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526720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第五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运用(2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2分)A日光下澈B青山郭外斜C沉鳞竞跃 D参差披拂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2分)A水尤清冽(清凉) B俶尔远逝(忽然)C

2、更定矣(止,停) D是金陵人,客此(客人)(解析:D项加点词是“客居”的意思。)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C ) (2分)A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D余住西湖 余弟宗玄(解析:A项“之”都为代词;B项“而”皆表承接,就;C项作为/因为;D项“余”都是人称代词,我。)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B ) (2分)例句:如鸣佩环A沉鳞竞跃B相与步于中庭C水尤清冽D斗折蛇行(解析:B句与例句都是倒装句。)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3、什么依靠都没有。(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7古诗文默写。(4分)(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对仗工整、并蕴含哲理的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将士们既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又感伤功业未成难回家乡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运用对偶句描写乡村田园自然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8综合性学习。(7分)某中学八年级(二)班正在开展以“名胜古迹中的楹联搜集与整理”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下列楹联写出相对应的人物和名胜古迹。(4分)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人物:欧阳修名胜古迹:滁州醉翁亭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人物:杜甫名胜古迹:杜甫草堂(2)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

5、否。对这种以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100个字以内。(3分)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的形象。示例二:娱乐要注意分寸。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能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所以,涂鸦是不尊重历史人物的行为。示例三:涂鸦并无恶意。在课本上涂鸦本来就是不少学生的共同爱好,它可以缓解学习中的压力。所以,不必对此过度关注。(意思对即可)示例四:戏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杜甫纪念活动的开展。在“杜甫很忙”的影响下,有关杜甫的纪念活动也趁势展开。

6、手段虽另类,但也有一定效果。二、阅读理解(45分)(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分)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本诗的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4分)巧妙运用动词“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

7、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程度之大。这样的描绘为其后写茅屋漏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0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诗人由自己生活的困难推及“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怀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小石潭记(13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8、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水尤清冽 ( 清凉 )(2)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示数目不确定)(3)参差披拂 (随风飘荡)(4)不可久居 (停留)12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 D ) (2分)A

9、皆若空游无所依 B其岸势犬牙差互C凄神寒骨 D寂寥无人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14第二段写潭中的游鱼活泼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侧面衬托河水的清澈,同时借用鱼的调皮可爱表现作者愉悦的心情。15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表达效果。(3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北斗星和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曲折、蜿蜒的特点。(三)(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10、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晓雾将歇 (消散)(2)雾凇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夕日欲颓

11、,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呀!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2分)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与余舟一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更有痴似相公者(解析:A.白色/酒杯;B.和/欣赏;C.表承接/罢了;D.的人。)19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2分)A【甲】文统领全文的句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甲】文中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自然山水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

12、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C【乙】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说明作者的做法违背常理,不为世人所理解,也侧面写出了作者的内心的孤独与愁苦。D【乙】文“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解析:C项“独”既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伏笔。)20结合文章内容试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景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3分)同:都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丽及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异:【甲】文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写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13、的得意之感;【乙】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四)(12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

14、,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2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2)余告之故(缘故,原因)2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高兴地动身出门。(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怎么会在这里呢?2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2分)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B怀民亦未寝 方山子亦矍然C念无与为乐者 问余所以至此者D然终不遇 环堵萧然(解析:A.缺少/年轻,年少;B.也;C.的人/的原因;D.但是/的样子。)2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际遇: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得志,不被重用。方式: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附【乙】文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