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53677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诗漫议-精品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诗漫议世上何物无形式?世间万物,都是有形式的,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大到宇宙、星辰,小到楼房、亭阁、人类、野兽、花鸟、虫鱼、桌椅、杯盘、衣裳、首饰都是各有自己的形式、形态的。万物的形式形态虽时有变化,但那只是形式的变化,或曰变化的形态而已。倘若有人问我:“这个世界上难道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形式的吗?”我只能苦笑着说:“有啊,但它独一无二、绝无仅有,那就是中国的新诗!”中国的新诗没有形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自“五四”以来的新诗,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形式的。极少部分诗虽有形式,但那所谓的形式,不像近体诗的,也不像词牌、曲谱,可以无限制地重复使用,中国新诗的所谓形式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也未

2、见重复的。谁能找到两首形式完全相同的中国新诗呢?恐怕谁也找不到。因此,那种不能无数次反复使用的形式,也还是等于非形式、无形式。万物都有形式,唯独中国的新诗没有形式,这岂非咄咄怪事?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所谓的“创新”?所谓的“奇迹”?更不可思议的是,现在,中国这种没有形式、每一首都不一样的新诗越来越多,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比散文还散几千年来人类对诗歌的基本定义、公认的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在被颠覆、抛弃甚至摧毁。而中国新诗的原产地、真正的现代派诗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大师瓦雷里却有言:诗歌“要突出所有能将它与散文区分开来的东西”,他还说,“十四行诗是一种完美的形式,无论米开朗基罗还是莎士比亚都没

3、有惧怕其短小和严格,它迫使诗人追求完美”。可见,形式对于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至少是使诗完美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马莱伯甚至说:当诗人完成一首好的十四行诗以后,有权利休息十年。为什么?因为严格按照十四行诗的形式创作的“诗人的职业成为最没有把握和最令人疲惫的职业”。马莱伯的,就其作有形式之诗非常之难这一点上说,和中国古代诗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很是接近。但是,恐怕目前中国99%的新诗诗人都不会同意,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新诗没有形式,随心所欲地按按回车键就能写出一首所谓的诗,根本不必考虑形式、节奏、音韵等问题,何来“疲惫”之感?真是轻松得很呢!没有形式的中国新

4、诗,是非常可疑的存在!再说新诗用韵诗是韵文,诗要押韵,这是基本常识。但这个常识,现在已被大多数写新诗的人抛弃。不论是发表在纸质刊物上的诗歌,还是发表在网络上的诗歌,绝大多数是不押韵的,连相近的韵也不押,又不讲究平仄,很少有内在的节奏,完全可以认为是不成体统的分行散文,既不适合朗诵,更不适合吟咏。讲究平仄和韵的诗,是可以“吟”和“唱”的,不仅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词、曲,可以直接谱曲成歌,外国像德国的海涅、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前苏联的伊萨柯夫斯基等等诗人的诗作,也同样被大量谱曲,广泛传唱。例如伊萨柯夫斯基,就有沿着乡村送行谁知道他喀秋莎在井边等众多诗作被作曲家谱曲。其实,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自

5、“五四”以来,凡是流传较广的中国新诗,绝大多数也都是有韵的。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冯至的蛇,绿原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舒婷的致橡树,韩瀚的重量等诗歌都是押韵的。“韵”使诗增加了音乐性,而音乐性则是诗的翅膀,没有音乐性、节奏感这个翅膀,诗就飞不起来,飞起来也飞不远!昌耀的诗,就是典型的例证。很少有人说昌耀的诗不好,但他的诗却很少被读者朗诵,因为他的诗无形式,更无韵,造句又很险怪艰涩,读起来都很别扭。诗是沾满血泪的心声年龄大了,诗写得越来越少了。现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读别人的诗。但说实在话,中国目前的诗,不论是新体、旧体,发表在刊物上的,还是发表在网络上的

6、,绝大多数都是经不起细读的,刻薄一点地说,读多了无疑就是浪费生命!不说形式感,不说音乐性,不说民族性,不说创新,也不说其中的哲学深度、担当意识、悲悯情怀、宗教意识、终极理想、天人合一的境界等,单就其中的情感而言,几乎读不到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真情之作,大多是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或者是自恋式的没有丝毫共性的无聊的甚至是下流的自我吟唱。回想一下自己曾经读过的古今中外的诗歌经典,凡至今仍然记得住的诗,除了少数纯真活泼的近乎天籁的诗,更多的则是一些刻骨铭心的真情之作。即使是以哲理出之,以景象出之,以生活细节出之,都是蕴含了极深刻、极强烈、极沉痛、极真挚的情感的,都是沾满了血泪的心声。是沾满了血泪的爱情心

7、声。是无名氏的上邪,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无名氏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是元稹的遣悲怀,是苏轼的江城子,是曹雪芹的葬花吟,是叶芝的当你老了是沾满了血泪的孤独心声。是古诗中的“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是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柳宗元的江雪,是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是鲁迅的形影相吊的过客是沾满了血泪的没有寄托和归宿的虚无心声。是古诗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是曹操的“

8、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陶渊明的“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是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沾满了血泪的控诉心声。是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古巴诗人巴切科的人民:“你被枪毙了一万次/你每天都被枪毙/啊,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是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沾满了血泪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无奈心声。是古诗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是古诗中的薤露歌:“草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是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再举例了,凡是好诗,莫不是沾满了血泪的心声!中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尼采说,一切文学,我爱用血写成的;苏轼说,诗从肺腑出,动辄愁肺腑一首诗,如果连真情都没有,那真后面的善和美,则更是无从谈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