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53501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有机体:包括生命的各组织层次。(2)环境:包括非生环境和生物环境。(3)相互关系一相互作用: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异种生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2.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 环境的分类:按性质分: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范围分:宇宙环境(空 间环境)、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按主体分: 人类环境、(生 物)环境 按影响分: 原

2、生环境、次生环境 4.环境因子: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环境要 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分类:按环境因子特点: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按对环 境的反应: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性因子。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 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6.区别:生态因子是环 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7 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 因子、人为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按利 用方式:条件、资源;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

3、、周期性变动因子、 非周期性变动因子。8.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 用的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 9.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 元素称最小因。10.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 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两定律异同:都是对生态 因子数量的法则,但是前者是决定植物的生长,最小因子增加有利于其生长,而后者生态因 子的增加会使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1.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

4、需 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12.生态幅:每 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 点和最高点(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13.适应方式:形态适 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营养适应。14.适应: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特性和性状 的现象。15.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K = N T表示,考虑到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又可与成:K =N ( TC )其中,N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是发 育起

5、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K是总积温(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 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预测 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 应用积温预报农时。16.阿伦规律(Allen s rule):寒冷地区的 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 称阿伦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贝格曼规律(Bergman s rule):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 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称贝格曼规律,是减少散热的 适应。约旦规律J ordan s rule):鱼类的脊椎骨数目在低温水域比在温暖水域的多。17

6、. 水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 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分为3 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18.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 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外因子来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数量的不足,可依靠相近 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19.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 提供栖息场所;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 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1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加入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 性等内容。2种群生物学:研究种群

7、的结构、形成、发展和运动变化过程规律的科学。最主 要组成部分是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3种群的主要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参数变化是 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 为种群的内分布型。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4种群分布格 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可 有三种类型:均匀分布:S2/m = 0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随机分布:S2/m=1 原因: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聚集分布:S2/m1原因:资 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

8、结群。5.年龄结构:不同 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 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和下降)型。种群的年龄分布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 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6.内禀增长能力: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 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 群的最大增长能力(5 )。方程:公式:dN/dt二rN (1-N/K)积分式为:Nt二K/(1+e的 a-rt次方)图形:环境容量K,时间X (0-2-20)

9、,种群大小Y ();开始期-加速期-转折 期-减速期-饱和期。意义: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它是渔业、林业、农 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的两个参数K和r已成为生物进化对 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8。生活史(生活周期):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关 键组分:体形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9.生态对策:各种生物所特有的生活史(种群生 态特征:如出生率、寿命、大小和存活率等)被视为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生存对策-进化对策。 该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活史对策可以理解为生活史的各种成分或整体,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繁殖对策、取食对策、避敌对策、扩散

10、对策。10.种内与种间 关系:种内关系: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 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的种内关系有所不同:植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密度效应、集群等。 动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领域性、集群、分散、婚配制度、等级制、利他行为、通讯等。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寄生和共生等oil.合作:指个体通过相互联合,从而对 彼此间有利的行为。合作常常是暂时或过渡性的,但也可能是长久性的。合作行为是动物界 常见现象。利他:是指一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利他行 为可以对直系亲属、近亲家族、整个群体有利。竞争:是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 样的有限资源

11、时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 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寄生:是指一个种(寄 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 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 方的适合度。1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基础生态位: 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生物 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多维生态位空间: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 作为一系列维,多维变量便是n-维空间,称多

12、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生态位。13.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位重叠。高斯假 说:高斯认为两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 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 生态位漂移。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 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竞争释放: 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1.群落: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 间彼此影响、相

13、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这种多种群的集合称群落。2.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3.群落的 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外貌:生长类型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不同 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 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 动态、演替与演化。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群落的边界特征:或 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差异性: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

14、要性。4.群落的性质:机 体论学派: 群落是一个和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是有生命的系统。群落的演替 具有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具有机体特征。代表人物:美国生态学家 Clements。个体论学派:群落并不是一个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 系列中的一个区段。 群落没有边界,自然界没有两个群落是相同的,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 群落差异是连续的。 代表人物:。5.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 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优 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

15、种,优势层 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 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 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 低的种类。6.种的多样性:概念:指生物种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两层涵义:种的数目或 丰富度;种的均匀度。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7物种多 样性的时空变化空间:纬度:随纬度升高物种多样性降低;海拔: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 降低;水体:随深度增加物种

16、多样性降低;时间: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 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物种多样性会降低。8.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 的分层现象。群落的分层与资源(光、矿质营养、食物、微气候等利用有关。植物群落的 成层现象(光、矿质营养、水分等)地上成层现象、地下成层现象、层间植物动物的分 层现象(食物、微气候)地下、地面、空中。水生群落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温度、食物 和溶氧量)挺水草本层、飘浮草本层、沉水漂草层、水底层 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 物、底栖动物、底内动物。9.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亦称群落二 维结构。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是由于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 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主要控制因素:气候因素:微气候、径流;土 壤因素: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植物因素: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动 物因素:喜食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