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54407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研究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绿色童谣中回归生本德育武昌区何家垅小学 吴静华内容摘要今天,许多搞笑式的“灰色童谣”在很多城市的很多中小学流行,像“我去上学校,背着炸药包”,像“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悬崖边。因为一时想不开,跳下悬崖Good-Bai。”等等。此时此刻,面对这些歌谣,我们该怎么办?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又极具个性的生命体。“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教育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发挥出最大的育人效果。思量一翻后,我决定利用班会,先在学生中间掀起关于古诗和身边的歌谣的比较讨论,在讨论中让孩子们自己辨别真伪优劣,提高自我识别能力,最后当他们感

2、到迫切需要时,再以优秀的儿歌引路,把优秀的儿童歌谣磁带,童话带,故事带,巧问妙答带等拿进教室,在自习课上,在午间休息时,让这些清新的歌谣在教室里回荡,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低俗文化的侵扰。 关键词 灰色 童谣 回归 绿色 生本 记得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语文课,那节课是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学生自由诵读诗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把诗句做了改动:“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悬崖边。因为一时想不开,跳下悬崖Good-Bai。”学生的这种诗句既无原诗的豪情气魄,更缺乏诗的基本韵味,而且诗中表达的是对生命如此的漠视。我当时气得不得了,可周围的学生听了却乐得不行,而且争相传诵着这首“歪诗”。下课后,我和老

3、师们交流,才发现那些我认定的所谓“歪诗”在校园里早已传开了,不仅仅是顺口溜,甚至有许多搞笑式的“灰色童谣”在很多城市的很多中小学流行,像“我去上学校,背着炸药包”等等。从何时开始,传统的优秀歌谣渐渐被我们遗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办?身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呢?仔细看看,这些诗之所以能吸引孩子们,确有其可取之处。它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有趣又好玩。不过,这些歌谣中,格调高雅的少,消极打趣的多。常此以往的浸淫其中,势必会影响孩子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身心有待发展的孩子们,他们能分辨这些吗?此时此刻,面对这些歌谣,我们该怎么办?厉声喝止,

4、当然简单,可学生还会有现在的笑脸吗?他们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育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但同时,教育也是社会的教育,引导孩子去分辨是非,去传诵健康的东西,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本德育告诉我们,学生自身遇到的道德困惑,只有通过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德育实践来解决,真正对学生德育判断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校长、教师以及那些所谓的德育专业研究人员。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班会,下面是班会我的歌谣我做主的片段:师:同学们,前两天我听到了这样一首

5、诗,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悬崖边因为一时想不开,跳下悬崖Good-Bai。大家竟异口同声地念起来。(话音未刚落)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还会,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荷包没带钱。回家拿了二百五,买了一个鸡屁股。又一个学生接着叫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一咬十个包,不知咬多少。(教室里一时笑翻了天。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孩子们竟有这么多毫无审美情趣可言的“歪诗”。我沉住气,等孩子们笑声渐小。)师:同学们,这些诗确实很有趣。你们能评价一下吗?生:很好玩,而且特别好笑生:容易懂,一听就明白生:还比较押韵师:确实,这些诗直白易懂,有的还很贴近生活。不过,若把

6、它们与原诗相比较,有没有什么不足呢?(教室里安静了下来,一阵思考过后)生:原诗是四句,现在是六句,不符合绝句的形式生:有些词用得太俗了,不文明生:写什么跳崖,完全没意义生:还有些词句前后矛盾,一会说是烤鸭店,一会买的却是鸡屁股生:(一时间,教室里议开了锅)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原来诗也是有真伪优劣的呀。大家说说看,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为什么能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呢?(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生:这首诗描述的庐山十分壮美生:诗句写出了庐山的气势,令人神往师:你们刚才“唱”的那些诗又如何呢?生:太假了,写的句子也不好听生:李白肯定不会轻生自杀的,“生命诚可贵”嘛师:看样子,写诗并不是那么难,可是要写出一首好

7、诗还真不容易呀。大家有兴趣来修改一下你们刚才诵读的那些“诗”吗?(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兴奋。) 接下去的课堂活跃得不得了,孩子们积极讨论、修改这些打油诗,甚至创编出了一些新的小诗,课堂高潮就这样产生了,教育的契机也随之而来。这节课,若我厉声训斥这些孩子,只是禁令传诵那些“歪诗”,结果肯定是孩子们再不敢当着我的面“唱”出他们的真实世界了,而这些搞笑式的“顺口溜”依然会在孩子们的世界流行。这不是我期望的结果。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顺势带领学生研判这些“歪诗”,在不动声色中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审美课。这节课之后,我把优秀的儿童歌谣磁带,童话带,故事带,巧问妙答带等拿进教室,在自习课上,在午间

8、休息时,这些清新的歌谣就在我们教室中经久回荡。前些时,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北京宣武师范附小为了阻击流行于中小学校园的“灰色童谣”,与民间艺术协会和北京少儿图书馆合作编写北京童谣,让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歌谣飘荡校园。现在,新中华童谣的出版,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童谣诵读大赛,电视朗诵大赛正风起云涌,如火如荼,行之有效的引导着我们的孩子拒绝“灰色”,走近“绿色”。回过头来审视这次“生本德育行”,给了我一些启示:1、适应学生心理需要,提升审美情趣。德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不仅仅是德育教材、德育课堂、德育教师,而且学生周围的人,身边的事都是德育丰富的学习资源。各门学科教育,也应该是德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育

9、中,我们应积极关注学情,适应学生德育心理需要。“优质的教育是动态的过程”,教育的艺术往往体现在这些现场生成的问题中,因为对于突发事件或临场问题的处理,除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外,更往往是最佳的德育契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上,我顺应学生对意料之外的“歪诗”的兴趣去组织教学。对于这意外的“歪诗”,我不搞“一言堂”,也不发“禁言令”,而是毫不遮掩、大大方方地公诸于全班,让学生自己评,自己议,自己去发现诗里的问题。在孩子们思考与争议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正面的德育教育和渗透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最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最有效地回归健康审美情趣。2

10、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德育回归生本。所谓生本德育,就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多考虑学生的道德需求,努力去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道德困惑。因此,我们应该确立学生既是德育的对象,又是德育的主体的主导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德育实践,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事件中的不同情感,使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从潜在的品性变为显性的品行。实际上,这堂课也是顺应了学生的一个德育盲点,即: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什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思考争议的同时,也是道德品行形成的过程。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