毁掉古朴典雅的意境、富有韵味的生活的不满和遗憾;期望着古典与新潮的融合,历史与人文的链接。4、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小巷过去的美好、充满诗意与现在的破败形成对比,将古城的雅致富有意蕴与现代城市的压抑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作者对失去古朴典雅,富有诗意的生活遗憾,对古典与新潮、历史与人文的融合的殷切期望。(二)耕作的诗人1、热爱土地、热爱劳动;在劳作和生活中激情创作。自然、朴质、踏实,伟大。2、赞美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和态度;批判不良创作风气;揭示耕作的意义;说明与庸常写作者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三)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流露出作者对麦田劳动生活的热爱。【更上层楼】1、抓住紫藤开花的特征,从叶子、枝条、花朵、花穗等方面进行渲染,既绘声绘色,又传其神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叠词如“一朵朵、一串串、三三两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