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53164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层反射波的资料解释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经过上述的数字处理之后,得到的主要成果资料是经过水平叠 加(或偏移叠加)的时间剖面。因此,它们是反射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时间剖面上波的对比,可以确定反射层的构造形态,接触关系以及断层分布等情况。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准确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首先是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质量,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时间剖面是确保解释质量的基本条件。2.在采集或处理中,若方法或参数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地震剖面的质量,甚至造成假象,影响解释工作的准确性。3.还受其分辨率的限制。4.解释人员的经验、素质等因素也都将直接影响到解释工作质量。 一、时间剖面的

2、表示形式 地震资料经过数字处理之后,得到的时间剖面如图2.3.10所示。图中纵轴垂直向下,表示t0时间,在剖面两侧标有0ms,10ms、20ms,等坐标值为相应的t0时间,并每隔10ms有一条水平线为计时线。横坐标的值表示各CDP点在地面的位置排列,两个CDP点之间的距离为道间距的二分之一。同相轴: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的连线叫做同相轴。 每个CDP点记录道的振动图形均采用波形线和变面积的显示法优点:能明显显示波形特征,又能更醒目地表示出强弱不同的波动景观,便于波形的对比和同相轴追踪。反射界面和时间剖面反射同相轴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1.由于反射界面总有一定的稳定延续范围,来自同一反

3、射界面的反射波形态也有相应的稳定性,在时间剖面中形成延续一定长度的清晰同相轴。2.地震波的双程旅行时间大致和界面的法线深度成正比,即t0时间越大,则界面埋藏越深。 (2) 反射波的对比和识别 在时间剖面上一般反射层位表现为同相轴的形式。因此在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追踪实际上就变为同相轴的对比。我们可以根据反射波的走时及波形相似的特点来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波的对比 来自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直接受该界面的埋藏深度、岩性、产状以及覆盖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上述这些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会使得同一反射波在相邻接收点上反映出相似的特点,这是我们对比同一反射界面的依据。属于同

4、一界面的反射波其同相轴往往有如下特征: a强振幅特性 b波形相似性和同相性 多次波和特殊波的识别 特殊波是指地震剖面上的绕射波、断面波和回转波。 a多次波 如果在产状比较平稳的浅层产生多次反射,则在剖面的中、深部就会出现二次、三次波等。由于二次、三次波它们具有与一次反射波相同的视速度,所以常造成与有一定倾角的中深层反射波,发生斜交干涉造成剖面复杂化,使对比发生困难。我们应根据倾角、t时间、速度等标志识别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 b绕射波 绕射波在时间剖面上的几何形态为近似的双曲线,形象地称之为“似背斜”。在断层上断点的绕射波与反射界面的反射波相切,切点处能量增强,然后向两边衰减,绕射可视为反射波的

5、下弯尾巴,下弯的部分一般称为绕射的外半支或正半支,另一支称为内半支或负半支。剖面上外半支明显,内半支往往被强的反射所淹没。图231l所示为一个直立断层的地质模型,在相应时间剖面上表示出界面反射与“似背斜”的绕射相切的几何形态,出现层断波不断,反射连绕射的现象。c. 断面波 当断层面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且断面比较规则时,则断层面本身就成为一个良好的反射界面,这种断层面产生的波称为断面波。断面波的主要特征是同相轴较陡,且出现能量时强时弱的现象,这是由于断层面的产状一般较陡,且层面附近的岩石较破碎所致。 (3) 时间剖面的地质解释 地层标准层的确定和追踪 结合已知地质情况和钻孔资料,在时间剖

6、面上找出特征明显,易于连续追踪的且具有地质意义的反射波同相轴,作为全区解释中进行对比的标准层,以便于对全区地震资料的对比追踪和解释。断层的识别 a. 反射波同相轴错位 反射层的错断和波组波系的错位,但在断层两侧波组关系稳定、特征清楚 一般是中、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b. 反射波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 往往是基底大断层的反映。 地震剖面上使上升盘的同相轴减少、变浅甚至缺失;下降盘由于不断地大幅度地下降,往往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较厚较全的地层,因而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同相轴明显增多,反射波齐全。 c反射波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

7、于断层错动引起两侧地层产状突变,相应在时间剖面上使反射同相轴形状发生突变。且由于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可引起断面下反射波的形态畸变和能量减弱,构成断面下反射层次不清,产状紊乱,出现空白带。 d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及波的干涉等引起的。(反映断层特征的地震剖面) 图2.3.12和图2.3.13分别表示为时间剖面上不同断层的实例,前者有明显的同相轴错位,后者则伴随有同相轴的分叉现象。 不整合面 沉积岩层中的不整合面往往是侵蚀面,其波阻抗变化较大,其反射波的波形和振幅也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角

8、度不整合,时间剖面上常出现多组视速度有明显差异的反射波组,并且沿水平方向有逐渐合并和尖灭的趋势。图2.3.14为不整合面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4)解释成果图件 时间剖面经过对比识别和地质解释之后,可构制深度剖面图和构造图等图件作为解释的成果图件。 深度剖面图构制深度剖面就是通过计算处理把在时间剖面xt0坐标中反射波同相轴变成xH坐标中的地质构造形态,这就是资料处理系统中介绍的时深转换。方法原理是: 假设时间剖面上有一反射波同相轴,如图(2.3.15a)所示,且已知其平均速度为V,则D1、D2、D3等各点相应的界面深度可按下式求得 并以D1、D2、D3等各点为圆心,以相应的法线深度hi为半径作

9、圆弧,这些圆弧的包络线便是所求的反射界面,如图2.3.15(b)所示。 应该指出,由于地震剖面线在地面上可布成不同的方位,而反射界面的产状是一定的,因此使得所求深度也有所不同。在计算反射界面深度时,常有法向深度、视深度和真深度之分,图2.3.16表示了三种深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假设:G为地面,R为反射界面,为界面倾角,剖面线x方向和R界面倾向呈角相交。根据反射波传播定律,所讨论的反射波是过x截面的射线平面内(即图中过O、M、N点的平面)的波信息. 用地震法求取剖面上O点的深度时,所得到的是射线平面内从O点到界面M点的距离,称之为法向深度,以h表示。另外,还有从O点沿射线找平面至界面的垂直距离ON

10、;称为视深度,以hx表示,以及从O点至界面的垂直深度OP(在射线平面以外),称之为真深度,以hz表示. 从图中可看出,各种深度之间有如下关系式中,为界面沿x方向的视倾角,为真倾角,是剖面x和界面倾向之间的夹角。从以上各式可知:当反射界面为水平面时,有=00,则有 hx=hz=h0当反射界面为倾斜面,且剖面线x和界面倾向一致时,有=00和=,则hx=hzh;当剖面线x垂直于界面倾向时,有=90o和=00,则hx=hhz;当剖面x为任意方向时(即0hz h0。在利用地震资料制作构造图时,必须统一换算到真速度上来成图,以便更好地反映地质构造和位置。地震构造图地震构造图就是以地震资料为依据,用等深度线(或等时间线)及地质符号绘制的表示地下某层面起伏变化的平面图。它可以反映出区内一定地层的构造形态特征,是进行面积性地震勘探的最终成果图件。地震构造图的作法有两类:一类:时间剖面的数据绘制t0等值线图,然后经过空间校正,转换成真深度的地震构造图。二类: 根据地震深度剖面先绘制等视深度构造图,然后再换算成真深度地震构造图。地震地质剖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