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54525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循环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 循环教学设计参赛作者情况:学校名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姓名:高成英性别:女任教情况:第一年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劳电组4.3.3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使用的教材为算法与程序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本节内容为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是对之前学习的赋值语句、选择语句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是以后学习过程、函数以及利用VB编写综合应用程序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VB中用ForNext和DoLoop语句来构造循环,并能相互代替。For循环这部分内容分两次课完成,本节是第一

2、课时,重在深刻理解for循环结构语句的执行过程并掌握其常见格式,第二课时讲解应用。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 理解循环的概念,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常见格式和作用;b. 理解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的几个步骤,了解各种条件缺省时循环的执行情况;c学会分析问题,画出循环结构流程框图,并能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2)过程与方法:a. 通过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对照,体会循环语句的特点和优越性;b. 通过立即窗口测试代码,理解循环控制变量初值、终值、步长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c. 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为今

3、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b. 通过逐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c. 通过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循环执行过程。确立依据:只有熟练掌握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所以确立这个为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算法,画出流程图并编写程序。确立依据: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VB编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以前我发现学生一拿到题目后,往往不认真考虑算法,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程序语言上。学习程序设计,如果只知道计算机语言的规则

4、,没有解决问题的算法,就不可能写出程序。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只有算法正确,流程图无误,才可以写出正确的程序。因此,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流程图的教学,把计算机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载体。所以确立这个为教学难点。二 教法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讲授、配合板书;任务驱动法:从实例入手,先实际后理论。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三 学法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循环结构程序,再加上这节课涉及的循环语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宜比较自然地引入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并

5、且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For-Next语句,尽可能使用流程图与程序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学法: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四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第一:复习提问,衔接导入(5分钟)第二:启发引导,获取新知(15分钟)解决教学重点第三:实践体验,形成技能(10分钟)解决教学难点第四:拓展延伸、解答疑难(10分钟)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五:交流评价、课堂小结(5分钟)五 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衔接导入(5)1、屏幕显示:例1:输出1到10之间的自然数。 循环结构程序: For i=1 to 10 step 1 Print i Next i优越性:代码简洁,如果要输出1到100的自然数,只需要将10改成100

6、,问题也迎刃而解。顺序结构程序:i=1 : Print ii=i+1 : Print ii=i+1 : Print i 问题:重复写相同的语句,代码冗长。得出:题目中若出现许多有规律性重复运算,这就需要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2、明确目标,引入课题。循环结构程序的特点是:程序中的一组语句(称为循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多次被重复执行,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第三种程序设计结构-循环程序设计中的FORNEXT语句。(二) 启发引导、获取新知(15)1、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课题For循环的语法格式和流程图。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For = To step Next 说明:步长值可以为正数或者负数。

7、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在例1程序中的执行过程。For i=1 to 10 step 1Print iNext i分析:此循环语句中:循环语句中,循环变量是i初值是1,终值是10步长是1循环体中的语句是 print i 例1:源代码: 分析For-Next循环语句在实例1程序中的执行过程:(如流程图1)流程图2流程图1 讲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如流程图2)3、 分析程序2,程序如下所示:该题中运用到了累加器,教师在这里可对累加器的原理进行分析。s=0For i=1 to 8 step 3s=s+iNext iPrint s 分小组提问学生:此循环语句中,

8、循环变量是? 初值是?终值是? 步长是?循环体中的语句是?Next后的语句是? 指导学生分析程序2的执行过程,思考最后 s 的值为多少? 4、 教师归纳 循环语句的功能:利用循环语句,可以实现循环体内的语句反复执行。 循环结构:如果程序中含有循环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思考:在For-Next循环语句中,循环次数由什么决定?循环的次数由初值,终值和步长值共同决定。 关于For-Next语句,利用立即窗口测试代码,并补充说明以下几点:1)关键字For、 to、 Next 和“=”不能省略不写。2)初值、终值、步长可以是数值型常量、变量或表达式。3)步长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步长为

9、1时,可省略“step 1”。(三) 实践体验、形成技能(10)学生的智力能力是在练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设计练习时,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按照分层次的要求,精选习题, 使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根据本节的重难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在例1、例2的基础上,为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了以下几个例题。 1、屏幕显示:例3 :编程求1-100之间3的倍数的和。 该题重点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和改变量,启发学生该题循环变量的初值为3、变化值为3,得出循环体、循环条件。引导学生画出程序流程图后编程,切换到VB,运行并调试程序。 该题会有学生用另一种方法解

10、答,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并引出例4。方法1:源代码:s = 0For i = 3 To 100 step 3 s = s + iNext iPrint s方法2:方法2:源代码:s = 0For i = 3 To 100 If (i Mod 3 = 0) Then s = s + i End IfNext iPrint s 2、屏幕显示:例4 :编程求1-100之间是3的倍数或是5的倍数的和。该题重点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循环体的编程情况。经过例3两种方法的讲解,部分学生可能会落入原有的思维模式,他们会利用两个for循环,先求出3的倍数的和,然后再求出5的倍数的和,最后把两

11、个和相加。这样做,问题是解决了吗?如果某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譬如15),就重复加了两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在例3第2种方法的基础稍做改动,利用if语句、逻辑或(or)以及求余运算符(mod)完成循环体。具体操作时,先引导学生画出程序流程图再编程,切换到VB环境,运行并调试程序。源代码:s = 0For i = 3 To 100 If (i Mod 3 = 0) Or (i Mod 5 = 0) Then s = s + i End IfNext iPrint s 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一是巩固For语句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四) 拓展延伸、解答疑难(

12、10)这部分的安排主要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更高学习平台,同时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也是对教学难点的深化,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原理。1、 屏幕显示:例5 :包装1200个变形金刚,要求是:(1)包装的规格分别是:小盒(每盒5个)和大盒(每盒12个);(2)每种规格的盒数可任意,但每盒都必须装满。现在有盒子170个,请设计一个算法,输出大、小盒子分别有多少个。 算法:设1200个变形金刚分别装入X和小盒和Y个大盒,它们必须满足下面等式:X+Y=170 5*X+12*Y=1200考虑X、Y值可能的变化范围:由要求(2)可知一个包装方案中每种规格的盒数是任意的,因此,X、Y的最小

13、值都是0;当Y取最小值0时,此时的方程5*X+12*Y=1200 等价于5*X =1200,因此X可取的最大值是240。因此可以指定X为循环控制变化,其变化范围是0,240,Y=170-X,当X、Y 满足等式5*X+12*Y=1200时,Y、 X即为所求的大、小盒子数。源代码:For x = 0 to 240 y = 170 - x If (5 * x + 12 * y = 1200) Then Print x, y End IfNext x这个题目主要是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的,因此教师可以先要学生独立思考,适当时候给予提示。对这个题目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出枚举算法的概念,并将其实践到这个

14、题目中去。2、这个环节中,教师到学生中进行个别辅导,可利用E-learning系统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解答。(五) 交流评价、课堂小结(5)开展交流评价,对学生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相互参照比较,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取长补短;教师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小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因此,这部分教学环节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1、选择两到三位学生代表,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程序,教师可以趁此对程序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全班解答。 (E-Learning网络教学系统的优越性)2、有些学生可能对程序界面进行了美化,每个学生的程序可能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开展互评和自评并选出完成得最好的同学。3、教师对学生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意见。4、给出课外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练习题:例5中,如果大、小盒子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