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154170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柴油发动机前支撑模型载荷与模型载荷 模型载荷 发电机、离合器、变速箱、前支撑组成的动力总成通过减振垫安装在整车车架上,在模拟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打火产生的作用力,假设发动机打火产生的力可以被减振垫完全吸收。前支撑上除了连接螺栓的预紧力和自重以外,其受力主要来自于由于路况不同而产生的颠颠,表现为发动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上的振动,该激振力以大小不同的载荷加载在模型上,在FEA模拟计算中这个激振力用加速度来体现。即,在有限元模拟计算时,利用加速度来体现发动机所受载荷。 表1给出发动机在不同应用情况下,在进行模拟计算时,各方向上的加载情况。在进行计算之前,设计工程师需与主机厂沟通,明确发动机

2、应用情况,用来确认FEA分析时,模型上所加载载荷的方向和大小。在进行本例模拟计算前,确定了整车为道路用车辆,即上下前后左右的载荷分别为:+6g、-4g+49g-49g+2g-29g 模型载荷 在完成FEA计算之后,用下面的条件来衡量这个模型是否通过FEA计算: (1)模拟结果的零件应力需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2)疲劳寿命大于250000次。 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即零件内部应力大于材料许用应力,或者疲劳寿命较低,则在实际中这种前支撑易产生失效。此时,需要考虑更高强度的材料或更改局部结构,再次进行FEA计算,直到以上条件通过为止。 边界条件和网格 本实例采用的模拟软件为ANSYSworkben

3、ch,为了较为准确地模拟前支撑的应力情况,本文采用前支撑、发动机、飞轮壳、变速箱为一体的计算模型。在进行模拟计算时,绑定缸体、飞轮壳和变速箱,设定缸体和前支撑、前支撑和减振垫为摩擦接触,螺栓的约束为预紧力绑定。 为了缩短计算时间,将缸体、变速箱、飞轮壳做模型简化。为了保证模拟精确,适当加密了前支撑、螺栓连接处、接触面的网格。指定缸体网格为4Omm,接触面网格为1Omm,前支撑网格为6mm。图3为有限元计算模型,网格数102220个。 模拟计算时,选用的前支撑材料为QW5O-10,缸体、变速箱和飞轮壳的材料为HT5O,材料特性见表2。 图4给出了不同方向不同载荷下,前支撑的有效应力分布情况。从应

4、力结果来看,前支撑整体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即满足2.5中判定条件1。在前支撑与发动机和整车车架连接的螺栓处应力较大,这是由于网格密度和预紧力约束等的影响,螺栓处的应力在分析前支撑模拟结果时可以忽略。如果是针对螺栓的设计,则在FEA模拟计算时,需要加密网格,考虑螺栓约束方式等。 从应力结果中可以看出,前支撑与整车连接处应力较大,这是由于整车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颠颠振动,被悬置的发动机对前支撑施加作用力,造成前支撑和发动机连接处、前支撑和车架连接处应力较大,说明在整车行使过程申该处变形较大。远离8个连接螺栓,应力逐渐减小,说明在整车运动过程中变形逐渐减小。 比较图4(a)-4(f)可以看出,图4

5、(a),即载荷方向向上大小为6g时,发动机前支撑的应力分布最为恶劣,这是由于此时整车的工况最为恶劣,因此造成应力比其它方向上的应力要大。 图5给出了不同方向不同载荷下,前支撑的疲劳寿命情况。忽略螺栓连接处的疲劳寿命,整个前支撑的寿命大于250000次,满足2.5中的判定条件2,因此疲劳寿命满足要求。 结论 (1)本文以某型号重载发动机前支撑为例,给出了前支撑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支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2)采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了前支撑的应力分布和疲劳寿命情况,前支撑与发动机和整车连接处应力较大,远离连接处应力逐渐越小。当发动机向下颠魏加速度为69时,前支撑和整车与连接螺栓孔处的应力分布最为恶劣。 (3)本文所选取的边界条件和研究方法,包括边界条件和路况加载载荷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