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54082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腰三角形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个说课活动中与大家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由于它的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初三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在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

2、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剪纸,折纸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初二学生的几何知识有限,而本节课性质的证明又添加了辅助线,所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二、 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当前学生的厌

3、学情绪,我运用课件,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容易学,采用创设情景、实验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首先我用一个三角形测平架,测量黑板的下边是否水平,并让学生猜想其中的道理和奥妙,这样的引入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教育学中有句谚语:“

4、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去做我才会懂”,由此可见实验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按要求剪出一个三角形,为下面折纸操作作好铺垫,结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学习相关的概念加深印象,并指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二)探索新知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探究,通过折纸的方法猜想并归纳。首先通过折纸让学生猜想B和C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并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条性质。这个地方我设计一个疑问,来强调等边对等角有一个前提条件就必须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在这里我是这样引入探究二的,“从刚才辅助线的作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5、让学生感觉到这三条辅助线好像是一条线段,然后在通过折纸归纳出性质二。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究中大脑已感到疲劳,随即引出课前设置的疑问,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三线合一”的性质在描述上经常出错,所以我设置了一个辨析,然后用填空的形式规范“三线合一”的符号表示形式,让学生理解性质的内涵。(三)巩固练习我用两个练习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让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由于本节课的例题较难,因此我对它进行了改编,先让学生解决“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外角是108时,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然后再延长CD,得到一个新的等腰三角形,运用性质一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然后今天的例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同时也要强调此题图形的特殊性,只有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才能满足这样的性质。(四)课堂小结课堂教学,一是注重引入激发兴趣,二是注重教学过程、重视方法,三就是注重概括总结。首先我让学生回想一下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新的认识吗?”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五)作业布置(略)(六)板书设计(略)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上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手段,始终注重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

7、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二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重用依据。而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性质定理的来龙去脉;了解、感知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拓宽学生探索图形变化的视野。掌握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有益于学生了解数学价值,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问题的一

8、般规律。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证明角、线段相等,两直线垂直等的重要依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等腰三角形”共两个课时,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鉴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有知识、有应用,并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即要注重知识的探究,又要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3、学情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互动互助基础,但在应用数学知识

9、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面还缺乏经验。其次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再次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数形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行证明和计算。 3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

10、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4、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2)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5、课前准备:多媒体、三角板、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和剪刀。二、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教法分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

11、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施教,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潜能,充分让学生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争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理解,都有不同的收获。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呈观等腰三角形的和谐、对称的美,通过学生折纸活动探究性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最优化的达到教学目的。学法分析: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

12、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动手实践,发现性质;学以致用,巩固提高;自主评价,拓展升华;布置作业,延伸学习这五个部分。设计从五个活动展开,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变“学会

13、”为“会学”,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分析:整节课是一个动手作图、动眼观察、动脑猜想、实践验证、巩固应用的动态生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教师要全程关注每一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层施教。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同时将“教学反应”型评价和“让学生谈收获的教学反馈”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努力推行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三、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以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教路”,给学生指出一个简捷

14、的“学路”。具体教学过程分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1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学会数学地思考。)(二)动手实践,发现性质(约27分钟)活动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图中虚线对折,并按要求剪去阴影部分,展开,观察得到的ABC的特点,并配合大屏幕演示操作过程

15、。活动2:提出问题,填写表格内容。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图形的直观体验,从中体会、感知等腰三角形的本质特性,获得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再通过填表、猜想,为下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好准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品质。活动3:推理论证,验证性质文字性命题的论证对于七年级学生是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根据启发性原则,采取师生互动讲授法学生互动交流法,结合相关问题,按照确定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转化符号语言、学生自主论证的步骤进行。让学

16、生掌握文字性命题的论证的步骤,并由小组合作分别完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三种情况的论证。其目的就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参与探索,感受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约12分钟)本环节依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训练,主要采用巩固练习法。活动1是基础练习,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本要求,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直接应用,是能力提高的阶梯,主要考察学生对性质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