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153975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梳理】初中历史经典考题案例参考(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题本梳理-初中历史“铁人”王进喜1题本梳理-初中历史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4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南方农业的发展7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1题本梳理-初中历史武昌起义15题本梳理-初中历史战争的爆发18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题本梳理-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完善25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8题本梳理-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31题本梳理-初中历史香港澳门的区旗、区徽34题本梳理-初中历史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37题本梳理-初中历史西周的分封制41题本梳理-初中历史空中花园44题本梳理-初中历史著名音乐家47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南昌起义50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儒学成为正

2、统53题本梳理-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57题本梳理-初中历史“铁人”王进喜一、题本展示二、题本分析(一)基本要求分析1. 基本信息:准考证号、姓名、考场;2. 正文:题目,内容(简单梳理内容,整理思路);3. 基本要求:(1) 教学内容:无(意味着讲课要紧密结合题本内容)。(2) 教学实施:10 分钟内完成试讲;有必要的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10(二)正文部分分析三、教学思路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共八大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创业的十年。这一时期涌

3、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今天要学习的“铁人”王进喜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英雄, 去感受英雄!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社会背景教师引导设问:王进喜的“铁人”称号其实和石油开采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大量精力 开采石油。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石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需能源,但当时中国的油田小、出油少,基本依赖 “洋油”,因此石油开采迫在眉睫。教师设问:后来通过不断勘探发现了哪一油田?学生回答:1959 年在东北发现了高台子油田,为迎国庆便命名为“大庆油田”。过渡:中共中央为了开采这一油田,决定抽调优秀钻井队和工人集中力量进行勘探开发大会战。 于是王进喜

4、也跟随会战大军来到了大庆。(二)事迹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作为钻井队长,他代表英雄的 1205 钻井队到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他看到马路上的公共汽车顶上都有个大包,感到奇怪。别人告诉他,因为我们国家缺油,汽车没有油烧,只 能烧煤气,王进喜听了非常难过,决心要为石油工人争口气。教师展示王进喜的故事卡片,并提问:为什么王进喜要积极主动去开发新油田呢?学生回答: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生产生活所用石油都远远不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引导设问:既然经济困难,想必开采油田也是困难重重。王进喜是怎 么开采大庆油田的?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这背后的故事。学生讲述:在没有公路和运输工具的艰难情况下

5、,王进喜带领工人们通过人拉肩扛,将 60 多吨重的设备搬到井场;为解决打井用水问题,他带领工人砸开厚冰层,用桶、盆端来十几吨水。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述:危险困难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次工地发生井喷,王进喜果断决定用水泥压井。但由于当时缺乏搅拌设备,王进喜不顾腿伤箭步跳进水泥池,用双脚和双手进行搅拌, 后来终于制服了井喷。王进喜也因此被誉为“铁人”。教师设问:随着困难被不断克服,大庆油田最终是在什么时候顺利出油的呢? 学生回答:1960 年,王进喜带领的钻井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三)精神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并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王进喜作为英雄模范曾激励了一代代 中国人。他有哪些精神品质

6、值得学习?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材料一王进喜曾说: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 油工人的责任啊!材料二在石油大会战时,他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 劲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小组代表回答:王进喜具有吃苦耐劳、公而忘私、奉献为民、忘我拼搏的“铁人”精神。同时,他也是劳动人民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这些优秀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 献。环节三:小结作业1.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2. 作业:课下搜集更多资料,找一找那一时期还有哪些像王进喜一样的英雄?下节课分享。题本

7、梳理-初中历史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一、题本展示二、题本分析(一)基本要求分析1. 基本信息:准考证号、姓名、考场;2. 正文:题目,内容(简单梳理内容,整理思路);3. 基本要求:(1) 教学内容:无(意味着讲课要紧密结合题本内容)。(2) 教学实施:10 分钟内完成试讲;有必要的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二)正文部分分析三、教学思路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邓小平图片,结合图片提问关于小平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大家的答案都是邓小平理论的一部分,进而引出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是如何确立的?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过渡:我们

8、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之后,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使古老的中国大地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又遇到了姓“资”还是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改革的脚步开始犹豫不前,已经退休的邓小平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呢?(一)南方谈话教师请大家观看邓小平南方讲话的视频片段,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学生思考:是在什么样的形 势下,邓小平进行的南方谈话?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姓资姓社的关键问题,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放开,对于一些敏感问题还不敢去触碰,如果这 些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一定会严重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

9、,此时,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仍关注着我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又开始了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这就是南方谈话的主要背景。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思考,为什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是如 何谈的呢?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的观点是特区姓“资”,第二组的观点是特区姓“社”,两组同学要提出各自观点及主要依据,进行观点阐发,时间 10 分钟。讨论结束后,两个小组分别派代表来阐述观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姓“资”姓“社”问题就是指社会主义性质还是资本主义性质。其判断 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

10、活水平。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改革开 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渡: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提问:南方谈话之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请大家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学生回答:在南方谈话后,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 阐明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教师总结:展示人民日报告诉同学们,在后来的 1997

11、年的十五大中,党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教师安排学生结合教材和大屏幕上老师展示的材料,思考: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等几个阶段进行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上,邓小平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 情为依据;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消 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环节三:小结作业1.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知识。2. 作业:观看介绍邓小平纪录片。题本梳理-初中历史南方农业的发展一、题本展示二、题本分析(一)基本要求分析1. 基本信息:准考证号、姓名、考场;2. 正文:题目,内容(简单梳理内容,整理思路);3. 基本要求:(1) 教学内容:无(意味着讲课要紧密结合题本内容)。(2) 教学实施: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有必要的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问答法、情景教学法)(二)正文部分分析三、教学思路环节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法。1.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

13、中宝。2.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3.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三则谜语,提问学生:这三则谜语说的分别是哪一种农作物?学生回答:水稻、茶叶和棉花。教师提问:这些农作物自古以来在南方的发展情况如何?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教授新课(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提问:宋朝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学生回答:弱小、不够强大、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北方战乱频繁等等。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穿越回宋朝,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吗?学生摇头。教师补充:当时的百姓为了寻求发展,开始向南方迁移,并由此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师展示下列相关

14、史料,提问学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材料二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躲避战乱,大量中原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教师展示耕获图,提问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是一人一牛,使用的犁具是什么?学生回答:曲辕犁。教师补充:宋代使用的曲辕犁比唐代的曲辕犁构造更简单,体积更短小。直到明清时期,犁具的 结构还保持着南宋时的模样,足见耕犁到宋朝时,已经完全成熟了。教师提问:实际上这幅图反应了两大场景,一是耕种,再一个是收获,那么耕种和收获的场面为 什么会同时出现呢?说明了什么?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宋代南方已经普遍种植双季稻,实行一年两季种植。过渡:宋代南方已经普遍种植双季稻,实行一年两季种植,收获的是早稻,插种的是晚稻。 教师提问:此时农民种的水稻是什么品种?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占城稻,产量高。教师补充:产量高,又实行一年两季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